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原型
我們建立的每一個函式都有一個prototype(原型)屬性,這個屬性是一個指標,指向一個物件,而這個物件的用途是包含可以由特定型別的所有例項共享的屬性和方法。看如下例子:
function Person(){
}
Person.prototype.name = 'ccc'
Person.prototype.age = 18
Person.prototype.sayName =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name);
}
var person1 = new Person()
person1.sayName() // --> ccc
var person2 = new Person()
person2.sayName() // --> ccc
console.log(person1.sayName === person2.sayName) // --> true
理解原型物件
根據上面程式碼,看下圖:
需要理解三點:
- 我們只要建立了一個新的函式,就會根據一組特定的規則為該函式建立一個prototype屬性,指向函式的原型物件。即Person(建構函式)有一個prototype指標,指向Person.prototype
- 預設情況下,每個原型物件上都會建立一個constructor(建構函式)屬性,這個屬性是一個指向prototype屬性所在函式的指標
- 每個例項的內部都有一個指標(內部屬性) ,指向建構函式的原型物件。即 person1 和person2 身上都有一個內部屬性__proto__(在ECMAscript中管這個指標叫[[prototype]],雖然在指令碼中沒有標準的方式訪問[[prototype]],但是firefox,ie,chrome都支援一個屬性叫__proto__) 指向Person.prototype
注意:person1 和person2 例項與建構函式之間沒有直接的關係。
在之前我們提到,所有實現中無法訪問到[[prototype]],那我們如何知道例項和原型物件之間是否存在關係呢?這裡可以通過兩個方法來判斷:
- 原型對線上的方法:isPrototypeOf(),如:
console.log(Person.prototype.isPrototypeOf(person1)) // --> true
- ECMAscript5中新增的一個方法:Object.getPrototypeOf(),這個方法返回[[prototype]]的值。如:
console.log(Object.getPrototypeOf(person1) === Person.prototype) // --> true
例項屬性與原型屬性的關係
前面我們提到過,原型最初只包含constructor屬性,而該屬性也是共享的,因此可以通過物件例項訪問。雖然可以通過物件例項訪問儲存在原型中的值,但卻不能通過物件例項重寫原型中的值。如果我們在例項中新增了一個屬性,而改屬性與例項原型中的一個屬性同名,那就會在例項上建立該屬性並遮蔽原型中的那個屬性。如下:
function Person() {}
Person.prototype.name = "ccc";
Person.prototype.age = 18;
Person.prototype.sayName = function() {
console.log(this.name);
};
var person1 = new Person();
var person2 = new Person();
person1.name = 'www' // 在person1中新增一個name屬性
person1.sayName() // --> 'www'————'來自例項'
person2.sayName() // --> 'ccc'————'來自原型'
console.log(person1.hasOwnProperty('name')) // --> true
console.log(person2.hasOwnProperty('name')) // --> false
delete person1.name // --> 刪除person1中新新增的name屬性
person1.sayName() // -->'ccc'————'來自原型'
我們如何判斷一個屬性,到底是例項上的屬性還是原型上的屬性?這裡可以通過hasOwnProperty()方法來檢測一個屬性是存在於例項中還是存在於原型中。(此方法繼承於Object)
下圖詳細分析了上面例子在不同情況下的實現與原型的關係:(省略了Person建構函式的的關係)
更簡單的原型語法
我們不可能總像之前的例子一樣,沒新增一個屬性和方法就要敲一遍,Person.prototype。為了減少不必要的輸入,更常見的方法是像下面這樣:
function Person(){}
Person.prototype ={
name: 'ccc',
age: 18,
sayName: function () {
console.log(this.name)
}
}
在上面程式碼中,我們將Person.prototype設定為等於一個以物件字面量形式建立的新物件。最終結果相同,但有一個例外,constructor屬性不再指向Person了。前面我們介紹過,每建立一個函式,就會同時建立它的prototype物件,這個物件也會自動獲得constructor屬性。但是在我們使用的新語法中,本質上完全重寫了預設的prototype物件,因此constructor屬性也就變成了新物件的constructor屬性(指向Object建構函式),不再指向Person函式了。此時,儘管instanceof操作符還能返回正確的結果,但通過constructor已經無法確定物件的型別了。如下:
var person1 = new Person()
console.log(person1 instanceof Object) // --> true
console.log(person1 instanceof Person) // --> true
console.log(person1.constructor === Person) // --> false
console.log(person1.constructor === Object) // --> true
這裡用instanceof操作符測試Object和Person仍然返回true,constructor屬性則等於Object,不等於Person了,如果constructor真的很重要可以像下面這樣寫:
function Person(){}
Person.prototype ={
constructor: Person, // --> 重設
name: 'ccc',
age: 18,
sayName: function () {
console.log(this.name)
}
}
但是這會引起一個新問題,用上述方式重置constructor屬性會導致它的[[Enumerable]]特性被設定為true。而預設情況下,原生的constructor屬性是不可列舉的。因此如果你要使用相容ECMAscript5的JavaScript引擎,可以試一試Object.defineProperty()。
function Person(){}
Person.constructor = {
name: 'ccc',
age: 18,
sayName: function(){
console.log(this.name)
}
}
// 重設建構函式,只適用於ECMAscript5相容的瀏覽器
Object.defineProperty(Person.constructor, "constructor", {
enumerable: false,
value: Person
})
原型的動態性
由於原型中查詢值的過程是一次搜尋,因此我們對原型物件所做的任何修改都能立即從例項上反映出來。比如:
function Person(){}
var person1 = new Person()
Person.prototype.sayHi= function(){
console.log('hi')
}
person1.sayHi()
上述程式碼我們先建立了一個Person例項,並將其儲存在person1中,然後在Person.prototype中新增了sayHi()方法。即使person1是新增新方法之前建立的,但它仍然可以訪問這個方法。原因是例項與原型之間的鬆散的連線關係。
儘管可以隨時為原型新增屬性和方法,並立即能夠在例項中反映出來。但是如果重寫整個原型物件,那麼情況就不一樣了。看如下程式碼:
function Person(){}
var person1 = new Person()
Person.prototype = {
name: 'ccc',
age: 18,
sayName: function(){
console.log(this.name)
}
}
person1.sayName() // --> error
看下圖分析:
呼叫建構函式時為例項新增了一個指向最初原型的[[prototype]]指標,而把原型修改為另外一個對線更久等於切斷了建構函式與最初原型之間的聯絡。請記住:例項中的指標僅指向原型,而不指向建構函式。
原型鏈
原型鏈的內容明天再寫,今天有點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