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文章
相關原始碼:https://github.com/SkyChenSky/Sikiro
PS:最近開始在找工作,如果在廣州地區需要技術管理崗的(.Net架構師、技術經理)可以隨時聯絡我,微信:SkyChen_Gong。
分散式?叢集?負載均衡?
我曾經面試過一家企業,當時描述完我在老東家完成的微服務架構後,面試官問了我一個問題:
面試官:您有做過分散式系統嗎?
我:有,剛剛我描述的微服務架構就是分散式的……
面試官:不不不,我意思是你有沒有嘗試過把一個站點部署到多臺伺服器上?
我:哦……你意思是我有沒有用過類似nginx這些工具做負載均衡是吧?有,現在我們就這麼做的。但是我對分散式理解是工作方式,但是你描述的更多具體稱之為叢集或者負載均衡。
面試官:對對,大家的站在的觀點不一樣所以理解的不一樣(尷尬的笑了笑)
PS:首先我申明下我沒有對該面試官有任何貶低嘲諷之意,也沒刻意突出誰對誰錯,面試完了後我回去回想了下我的回答並找到些資料做出以下總結。
分散式
分散式計算是指系統的工作方式,主要分為資料分散式和任務分散式:
資料分散式也稱為資料並行,把資料拆分後,利用多臺計算機並行執行多個相同任務。優點是縮短所有任務總體執行時間,缺點是無法減少單個任務的執行時間。
任務分散式也稱為任務並行,單個序列的任務拆分成多個可並行子任務。優點是提高效能、可擴充套件性、可維護性,缺點是增加設計複雜性。
負載均衡
負載均衡(Load Balance),簡稱LR,就是將併發的使用者請求通過規則後平衡、分攤到多臺伺服器上進行執行,以此達到壓力分攤、資料並行的效果。
叢集
叢集是系統在負載均衡結果後的物理表現,系統(服務)通過部署到多臺伺服器以達到共同提供相同的功能,可以稱這一組服務為某某叢集,例如Redis叢集,某Web站點叢集。
負載均衡器
作用
負載均衡器的分類有很多,而他們的作用主要體現於架構要素的其中三個:可用性、效能、安全。
可用性,多臺伺服器的部署避免了單點故障。
效能,一臺Web站點能提供每秒4000次的併發請求,5臺伺服器構成的一個叢集就可以達到20000。
安全,通過反向代理到真實伺服器,避免直接路由到高危Web服務,避免開放危險埠。
演算法
常用的負載均衡演算法主要以下4個:
- 加權輪詢
- 隨機
- 最少連結數
- 雜湊
分類
從製造上主要分為軟體負載和硬體負載:
軟負載,包含了Nginx、LVS、HAProxy等。
硬負載,包含了F5、Array等。
從量級上主要分為:百萬級、數十萬級、萬級:
百萬級,硬負載,例如F5、Array。
數十萬級,第四層負載,LVS、HAProxy。
萬級,第七層負載,Nginx。
當然從成本上,硬負載絕對是土豪公司的工具,便宜的十來萬RMB,貴則上百萬RMB。而軟負載只需要一臺Linux伺服器的錢就足夠了。此外LVS的部署複雜度相比於Nginx會高那麼一點,但是Nginx的七層負載的靈活性是四層負載的無法比擬的。
在實際工作中大家更多會接觸到上圖的架構模型,從功能職責上又可以劃分地域級、叢集級和應用級的負載:
地域級的負載均衡使用的是DNS的智慧解析來完成的,DNS全稱Domain Name System,中文叫域名系統(服務)協議,一般都會採用雲服務廠商的DNS系統,我們知道域名是需要花錢購買的,而廠商會附帶一個免費的域名解析套餐,如果需要對域名進行域名智慧解析,就需要付費給廠商獲取相應的服務。
Nginx作為應用級負載也有自己的併發處理上限,如果超過上限了那麼只能通過再上一層加一個更高處理效能的負載均衡器作為解決,而LVS可以很好擔任叢集級的負載重任。如果是土豪公司可以在自己選擇使用硬負載來代替LVS,硬負載雖然貴也有自己的優勢,例如防火牆、加密、高效能處理等。
Nginx
Nginx是一個高效能的反向代理伺服器,也是穩定且高效的基於七層的負載均衡器。Nginx可以根據以隨機、加權輪詢,IP雜湊、URL雜湊等方式排程後端真是伺服器,Nginx也支援對後端伺服器的健康檢查功能。
LVS
LVS即Linux Virtual Server,翻譯中文為 Linux虛擬伺服器,目前LVS是已經被整合到Linux核心模組中,LVS的工作模式分為NAT模式、TUN模式以及DR模式。那麼在實戰中,更多會Keepalived + LVS一起整合使用,Keepalived可以自動將LVS備用排程器升級為主排程器,最終實現整個叢集系統的高負載、高可用。
本篇的重點主要講解Keepalive + LVS + Nginx + .Net Core的搭建與使用。
效果圖
PS:上圖是我完成搭建後錄製的視訊轉gif,因為中間有等待的一分鐘,為了觀看效果剪斷了。
Web1與Web2是同一個Nginx,Web3和Web4是同為另外的一個Nginx。在圖裡可見需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從一個Nginx切換到另外一個Nginx,原因主要是LVS會根據訪問客戶端的IP+埠在會話時間內重複的轉發到同一個目標伺服器。而控制這個會話時間的可以通過設定ipvsadm --persistent 與--set這兩個引數決定。
LVS的三種工作模式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網路地址轉換模式。
首先,外部請求會經過LVS的VIP(Virtual IP Address);接著,LVS會根據預設的排程演算法選擇一臺真實的伺服器進行資料請求包轉發,轉發前會把原資料包的目標地址與目標埠修改為真實伺服器的地址與埠;最後,LVS在得到響應資料包後會把源地址與源埠改為VIP及排程器相應的埠。因為由於所有的請求與響應都會經過LVS排程器轉發,因此容易成為叢集的瓶頸。
TUN-隧道模式
因為NAT會的瓶頸問題,因此TUN模式採用用了請求與響應資料分離的思路,讓排程器僅處理資料請求,讓真實伺服器響應資料包直接返回給客戶端,需要注意的是該模式下的真實伺服器需要與外部網路連線。另外TUN模式下需要在LVS排程器與真實伺服器之間建立隧道連線,同樣會增加伺服器的負擔。
DR(Direct Routing)-直接路由模式
DR模式也是採用請求與響應分離的思路,由真實伺服器直接響應客戶端,但是它的報文轉發方法有所不同,在不修改資料包文的情況下,將資料幀的MAC地址修改為需要轉發到的真實伺服器MAC地址,免去了TUN中的IP隧道開銷。這種方式是三種負載排程機制中效能最高最好的,但是LVS排程器與真實後端伺服器必須在一個區域網內。
LVS的部署
接下來的部署操作將實現上圖Keepalived + LVS +Nginx的多層負載均衡,LVS將是以DR模式實現。
兩臺LVS伺服器(主從)
yum install gcc yum -y install openssl-devel yum -y install libnl libnl-devel yum install -y libnfnetlink-devel yum -y install net-tools yum install vim -y
安裝keepalived 和 ipvsadm
yum install -y keepalived ipvsadm
LVS-Master伺服器
修改Keepalived配置:
vim /etc/keepalived/keepalived.conf
複製以下配置覆蓋進去
注意:real_server填寫的是Nginx伺服器的IP地址
global_defs { router_id LVS_MASTER # 設定lvs的id,在一個網路內應該是唯一的 } vrrp_instance VI_1 { state MASTER #指定Keepalived的角色,MASTER為主,BACKUP為備 記得大寫 interface ens33 #網路卡id 不同的電腦網路卡id會有區別 可以使用:ip a檢視 virtual_router_id 51 #虛擬路由編號,主備要一致 priority 100 #定義優先順序,數字越大,優先順序越高,主DR必須大於備用DR advert_int 1 #檢查間隔,預設為1s authentication { auth_type PASS auth_pass 12345678 } virtual_ipaddress { 192.168.174.128/24 #定義虛擬IP(VIP)為192.168.174.128,可多設,每行一個 } } # 定義對外提供服務的LVS的VIP以及port virtual_server 192.168.174.128 80 { delay_loop 6 # 設定健康檢查時間,單位是秒 lb_algo rr # 設定負載排程的演算法為wlc lb_kind DR # 設定LVS實現負載的機制,有NAT、TUN、DR三個模式 nat_mask 255.255.255.0 persistence_timeout 0 protocol TCP real_server 192.168.88.137 80 { weight 1 TCP_CHECK { connect_timeout 10 nb_get_retry 3 delay_before_retry 3 connect_port 80 } } real_server 192.168.88.139 80 { weight 1 TCP_CHECK { connect_timeout 10 nb_get_retry 3 delay_before_retry 3 connect_port 80 } } }
LVS-BackUp伺服器
修改Keepalived配置:
vim /etc/keepalived/keepalived.conf
複製以下配置覆蓋進去
注意:real_server填寫的是Nginx伺服器的IP地址,state改為BACKUP,priority改為比Master小。
global_defs { router_id LVS_SLAVE # 設定lvs的id,在一個網路內應該是唯一的 } vrrp_instance VI_1 { state BACKUP #指定Keepalived的角色,MASTER為主,BACKUP為備 記得大寫 interface ens33 #網路卡id 不同的電腦網路卡id會有區別 可以使用:ip a檢視 virtual_router_id 51 #虛擬路由編號,主備要一致 priority 50 #定義優先順序,數字越大,優先順序越高,主DR必須大於備用DR advert_int 1 #檢查間隔,預設為1s authentication { auth_type PASS auth_pass 12345678 } virtual_ipaddress { 192.168.174.128/24 #定義虛擬IP(VIP)為192.168.174.128,可多設,每行一個 } } # 定義對外提供服務的LVS的VIP以及port virtual_server 192.168.174.128 80 { delay_loop 6 # 設定健康檢查時間,單位是秒 lb_algo rr # 設定負載排程的演算法為wlc lb_kind DR # 設定LVS實現負載的機制,有NAT、TUN、DR三個模式 nat_mask 255.255.255.0 persistence_timeout 0 protocol TCP real_server 192.168.88.137 80 { weight 1 TCP_CHECK { connect_timeout 10 nb_get_retry 3 delay_before_retry 3 connect_port 80 } } real_server 192.168.88.139 80 { weight 1 TCP_CHECK { connect_timeout 10 nb_get_retry 3 delay_before_retry 3 connect_port 80 } } }
兩臺Nginx伺服器
執行以下命令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lo:0
填寫以下配置並儲存
DEVICE=lo:0 IPADDR=192.168.88.128 NETMASK=255.255.255.255 BROADCAST=192.168.88.128 ONBOOT=yes NAME=lvs_vip
修改ARP
vim /etc/sysctl.conf
填寫配置並儲存
net.ipv4.conf.all.arp_ignore = 1 net.ipv4.conf.all.arp_announce = 2 net.ipv4.conf.lo.arp_ignore = 1 net.ipv4.conf.lo.arp_announce = 2
重啟網路卡
sysctl -p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
那麼以上關於LVS部分就搭建好了。
Nginx的部署
在兩臺Nginx伺服器都執行以下指令
rpm -Uvh http://nginx.org/packages/centos/7/noarch/RPMS/nginx-release-centos-7-0.el7.ngx.noarch.rpm yum install -y nginx
user nginx; worker_processes 1; error_log /var/log/nginx/error.log warn; pid /var/run/nginx.pid; events { worker_connections 1024; } http { #開始 upstream 192.168.88.139{ server localhost:5001 weight=1; server localhost:5002 weight=1; }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192.168.88.139; charset utf8; client_max_body_size 50m; client_body_buffer_size 256k;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192.168.88.139;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 } #結束 }
systemctl start nginx.service
systemctl enable nginx.service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port=80/tcp
firewall-cmd --reload
以上關於Nginx的部分就完成了搭建。可以通過以下指令檢視LVS的排程與連線資訊。
檢視LVS排程資訊
ipvsadm -Ln
檢視LVS連線資訊
ipvsadm -Lnc
.Net Core部署
新增下載源:
rpm -Uvh https://packages.microsoft.com/config/centos/7/packages-microsoft-prod.rpm
下載安裝:
sudo yum install aspnetcore-runtime-2.2
通過FTP把Web站點檔案複製兩份並上傳到伺服器,然後啟動後臺程式:
nohup dotnet Test1.dll --server.urls "http://*:5001" &
nohup dotnet Test1.dll --server.urls "http://*:5002" &
FTP伺服器的部署
yum install -y vsftpd
vim /etc/vsftpd/vsftpd.conf
把已有的三項配置修改了:
anonymous_enable=NO listen=YES #listen_ipv6=YES
systemctl start vsftpd
systemctl enable vsftpd
firewall-cmd --permanent --zone=public --add-service=ftp
firewall-cmd --reload
vim /etc/vsftpd/user_list vim /etc/vsftpd/ftpusers #root
setenforce 0 vim /etc/selinux/config #將SELINUX=enforcing改為SELINUX=permissive
https://filezilla-project.org/download.php?type=client
結束
以上為本篇的所有內容了,負載均衡在實際工作中涉及的地方挺多的,因此我將分為上下兩篇,該篇為負載均衡的上篇主要從大方向DNS、LVS、Nginx進行了分享,下篇會從微服務架構裡使用到的元件API閘道器和註冊中心進行探討,如果大家在實踐上遇到任何問題,或者有更好的建議可以到評論反饋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