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上雲一張網,華為將在分析師大會上亮出哪些大招?

naojiti發表於2021-04-11

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這句話所描繪的,原本是19世紀工業革命時期的歐洲人。用來形容當下人們對不確定性的普遍憂慮,似乎也同樣恰當。

“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引發了普遍的憂慮。在所有的社會經濟推動力當中,數字化、智慧化已經成為全球的一致選擇,成為最具確定性的答案。所以,在過去的一年間,我們看到各國打造數字基礎設施、各行各業上雲,成為大勢所趨。

前赴後繼的上雲浪潮中,一個隱藏的挑戰就是,現有的網路基礎與雲服務的不適配,必然導致了應用、運維、安全等一系列新問題。

舉個例子,當企業將辦公系統、業務生產等搬到雲上時,按照傳統網路架構,需要新增網路出口寬頻,每種業務部署一張網路,建設和運維的成本都很高。尤其是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的多雲接入趨勢下,雲內、雲間的互聯互通也變得更加複雜。

能不能讓企業可以只用一張網路就能靈活地接入雲資源,實現雲內、雲間的高質量互聯互通?上雲一張網、入網即入雲,毫無疑問是產業上雲程式中普遍且緊要的呼喚。

一年一度的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就帶來了確定性的答案。

這裡我們就嘗試透過華為的動作,去推演網路變化背後的基本邏輯,去理解推動變革的動力機制。

跑贏失速點:雲網融合的因與果

在探討智慧雲網之於產業的價值與合理性之前,我想有必要先丟擲一個殘酷的現實:在企業尋求增長的過程中,一旦稍有失利,再獲成功的機會將會非常渺茫。

這個論點來自一份非常著名的研究報告《失速點》(Stall Points)。該報告對財富500強排行榜上的172家企業進行研究發現,95%的企業增長率達到某一固定點時,就停滯不前了。這些達到失速點的企業,只有4%能成功地再次啟動增長引擎。

由此帶來的啟示是,在數字化轉型、尋找新增長引擎的過程中,如果沒有選對方向,後果往往比一成不變更糟。

當然,問題並不是無解的。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 (Clayton M. Christensen)在《創新者的解答》一書中提出,嚴謹可靠的因果理論,能夠幫助我們提高對未來的預知能力,把預想帶進現實。

所以當我們嘗試將雲網融合作為數字化的新基礎設施,就必須首先解開一個因果:智慧雲網為何會成為新的數字化基石?

這需要提到產業側在上雲過程中所激發出的新需求:

1.新階段上雲使用者及入網裝置,尤其是5G加速了邊緣物聯網的增長,智慧城市中的一條街道可能就要部署成千上萬個裝置。無處不在的互聯需求,對IP網路帶來了更大的聯接考驗;

2.雲服務的落地催生出了許多低時延、高頻寬的智慧應用,如視訊會議、機器視覺等,需要更強大的網路支撐資料傳輸;

3. 混合雲、私有云、公有云的多雲部署成為企業首選,而傳統IP網路“一線一雲”的接入效率,嚴重限制了企業的上雲速度,跨雲的資源排程與運維管理也在呼喚更安全、靈活、可自動駕駛的網路。

按照IP網路的演化程式,全面適配雲端計算模式的智慧IP網路自然也就應運而生了。簡單來說,智慧雲網就是更適配雲端計算模式的智慧IP網路,採用雲網一體的架構,實現雲服務與IP網路的高度協同。

用強大的網路能力支撐企業上雲,用雲端智慧最佳化網路資源,二者互為支撐,相當於擁有了一雙協調強勁的雙腿,共同發力來為企業的生產、創新、運維等全生命週期提供助益,比引入單一技術更有希望跑過失速點。

雲端三步曲:敏捷入雲、雲間互聯、雲內保障

從因果邏輯之中,華為預判出智慧雲網是更滿足產業上雲需求的基礎設施。但面對產業端上雲過程中對網路產生的各種具體訴求,是不是該有一種更具可行性、應用友好的方式來落地?

在本屆分析師大會上,我們也確實會見到華為智慧雲網的三大類解決方案,分別是雲園區(CloudCampus 3.0),雲廣域(CloudWAN 3.0),超融合資料中心(CloudFabric 3.0)。

如果說智慧雲網的本質是作為企業上雲的基礎,透過高質量的雲網服務,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那麼它就需要滿足三個基本要求:入雲的敏捷部署與廣泛連線,多雲之間的高質量互聯互通,以及各個雲內的安全可靠高效。

對此,華為分別給出瞭解答:

首先是面向雲園區網路的CloudCampus 3.0,幫助企業快速搭建起感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互動的末端系統,實現敏捷入雲。

具體來說,在現代園區中,幾乎所有企業都有上雲和AI應用的需求,部署著千億級的生產和辦公終端,邊緣物聯裝置遍佈角落,要求網路能夠穩定、可靠、廣泛地支撐智慧連線。而傳統WiFi的網路斷點多,很難保證業務的連續性;傳統專線需要手工部署,時間週期很長,面對快節奏的企業業務更新需求也無法及時匹配上。加上園區建設過程中區域網、廣域網、無線網並存,運維也是令管理者頭痛的一大難題。

針對這一現實問題, CloudCampus 3.0,就嘗試打造一張全無線的智慧雲園區網路。透過全雲化的園區網路管理,實現了業務的敏捷上線;全智慧運維,能夠分鐘級定位異常,從而讓網與雲同速,啟用企業創新的速度與激情。

具體是如何實現的,我們將在即將開幕的華為分析師大會上一探究竟。

其次,雲廣域CloudWAN 3.0解決方案,就針對性地解決混合雲互聯互通的挑戰。

比如面對企業在不同地域部署分支機構,同一公有云的多中心互聯場景,CloudWAN 3.0透過全球一張網,用SDN實現企業全球互聯。只需一鍵,就能實現虛擬網路的零差錯自動配置,讓企業的相關業務快速部署到全球各分支機構。

對於企業內部多個雲之間的互聯,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間的網路互通和資源排程,混合雲部署帶來的複雜運維等等,也基於華為多種獨家技術與智慧演算法,實現了一跳入雲、智慧運維等突破,不妨密切關注一下即將開幕的華為分析師大會。

而在雲內,高質量的雲網路,可以透過資料中心保障核心資料安全,讓不同使用者的海量資料可以被穩定、高速、安全地傳輸與存算。

CloudFabric 3.0所打造的全以太架構的網路,就在高效能運算HPC網路中引入AI演算法,解決丟包難題;全以太儲存網路,無損演算法讓鏈路減少90%。實現儲存雙活零丟包、高效能運算零丟包等突破。

在過去的數月裡,CloudFabric 3.0 已經幫助不少運營商完成了從多個分散的傳統資料中心向雲資料中心的平滑升級。此次分析師大會中,CloudFabric 3.0 又有哪些技術亮點和突破,自然也十分值得關注了。

智慧雲網,既是企業數字化的起點,也是產業智慧化的方向與歸途。

給產業深情擁抱,在雲端乘風展翼

或許有人會問,這些解決方案究竟如何才能為企業所駕馭,真正跟隨業務需求而動呢?

確實,上雲是一個足以容納千行百業增長訴求的時代選擇,必然會存在各種各樣的產業問題與網路環境。所以,不妨讓我們放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走進一些具體行業的街角巷陌,去看看智慧雲網解決方案到底是如何助力數字化。

第一站,我們走進智慧醫療,去看看智慧雲網如何為生命注入確定性的保障。

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會比涉及生命安全的醫療機構對網路的確定性與安全性要求更高。以遠端醫療為例,跨區域的專家會診,需要大於50M的頻寬、小於50ms的時延,來確保實時診療的交流效果。

在寧夏,運營商就與華為一起,搭建了一張醫療雲專網。一方面,全面提升各村衛生室、社群服務站、縣級醫院的網路頻寬,實現了各個醫療機構之間的大頻寬連線;在核心繫統上雲的同時,透過網路協同最佳化,實現了確定性的時延,從而讓雲端與本地化服務擁有了一致、穩定的體驗。

對於醫療這種不容有失的行業場景,業務上雲與網路連通,一定要焦不離孟、相輔相成,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民眾和醫療工作者。

第二站,可以來到裝置眾多、永不掉線的港口作業現場,看看智慧雲網如何滿足複雜園區的網路需求。

工業網際網路對重型機械裝置的密集部署,可以說是園區智慧網路的極限挑戰。

首先是裝置多、分佈廣,龍門吊、集卡、輪胎吊等等分散在港口的各個作業區域,並且都開始全無線化,產生了大流量、廣覆蓋、高質量的通訊需求。

此外大量智慧應用,比如機器視覺識別違規作業、裝置互操作的自動化等等,都對互動的低時延提出了挑戰。

在寧波,華為與運營商就透過雲端計算和網路技術的雙向發力,利用5G專網承載海量連線,透過邊緣計算MEC與切片技術提高本地處理效率,基於雲平臺構建地理資訊服務系統與智慧應用部署,滿足實時智慧互動的業務需求。

可以預見的是,對網路與智慧要求更高也更復雜的泛工業網際網路場景,即將以爆發式速度來到我們面前。讓這些產業園區高效地接入智慧世界,將是工業4.0、大國重器這一宏偉故事的基準線。

不難發現,根據不同的垂直行業的環境變幻,憑藉深厚的技術積澱,華為智慧雲網在不斷調整著自己與產業的對接姿勢。在這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年代,這種靈活多變的確定性,也讓更多行業者有勇氣換上新的羽翼與裝備,飛越失速點。

我們生活在一個流動的時代,無論個體還是企業,面對的是從無先例的全新環境,從未遇到過的一系列挑戰。雲端計算、通訊技術、人工智慧等等新技術接下來將為我們帶來哪些確定性的助益,不妨一起到本屆分析師大會中尋找答案。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767489/,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