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碼線下,新榮耀“破題”場景經濟

naojiti發表於2020-12-04

榮耀獨立的訊息已經發酵了一段時日,這期間我們並沒有第一時間去深挖這件事,而是想讓子的彈再飛一會兒。

畢竟,獨立的原因眾所周知,而問題的解法與榮耀的前路,卻有著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脫鉤”之後,榮耀會怎樣做來加碼自身的品牌認知度?龐大的渠道商資源如何整合為新榮耀起飛的助推力?可能是當務之急去思考的。

最新的訊息是,產品層面,有海外供應商訊息顯示,新榮耀已經與上游元器件供應商開展了對話,對方也對合作表示期待,或將迎來轉機;

渠道方面,其實在榮耀獨立之前,線下就已經作為榮耀的戰略重點在穩步推進了,而獨立整合期間這一節奏也並未被打亂,10月、11月位於武漢、蘭州、廈門的多家榮耀體驗店陸續開業,接下來還會有成都永珍城榮耀體驗店和南京金地廣場榮耀體驗店。明年1月,太原緯圖永珍城榮耀體驗店也將開門迎客。

彼得·德魯克認為,預見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創造未來。而榮耀的未來,顯然已經有所動作,走在了實現的路上。

因此,我們不妨暫時拋開獨立這個話題,來詢問三個問題:

為什麼網際網路品牌出身的榮耀堅持要做線下?

為什麼線下渠道商在變局中力挺榮耀?

榮耀和線下的深入融合會帶來哪些變化?

技術的選擇:與線下共生的榮耀

以“網際網路手機”身份出道的榮耀加速擁抱線下,要理解這一變化,或許我們需要回到七年前,移動網際網路剛剛興起的地方。

如果有一部網路科技史,那麼2013年,應該擁有特殊的一頁。

這一年,移動網際網路取代PC成為社會經濟重心,一份《90後移動網際網路調研報告》顯示,六成90後每天手機上網超過三個小時。時代浪潮已經初見端倪,智慧手機一年出貨三億部,網際網路手機品牌扎堆酣戰,最熱鬧時有20多個。12月底,榮耀作為華為的子品牌正式獨立,加入了白熱化戰場。

與網際網路摧枯拉朽的熱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實體經濟們的倍感寒冷。

網際網路金融理財讓銀行存款規模以日均千億級別迅速萎縮,主打價效比的網際網路電視讓傳統電視機廠商脊背發涼,線下實體店也大多變成了零售電商平臺的“體驗店”,開始大量關店……

網際網路技術與實體經濟到底應該是什麼關係?榮耀有自己的思考。2014年,榮耀出道後一年內火速依靠電商渠道+“機海”站穩腳跟,出貨超2000萬臺,銷售額30億美元,業績同比大漲24倍。

與此同時,榮耀開始將渠道向線下延伸,用“輕資產”模式在多地佈局門店,同時推出中高階機型。截至2019年年底,榮耀線下門店累計已建成超過2300家。伴隨著榮耀一路衝頂中國網際網路手機品牌第一的路程,眾多經銷合作伙伴也收穫了自身的商業價值增長。顯然,正是由於這種正反饋效應,讓渠道商在當下變局中依然看好榮耀前景,樂意成為新榮耀的合作伙伴。

從榮耀的成長史來看,網際網路只是它的出發地,此後的旅途中榮耀一直在將科技品牌的增長紅利與實體經濟分享,也讓自己與渠道商們變得緊密相連。

現場的力量:人與科技更具溫度的連線

今天的榮耀,早已成長為全渠道的手機品牌。榮耀CEO趙明曾分享過一組資料,在2020上半年中榮耀手機銷量的線下佔比超過了線上,有55%-60%來自線下。在新榮耀的內部會上,也將線下出貨量佔比更高,看做是新榮耀在市場競爭中佔據更靠前身位的必然選擇。

線下取代線上成為榮耀的渠道主力,背後的原因正來自於實體經濟與科技品牌的“化學反應”。換句話說,既是當下的最優解,也是一次鋪墊了五年的機遇。

疫情之前,實體經濟復甦、場景化消費已經作為新經濟動力,引發了行業諸多關注。不少新經濟企業或網際網路巨頭都開始圍繞線下(如商超、購物中心、社群等等)爭相佈局,體驗店、複合空間等商業模式也在復活。

上半年由於疫情,線下體驗型消費被深度抑制,從下半年的表現來看,線下回歸的大趨勢並沒有改變。為了買一杯奶茶而排隊數小時,通過旅遊散心、瀏覽門店來消解“被長假”所帶來的不自由感,成為疫後經濟的亮點所在,也展現出現場感無法被取代的獨特價值。

對於榮耀來說,長期以來都在通過營造真實的交流和體驗空間,傳達品牌和產品的設計及理念,與使用者群體建構起即時而獨特的情感關係。臨場感的體驗優勢,空間所營造的獨特感受等等,都作為榮耀產品價值的一部分,直接驅動了銷量份額的上升。

如果說線下崛起是人們對數字生活方式的思考與迴歸,那麼榮耀無疑早就走在了“讓人與科技更具溫度地連線”這條路上。而此次獨立,新榮耀的各個渠道、供應商等已然形成了利益共同體,能夠“擰成一股繩”來更好地發揮並加速線下優勢,讓門店場景在天時、人和的加碼下,託舉起新榮耀在新階段的增長野望。

乘法的魅力:新榮耀“破題”場景經濟

線下渠道的變化如何轉變為榮耀成績單上的連鎖反應,不是裝修幾個門店、將產品擺進去等待消費者路過垂青,否則手機廠商只需要跟奶茶店一樣搶佔某條街上最火爆的商鋪就夠了。

從門店密集開業的動作中可以看出,從2016年第一家體驗店開業,榮耀已經在探索中完成了對線下場景的思考與摸索,正在進入規模擴張軌道。

那麼,榮耀到底對線下實體門店做了哪些事呢?

首先,為線下賦予全新內容。我們知道,起初榮耀多以經銷商為主,體驗店並不多,而進入場景消費時代,觀眾本位的交流空間重塑了門店與人的連線方式。所以從近年來榮耀體驗店極具科技感的外立面、豐富整體的智慧硬體生態、具有流動感的內部空間,可以明顯地感知到,門店並不是空洞的產品和物料堆砌,而是需要賦予內容、產品、場景一整套全新邏輯,才讓線下與年輕人再次產生共鳴。

(成都上城龍湖天街)

其次,為產品賦予具象場景。

迴歸到這一輪線下崛起的本質來看,消費模式從最初“人找貨”、電商時期的“貨找人”,再到當前“場找人”轉變,即將人與貨集中在一個場景下,通過審美語境和感官體驗的融合,驅動消費者決策。而疫後實體門店設計開始向留白更多、非接觸式的彈性空間發展,也讓“坪效”則成為體驗店的一道新課題。

如何增加線下場景的感知與轉化,榮耀的品牌力與產品力在門店完成了一次交匯。

眾所周知,榮耀率先嚐試了眾多許多創新技術,比如軟硬體結合的圖形加速處理技術GPU Turbo就由榮耀Play首發。此後,榮耀自研的“元創新”,諸如Link Turbo全網路聚合技術、業界首創的魅眼全視屏、智慧生命體YOYO等,也都讓人眼前一亮,這些點滴積累在年輕群體心中樹立起了榮耀“技術流”的品牌認知。

而這一特點,也在實體店中得到了展現和強化。設計上採用潮美和科技感,裝修和佈局注重時尚感的打造;銷售品類上,榮耀“1+8+N”全場景品類全面展示,不僅有榮耀手機,榮耀融合、配件、IoT等產品集體亮相,讓消費者行走其間就能直觀、深度地感受科技生活帶來的衝擊與愉悅。

內容與空間、產品與場景、科技與實體,都在榮耀門店內形成了有機聯動,能否發揮出“乘數效應”,推動新榮耀走出加速度式的增長曲線,我想是值得懷抱期待的。

在前不久的榮耀送別會上,任正非說“你們要走了,沒有什麼送你們的,除了秋風送寒吹落的一地黃葉”。隨後幾天,趙明在微博上首次公開發言中寫道“做自己榮耀的騎士,勇敢追逐夢想的紅日”。

當大家都在揣測獨立之後的新榮耀未來會如何發展時,其實答案早就寫在了時間裡。華為“沒有什麼能送的”,因為無論是成為全渠道手機品牌的戰略選擇,追求質價比的產品定位和潮酷科技的自研技術,以及與供應商經銷商合作伙伴的互信互助,榮耀的王牌其實已經捏在了自己手中,也讓看客們的疑惑找到了答案。

疫情與嚴冬終會過去,線下和榮耀都將向著春天再次出發。這一路山高水遠,背後的勇氣和探索更是一種值得驕傲的力量,不是嗎?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73938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