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適應負載均衡演算法原理與實現

kevwan發表於2021-08-18

背景

在選擇負載均衡演算法時,我們希望滿足以下要求:

  1. 具備分割槽和機房排程親和性
    • 每次選擇的節點儘量是負載最低的
    • 每次儘可能選擇響應最快的節點
  2. 無需人工干預故障節點
    • 當一個節點有故障時,負載均衡演算法可以自動隔離該節點
    • 當故障節點恢復時,能夠自動恢復對該節點的流量分發

基於這些考慮,go-zero 選擇了 p2c+EWMA 演算法來實現。

演算法的核心思想

p2c

p2c (Pick Of 2 Choices) 二選一: 在多個節點中隨機選擇兩個節點。

go-zero 中的會隨機的選擇 3 次,如果其中一次選擇的節點的健康條件滿足要求,就中斷選擇,採用這兩個節點。

EWMA

EWMA (Exponentially Weighted Moving-Average) 指數移動加權平均法: 是指各數值的加權係數隨時間呈指數遞減,越靠近當前時刻的數值加權係數就越大,體現了最近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值。

  • 公式:

    EWMA公式

  • 變數解釋:

    • Vt: 代表的是第 t 次請求的 EWMA值
    • Vt-1: 代表的是第 t-1 次請求的 EWMA值
    • β: 是一個常量

EWMA 演算法的優勢

  1. 相較於普通的計算平均值演算法,EWMA 不需要儲存過去所有的數值,計算量顯著減少,同時也減小了儲存資源。
  2. 傳統的計算平均值演算法對網路耗時不敏感, 而 EWMA 可以通過請求頻繁來調節 β,進而迅速監控到網路毛刺或更多的體現整體平均值。
    • 當請求較為頻繁時, 說明節點網路負載升高了, 我們想監測到此時節點處理請求的耗時 (側面反映了節點的負載情況), 我們就相應的調小ββ越小,EWMA值 就越接近本次耗時,進而迅速監測到網路毛刺;
    • 當請求較為不頻繁時, 我們就相對的調大β值。這樣計算出來的 EWMA值 越接近平均值

β計算

go-zero 採用的是牛頓冷卻定律中的衰減函式模型計算 EWMA 演算法中的 β 值:

牛頓冷卻定律中的衰減函式

其中 Δt 為兩次請求的間隔,ek 為常數

gRPC 中實現自定義負載均衡器

  1. 首先我們需要實現 google.golang.org/grpc/balancer/base/base.go/PickerBuilder 介面, 這個介面是有服務節點更新的時候會呼叫介面裡的Build方法

    type PickerBuilder interface {
        // Build returns a picker that will be used by gRPC to pick a SubConn.
        Build(info PickerBuildInfo) balancer.Picker
    }
    
  2. 還要實現 google.golang.org/grpc/balancer/balancer.go/Picker 介面。這個介面主要實現負載均衡,挑選一個節點供請求使用

    type Picker interface {
      Pick(info PickInfo) (PickResult, error)
    }
    
  3. 最後向負載均衡 map 中註冊我們實現的負載均衡器

go-zero 實現負載均衡的主要邏輯

  1. 在每次節點更新,gRPC 會呼叫 Build 方法,此時在 Build 裡實現儲存所有的節點資訊。
  2. gRPC 在獲取節點處理請求時,會呼叫 Pick 方法以獲取節點。go-zeroPick 方法裡實現了 p2c 演算法,挑選節點,並通過節點的 EWMA值 計算負載情況,返回負載低的節點供 gRPC 使用。
  3. 在請求結束的時候 gRPC 會呼叫 PickResult.Done 方法,go-zero 在這個方法裡實現了本次請求耗時等資訊的儲存,並計算出了 EWMA值 儲存了起來,供下次請求時計算負載等情況的使用。

負載均衡程式碼分析

  1. 儲存服務的所有節點資訊

我們需要儲存節點處理本次請求的耗時、EWMA 等資訊,go-zero 給每個節點設計瞭如下結構:

go type subConn struct { addr resolver.Address conn balancer.SubConn lag uint64 // 用來儲存 ewma 值 inflight int64 // 用在儲存當前節點正在處理的請求總數 success uint64 // 用來標識一段時間內此連線的健康狀態 requests int64 // 用來儲存請求總數 last int64 // 用來儲存上一次請求耗時, 用於計算 ewma 值 pick int64 // 儲存上一次被選中的時間點 }

  1. p2cPicker 實現了 balancer.Picker 介面,conns 儲存了服務的所有節點資訊

    type p2cPicker struct {
      conns []*subConn  // 儲存所有節點的資訊 
      r     *rand.Rand
      stamp *syncx.AtomicDuration
      lock  sync.Mutex
    }
    
  2. gRPC 在節點有更新的時候會呼叫 Build 方法,傳入所有節點資訊,我們在這裡把每個節點資訊用 subConn 結構儲存起來。並歸併到一起用 p2cPicker 結構儲存起來

    func (b *p2cPickerBuilder) Build(info base.PickerBuildInfo) balancer.Picker {
      ......
      var conns []*subConn
      for conn, connInfo := range readySCs {
        conns = append(conns, &subConn{
          addr:    connInfo.Address,
          conn:    conn,
          success: initSuccess,
        })
      }
      return &p2cPicker{
        conns: conns,
        r:     rand.New(rand.NewSource(time.Now().UnixNano())),
        stamp: syncx.NewAtomicDuration(),
      }
    }
    
  3. 隨機挑選節點資訊,在這裡分了三種情況:

    1. 只有一個服務節點,此時直接返回供 gRPC 使用即可
    2. 有兩個服務節點,通過 EWMA值 計算負載,並返回負載低的節點返回供 gRPC 使用
    3. 有多個服務節點,此時通過 p2c 演算法選出兩個節點,比較負載情況,返回負載低的節點供 gRPC 使用

    主要實現程式碼如下:

    switch len(p.conns) {
      case 0:// 沒有節點,返回錯誤
        return emptyPickResult, balancer.ErrNoSubConnAvailable
      case 1:// 有一個節點,直接返回這個節點
        chosen = p.choose(p.conns[0], nil)
      case 2:// 有兩個節點,計算負載,返回負載低的節點
        chosen = p.choose(p.conns[0], p.conns[1])
      default:// 有多個節點,p2c 挑選兩個節點,比較這兩個節點的負載,返回負載低的節點
        var node1, node2 *subConn
            // 3次隨機選擇兩個節點
        for i := 0; i < pickTimes; i++ {
          a := p.r.Intn(len(p.conns))
          b := p.r.Intn(len(p.conns) - 1)
          if b >= a {
            b++
          }
          node1 = p.conns[a]
          node2 = p.conns[b]
          // 如果這次選擇的節點達到了健康要求, 就中斷選擇
          if node1.healthy() && node2.healthy() {
            break
          }
        }
        // 比較兩個節點的負載情況,選擇負載低的
        chosen = p.choose(node1, node2)
      }
    
  4. load計算節點的負載情況

    上面的 choose 方法會呼叫 load 方法來計算節點負載。

    計算負載的公式是: load = ewma * inflight

    在這裡簡單解釋下: ewma 相當於平均請求耗時,inflight 是當前節點正在處理請求的數量,相乘大致計算出了當前節點的網路負載。

    func (c *subConn) load() int64 {
      // 通過 EWMA 計算節點的負載情況; 加 1 是為了避免為 0 的情況
      lag := int64(math.Sqrt(float64(atomic.LoadUint64(&c.lag) + 1)))
      load := lag * (atomic.LoadInt64(&c.inflight) + 1)
      if load == 0 {
        return penalty
      }
      return load
    }
    
  5. 請求結束,更新節點的 EWMA 等資訊

    1. 把節點正在處理請求的總數減 1
    2. 儲存處理請求結束的時間點,用於計算距離上次節點處理請求的差值,並算出 EWMA 中的 β值
    3. 計算本次請求耗時,並計算出 EWMA值 儲存到節點的 lag 屬性裡
    4. 計算節點的健康狀態儲存到節點的 success 屬性中
    func (p *p2cPicker) buildDoneFunc(c *subConn) func(info balancer.DoneInfo) {
      start := int64(timex.Now())
      return func(info balancer.DoneInfo) {
        // 正在處理的請求數減 1
        atomic.AddInt64(&c.inflight, -1)
        now := timex.Now()
        // 儲存本次請求結束時的時間點,並取出上次請求時的時間點
        last := atomic.SwapInt64(&c.last, int64(now))
        td := int64(now) - last
        if td < 0 {
          td = 0
        }
        // 用牛頓冷卻定律中的衰減函式模型計算EWMA演算法中的β值
        w := math.Exp(float64(-td) / float64(decayTime))
        // 儲存本次請求的耗時
        lag := int64(now) - start
        if lag < 0 {
          lag = 0
        }
        olag := atomic.LoadUint64(&c.lag)
        if olag == 0 {
          w = 0
        }
        // 計算 EWMA 值
        atomic.StoreUint64(&c.lag, uint64(float64(olag)*w+float64(lag)*(1-w)))
        success := initSuccess
        if info.Err != nil && !codes.Acceptable(info.Err) {
          success = 0
        }
        osucc := atomic.LoadUint64(&c.success)
        atomic.StoreUint64(&c.success, uint64(float64(osucc)*w+float64(success)*(1-w)))
    
        stamp := p.stamp.Load()
        if now-stamp >= logInterval {
          if p.stamp.CompareAndSwap(stamp, now) {
            p.logStats()
          }
        }
      }
    }
    

專案地址

https://github.com/tal-tech/go-zero

歡迎使用 go-zerostar 支援我們!

微信交流群

關注『微服務實踐』公眾號並點選 交流群 獲取社群群二維碼。

更多原創文章乾貨分享,請關注公眾號
  • 自適應負載均衡演算法原理與實現
  • 加微信實戰群請加微信(註明:實戰群):gocnio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