文化與科技的交織,華為P50 Pro與一曲長城謠

naojiti發表於2021-08-19

“寫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

火中有你萬里的軀體,有你千年的面容

有你的雲,你的樹,你的風”

這幾句詩,來自席慕容的《長城謠》。可能中國人對長城大體有這樣一種情感,提起長城時會有太多想說的話,但又很難凝結成精準的言語。最終我們選擇去守護和傳承長城的意志,默默將長城築成一個恆久流傳的文化符號。

我到訪過長城的很多段,也讀過一些守護長城的故事,深知長城保護這個課題的挑戰與困難。要知道,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單體古建築橫跨萬里,穿越各種自然環境,甚至首尾兩端有顯著的時差。

同時讓科技內容寫作者欣慰的是,保護長城的任務中也在不斷迎接科技因素的加入。甚至隨著長城學的發展,科技+長城已經變成了一門顯學。甚至面向大眾,我們也能看到科技產品融入長城守護,這種科技與文化交融的案例在不斷增加。

8月12日,作為第一批與長城文化IP合作的品牌,華為P50系列聯合天貓超品日共同發起“萬里堅守,奇蹟新生”活動。活動中,不僅展示了P50系列記錄下的真實長城之美,同時我們也可以在《萬里奇蹟的守護》微紀錄片中,看到不同領域長城守護人的真實故事。藉助P50系列和HarmonyOS,以及一系列華為提供的科技產品與智慧終端,能夠窺見長城守護中真實存在的科技需求與科技可能。

讓我們從這次活動中展現出的種種真實故事、科技案例與文化觸達中,聊聊科技與文化,華為P50系列與長城的種種交織。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長城不止橫亙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的地理版圖上,它還佇立在文化與科技的交融的萬里圖畫中。

七十年行旅:長城科考與保護的挑戰

去年我曾經讀過一個印象深刻的故事:時年65歲的張鶴珊,是秦皇島市海港區駐操營鎮城子峪村的一位普通農民。而並不普通的是,他已經用超過四十年的時間守護長城。如今,他依舊每日花費六七個小時往返20公里,在自然災害與人為破壞前守護著這段高聳的牆壁。

在中國長城學會中,有很多像張鶴珊一樣的“農民會員”,他們的生活看似與科考、文保這類書卷氣滿滿的工作缺乏聯絡,卻因為與長城的緣分,成為用歲月守護十公里長城的平凡英雄。

之所以長城守護需要大量民間力量與志願者的參與,是因為其覆蓋區域實在過於廣泛。有遊客造訪的景區只是其中的滄海一粟。大量的“野生長城”穿越峻嶺和沙漠,承受著自然災害的侵襲,還要承受放羊倌、挖蠍人、偷磚賊的損壞。

在這種嚴峻環境下,守衛長城其實更像是與時間賽跑。長城的情況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每年都可能有長城消失在地圖與記錄中。因此,數字化的記錄、處理、分析能力在長城可靠與保護中格外重要,也是在人力始終匱乏的長城保護中,最有效的能力提升手段。

1952年,新中國開始了考察和修復長城的計劃。後來被稱為“萬里長城第一人”的羅哲文,當時還只是一位28歲的青年古建築學家。他每日考察八達嶺的工具,就是一頭小毛驢,最終在千般困境下擬定了八達嶺維修規劃方案,開啟了新中國長城保護的先聲。

如今七十年過去,我們不應該再讓古建築學家、志願者、守衛者用雙腳丈量長城,用雙手記錄長城。

移動時代和數字技術,將成為長城保護新基礎設施。而華為的產品和技術,就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能。

路上:長城間的“超級終端”

無論是長城科考,還是長城保護、維修,乃至對長城真實情況的發現和記錄,如今都離不開大量移動裝置的支援。在崇山峻嶺、沙漠草原中,移動裝置的拍攝、儲存、記錄功能,就是長城守護者的雙眼和雙手。

在複雜多變的野外長城環境中,裝置的使用當然是越簡便、統一越好。這樣既可以避免多裝置之間除錯、相容、傳導檔案工作,浪費寶貴的工作時間,也可以確保數字裝置的效率最大化,讓長城守護者們以最高效率完成工作。

很多在辦公室、學校中比較容易完成的工作,比如多機位拍攝和除錯、不同終端之間傳導檔案,在長城考察的野外環境中都是一種奢侈。而如果將而HarmonyOS 2提供的多裝置協同、超級終端能力帶到長城上會怎麼樣呢?

我們在《萬里奇蹟的守護》中看到了一些HarmonyOS 2帶來的變化。比如藉助多機位模式和手機電腦之間組成超級終端,守護者可以實現多角度、多機位之間的實時監看,無縫完成資料的採集與共享。尤其是很多長城影像,必須依靠手持拍攝裝置與無人機協同互動,HarmonyOS 2的多機位模式,能夠實時檢視遠端影像,從而節省了大量機位佈置除錯時間,又充分保證了珍貴資料有效留存。

而透過12方暢聯視訊通話,志願者團隊可以隨時看到彼此,分享工作,甚至與遠方進行連線。這種HarmonyOS 2帶來的多終端通訊能力,讓長城守護變得更加高效安全,萬里之遙如臂指使。

長城守護者的另一個多終端需求,是要能夠在拍攝裝置與編輯裝置之間進行高效協同,從而第一時間處理拍攝素材,實現記錄與分析的高效統一。HarmonyOS 2的多終端能力可以將不同裝置聯接起來。不需要資料線和隨身碟,就可以將手機拍攝照片放置到電腦端進行編輯。

透過HarmonyOS 2的超級終端技術,長城這種特殊環境中的拍攝、資料留存、歸檔編輯效率可以得到極大提升。突破裝置之間的界限,也就是拉近了長城與數字世界之間的距離。

目前,HarmonyOS 2已經突破5000萬使用者升級,擁有300+應用和服務夥伴、1000+硬體夥伴、50萬+開發者參與到生態建設當中。

這些開發者、使用者當中,或許就有守護長城的志願者,研究者、藝術家,他們會在萬里長城的軌跡上,點亮一個個名為HarmonyOS 2的超級終端。

眼中:記錄長城的真實之美

拍攝長城,是很多攝影愛好者的必修課。但拍攝過長城的朋友都知道,長城的取景非常複雜。長城的畫呈現,與環境、時間、天氣因素緊密相關。想要捕捉真實可感的長城需要一系列天時地利人和的幫助。

另一方面,攀登長城本身就是繁重的體力勞動,帶著沉重的攝影裝置增加了極大負擔,讓很多想要記錄長城的旅客都望而卻步,同時也給專業的長城記錄者帶來了不少麻煩。而且長城的另一個特點,是大量野生長城難以通行,無法透過。必須依靠遠景來獲取影像,這對畫面的真實清晰提出了挑戰。

記錄下長城的真實之美,確實並不容易。

在“萬里堅守,奇蹟新生”的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9 個不同地區擁有著不同地理風貌的長城遺蹟,他們都是由華為 P50 Pro進行拍攝。P50 Pro的原色影像和超清畫質,就在這一刻留下了長城真實可感的容顏。

想要讓移動攝影更好地記錄長城,首先需要對複雜自然光源的處理能力,以及對畫面真實度的可信還原。在HUAWEI P50系列中,推出了“計算光學”和“原色引擎”兩大黑科技,為拍攝長城這樣的複雜環境提供了技術支點。

“計算光學(XD Optics)”技術,能夠突破傳統移動裝置的光學設計侷限,修正影像資訊進入光學系統過程中導致的像差和資訊損失問題,使裝置拍攝的影像資訊高度還原,提供極限逼近真實的光影捕捉能力。而全新的XD Fusion Pro影像引擎,引入了原色引擎升級,可以提升拍攝細節、色彩的真實度,拍攝畫面最大化趨近真實。搭配強大的變焦能力、防抖能力、超廣角攝像頭,P50 Pro可以實現長距離、複雜環境中、全時段記錄真實的長城之美。

攝影能力的突破,搭配更輕薄機型,華為P50 Pro讓那些追尋長城容顏的探索者獲得了新的雙目。透過它,能窺見長城數百年沉積的自然之美。

交織:科技與文化的長城

如果你不認識長城,會覺得它只是一道牆,一個作戰防禦工事;如果你略微瞭解長城的特殊,會認同它是一個文明的文化長城,一個時代的科技長城,一片家園的守護長城。

在保護長城這件事上,融入更多科技力量,或許也象徵著文化與科技的又一次交織。熟悉我們的朋友會發現,文化與科技的碰撞是我們始終感興趣的話題。從西夏文的AI識別,到巴黎聖母院的數字修復,我們報導過大量文化與科技的交融案例。僅僅在華為手機的案例中,我們就跟大家分享過減字譜識別、AI補全遺失的交響樂章、博物館古樂器的5G合奏、暗光看京劇等等。

科技的升級和普及,在文化工程與保護中的價值不言而喻。我曾經採訪過一位考古工作者,他就感嘆過去最難的是測量遺址。大規模遺址無論如何都測不準,現在在無人機和AI的加持下卻頃刻可成。

這些改變的背後,印證著科技創新是提升文化保護效率的最佳方案。手機影像能力、多終端協同能力,這些大家可能運用在生活、工作中的能力,只要來到正確的場景,就可以成為文化保護與探索的利器——不斷與傳統文化的碰撞交融,讓華為手機走出了一條移動科技與文化交融的常態之路。

另一個角度看,我們會發現文化是社會發展,科技發展的能量來源。文化提供了舞臺,讓科技進步明確向社會展現自己,證明自身價值。當你注視著長城上的探索者,用華為P50 Pro記錄下長城的絕美。或許你也會想想這些身邊的科技可以做到更多。無論是成為開發者、科技從業者,還是用他們去保護更多需要被守護的文化,你都與華為一起,守護了文化與科技的長城。

或許多想一些,我們會覺得當長城遇上P50,是一副非常具有印象派意味的寓言油畫。當你對一些事,對科技發展感到迷茫的時候,不妨想想築造和戍守長城的歲月。現在的一切,或許也就沒什麼困難了。

P50系列釋出會上,餘承東說“走最難的路,見最美的景”。在長城望去,東西萬里。那就是一個民族走過的路,一個文明見到的景。

這可能也是一種傳承吧,萬里長城曾經是先民的責任。今天的科技長城下,同心協力,共面變局或許是我們的責任。

長城下,我們每個人都是戍守文明邊疆的戰士,探索科技長路的旅行家,古老文化的守護者。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787878/,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