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ck的入門實踐,看這篇就夠了

lookroot發表於2020-06-28

webpack的入門實踐

我會將所有的讀者概括為初學者,即使你可能有基礎,學習本節之前我希望你具有一定的JavaScript和node基礎

  • 文中的 ... ...代表省略掉部分程式碼,和上面的程式碼相同
  • 文中的資料夾如果沒有說建立,並且專案預設沒有的是需要你手動增加的
  • 不會特別細緻,但是足夠入門

資源

什麼是webpack

Web瀏覽器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隨著專案的發展,跟蹤和配置所有這些檔案變得非常複雜,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一個新的工具

類似webpack的工具還有GruntGulpwebpack是模組管理工具,把你的專案按照你的想法進行劃分模組打包,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這個頁面需要載入一個 a.jsb.js,但是你只想載入一個js檔案,就可以使用webpack將兩個檔案進行合併,當然webpack的功能不止於此,程式碼轉化、專案優化、程式碼分割、程式碼預編譯、自動構建、自動重新整理...

再比如你想你的程式碼相容其他老的瀏覽器,你的css程式碼相容不同的瀏覽器核心,或者你想自動精簡掉你寫了但是沒有用到的程式碼,這些都可以使用webpack實現

如果你是vue或者react等框架的使用者,肯定使用過 vue-clireact-create-app 這類腳手架工具,那麼實現這個效果,就要學習webpack

image-20200619164043421

快速入門

注意本文都是webpack4的內容

安裝

建立一個 webpackdemo資料夾,使用命令npm init -y快速初始化一個專案

安裝 webpack可以使用全域性安裝

npm install webpack -g

但是我更推薦你在每個專案裡面單獨引入,這樣可以控制版本,如果你使用 webpack 4+ 版本,你還需要安裝 CLI。

npm install -D webpack@<version>
npm install -D webpack-cli

本文預設使用專案引入的方式,我們在根目錄下新建 src/index.js,webpack在不進行任何配置的情況下,會預設尋找這個檔案

然後命令列執行node_modules\.bin\webpack,如果你是全域性安裝的可以直接使用webpack命令

image-20200615221322815

注意此時命令列爆黃色警告,這是沒有指定當前模式的原因,並且可以發現,目錄下多了一個 dist/main.js檔案,這便是預設的輸出檔案

為了體驗專案的打包,我們新建一個src/clg.js檔案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clg(msg) {
    console.log(msg);
}

我們在index.js裡面匯入並使用

import clg from './clg';
clg('webpack init');

然後根目錄我們新建一個 index.html檔案,引入打包後的檔案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Document</title>
    <script src="./dist/main.js"></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然後修改一下打包命令,指定當前為開發模式,再次執行.\node_modules\.bin\webpack --mode development

這次打包沒有爆警告,並且我們開啟index.html控制檯檢視結果

image-20200615223249379

webpack.config.js配置檔案

在前面,我們都是使用webpack-cli為我們提供的預設配置,如果我們想使用webpack更強大的功能還是需要自定義配置檔案的,在根目錄新建webpack.config.js,執行webpack命令的時候會自動找到它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 環境
    mode: 'development',
    // 目標檔案
    entry: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index.js')],
    // 自定義輸出檔案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路徑
        filename: 'main.js' //檔名稱
    },
    // 外掛
    plugins: [

    ],
    // 給匯入的檔案制定規則
    module: {

    }
}

為了方便除錯,我們在 package.json中新增命令,此時執行命令npm run devnpm run build就非常方便了

注意 scripts命令裡面可省略 .\node_modules\.bin\使用 npx webpack也是這個效果

 "scripts": {
   "test": "echo \"Error: no test specified\" && exit 1",
   "dev":"webpack --mode development",
   "build":"webpack --mode production"
 },

多個目標和輸出檔案

在上面是一個目標檔案index.js和一個輸出檔案main.js,如果我們想要對多個目標檔案進行打包,且輸出多個檔案該怎麼辦呢?我們在根目錄新建一個 other.js

首先我們將entry修改為多個目標檔案,並設定一個名,然後修改輸出檔案的名稱為變數[name]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 環境
   mode: 'development',
    // 目標檔案
   entry: {
        index: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index.js'),
        other: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other.js')
    },
    //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index.js'),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other.js')],
    // 自定義輸出檔案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路徑
        filename: '[name].bundle.js' //檔名稱
    },
}

此時我們執行 npm run build可發現dist目錄的多個js檔案

使用外掛來測試程式

在上面,我們自己建立了一個 index.html檔案來測試我們打包的檔案是否正常,其實webpack為我們提供了更為自動的方式,在這裡我們將使用第一個webpcak外掛html-webpack-plugin,首先需要安裝它

npm i html-webpack-plugin -D

然後我們在 webpack.config.js中配置使用這個外掛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 目標檔案
    entry: {
        index: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index.js'),
        other: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other.js'),
    },
    // 自定義輸出檔案
    output: {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路徑
        filename: 'main.js' //檔名稱
    },
    // 外掛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title: "Webpack init",
        }),
    ],
}

此時,我們刪除 index.html檔案,然後再次執行npm run build可以發現,webpack自動為我們建立了一個indedx.html檔案,並引入了打包後的js檔案

多個頁面

在上面,我們都是使用的一個 index.html單頁面,實際開發中漸進式的單頁面程式也比較多,但是還是會有多頁面的場景

簡單的修改一下webpack.config.js,多次例項化外掛就可以了,filename為輸出檔名,chunks為這個頁面需要使用的js檔案,當然如果你不是使用的自動生成頁面,可以使用template屬性指定你的頁面位置

module.exports = {
    ... ... 
    // 外掛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filename:"index.html",
            title: "Webpack init",
            chunks:['index']
        }),
        new HtmlWebpackPlugin({
            filename:"other.html",
            title: "Webpack init",
            chunks:['other']
        }),
        new webpack.NamedModulesPlugin(),
        new webpack.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
        new CleanWebpackPlugin(),
    ],
    ... ...
}

此時我們使用npm run dev,此時可以發現dist目錄輸出了兩個頁面並引入不同的js檔案

source map

打包後的js檔案都混淆到了一個或者多個檔案中,丟失了原本的檔案格式,如果在執行過程中出現bug,很難定位原本的錯誤位置 source map 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為了更容易地追蹤錯誤和警告,JavaScript 提供了 source map 功能,將編譯後的程式碼對映回原始原始碼。如果一個錯誤來自於 b.js,source map 就會明確的告訴你。

開啟 source map 非常簡單,只需要在配置檔案webpack.config.js中增加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 ...
    devtool: "cheap-module-eval-source-map",
 	... ...
}

為了驗證是否生效,我們在other.js中增加

console.log('other');
console.error("error")

然後使用npm run dev,接著在控制檯檢視錯誤並點選,便能跳轉到出錯的位置

image-20200617182636377

devtool有多個模式,不同的效能和品質,開發環境中我們希望效能更好,生產環境我們希望質量更好詳細配置

開發環境可以使用cheap-module-eval-source-map、eval 、eval-source-map

生產環境可以使用inline-source-map、inline-cheap-module-source-map、cheap-source-map

觀察模式和webpack-dev-server

在上面的內容中,每次修改內容後都需要手動執行構建命令,webpack為我們提供了更為自動的方法

觀察模式

我們只需簡單的修改一下命令npm run dev --watch,同樣的我們為了方便,可以直接將命令寫入 package.json

 "scripts": {
   "test": "echo \"Error: no test specified\" && exit 1",
   "dev": "webpack --mode development",
   "build": "webpack --mode production",
   "watch":"webpack --mode production --watch"
 },

此時,我們執行npm run watch命令後,只要修改檔案中的內容,webpack即可自動構建

webpack-dev-server

但是在實際開發中,使用webpack-dev-server(簡稱wds)更為方便,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簡單的伺服器,並且瀏覽器能夠實時載入,也就是說,當你修改檔案儲存後,瀏覽器可自動載入最新的內容,並且這一切都是發生在記憶體中,構建速度更快

安裝

npm i webpack-dev-server -D

同樣的我們在 package.json中新增一個命令

"scripts": {
  "test": "echo \"Error: no test specified\" && exit 1",
  "dev": "webpack --mode development",
  "build": "webpack --mode production",
  "watch": "webpack --mode production --watch",
  "server": "webpack-dev-server --mode development"
},

此時,我們只需執行npm run serverwebpack便可自動建立一個伺服器,並將專案執行在其中,當我們修改檔案中的任意內容的時候,頁面便會自動重新整理

image-20200616123613821

如果使用過 vscode的外掛live server的同學,不難發現,這就是類似的功能

我們還可以在 webpack.config.js中進一步的對 wds進行配置

module.exports = {
	... ...
    devServer: {
     /**
      * 日誌模式  friendly-errors-webpack-plugin 外掛可以優化輸出
      * errors-only  只在發生錯誤時觸發
      * minimal 只在發生錯誤或者有新的編譯時輸出
      * none 沒有輸出
      * normal 標準輸出
      * verbose 全部輸出
      */
     stats: "errors-only",
     //預設地址 localhost
     host: process.env.HOST,
     //預設埠 8080
     port: process.env.PORT,
     //是否直接開啟瀏覽器
     open: true,
 },
   ... ...
}

此時我們再次執行 npm run server,webpack便能按照我們的配置來構建了

HMR

模組熱替換(Hot Module Replacement 或 HMR)是 webpack 提供的最有用的功能之一。它允許在執行時更新各種模組,而無需進行完全重新整理。

在上面的內容中,我們修改檔案的部分內容,webpack都需要將專案重新構建並通知瀏覽器重新渲染,這個過程十分浪費資源,使用 HMR就可以實現,修改哪裡,重新載入哪裡的這個效果

NamedModulesPlugin外掛是在熱載入時直接返回更新檔名

使用 HMR我們只需要簡單的配置即可

webpack.config.js

... ...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 ...
    // 外掛
    plugins: [
      	... ...
        new webpack.NamedModulesPlugin(),
        new webpack.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
    ],
    devServer: {
		... ...
        //是否開啟熱更替
        hot: true
    },
}

為了驗證是否是區域性更替,我麼修改一下檔案內容

index.js

import clg from './clg';
console.log('webpack init');

// module.hot Webpack通過全域性變數公開HMR介面
if (module.hot) {
    module.hot.accept('./clg.js', function () {
        clg('檢測到clg模組修改');
    })
}

此時我們使用 npm run server 將專案執行起來,簡單的修改 index.js檔案中內容,發現控制檯只列印了

image-20200616132338239

我們再次修改clg.js中內容,打個空格再儲存即可,此時驗證了我們想要的效果

image-20200616132446364

生產環境和開發環境分離

開發環境(development)生產環境(production)的構建目標差異很大,官方建議為每個環境編寫彼此獨立的 webpack 配置

我們將新建兩個配置檔案webpack.dev.js(開發環境)webpack.prod.js(生產環境)但是它們具有很多相同的配置,所以我們再新建一個webpack.common.js(通用配置)檔案

我們使用webpack-merge外掛來將不同的環境配置檔案和通用配置檔案進行合併,並且使用clean-webpack-plugin外掛來每次重置我們的構建資料夾

npm i webpack-merge -D
npm i clean-webpack-plugin -D

webpack.common.js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const {
    CleanWebpackPlugin
} = require("clean-webpack-plugin");
cons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entry: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index.js')],
    plugins: [
        new CleanWebpackPlugin(),
        new webpack.NamedModulesPlugin(),
        new HtmlWebpackPlugin({
            title: 'Webpack init'
        })
    ],
    output: {
        filename: 'main.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
    module: {
        rules: [
            
        ]
    }
};

webpack.dev.js

我們再開發環境配置檔案中配置 server的相關資訊,並且開啟source-map

const merge = require('webpack-merge');
const common = require('./webpack.common.js');

module.exports = merge(common, {
    mode:"development",
    devtool: 'eval',
    devServer: {
        stats: "errors-only",
        //預設地址 localhost
        host: process.env.HOST,
        //預設埠 8080
        port: process.env.PORT,
        //是否直接開啟瀏覽器
        open: true,
        //是否開啟熱更替
        hot: true,
    },
    module: {
        rules: [
            //打包css檔案的規則
            {
                test: /\.css$/,
                use: ['style-loader', 'css-loader']
            }
        ]
    }
});

webpack.prod.js

我們在生產環境配置檔案中省略掉其他配置檔案

const merge = require('webpack-merge');
const common = require('./webpack.common.js');

module.exports = merge(common, {
  mode: "production",
    
});

然後我們在 package.json增加一些命令

"envdev":"webpack-dev-server --config webpack.dev.js",
"envbuild":"webpack --config webpack.prod.js"

此時,我們的專案構建就更加清晰了

管理資原始檔

webpack不僅僅是打包 js檔案這麼簡單,此處我們簡單的介紹幾個常用的資源打包方式,更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官方文件

管理css

使用過腳手架的同學應該都記得,專案裡面的css檔案可以通過js直接引入的方式使用

import 'xxx.css';

來簡單實踐一下,首先安裝外掛

npm i  style-loader css-loader -D

為了展示我們的打包效果,我們新建一個 js/divdoc.js檔案用來在頁面中渲染出一個字串(此時我們已將clg.js也轉移到 ./js 資料夾)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divdoc() {
    //建立一個dom
    let element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element.innerHTML = "webpack init";
    element.classList.add('init');
    //將dom渲染到頁面上
    document.body.appendChild(element);
}

index.js中匯入並使用

import clg from './js/clg';
import divdoc from './js/divdoc';
console.log('webpack init now');

divdoc();

// module.hot Webpack通過全域性變數公開HMR介面
if (module.hot) {
    module.hot.accept('./js/clg.js', function () {
        clg('檢測到clg模組修改');
    })
}

此時執行 npm run server檢視效果

image-20200616142734988

接下來我們新建 src/css/app.css檔案

我們前面渲染的dom節點是包含一個 class名為 init

.init{
    color: red;
}

編寫規則webpack.dev.js

module.exports = {
	... ...
    // 給匯入的檔案制定規則
    module: {
        rules: [
            //打包css檔案的規則
            {
                test: /\.css$/,
                use: ['style-loader', 'css-loader']
            },
        ]
    }
}

index.js中匯入,並檢視效果

import  './css/app.css';

image-20200616143150738

順便可以打包一下less,首先安裝外掛npm i -D less-loader,然後寫一下規則

module: {
    rules: [
        //打包css檔案的規則
        {
            test: /\.css$/,
            use: ['style-loader', 'css-loader']
        },
        {
            test: /\.less$/,
            use: ['style-loader', 'css-loader', 'less-loader']
        },
    ]
}

我們新建一個 src/css/app.less檔案

.init{
    color: red;
}

我們在 index.js中註釋掉原本匯入的 app.css,然後匯入less檔案

import './css/app.less';

重新構建專案,檢視專案,效果依然生效,同理sass、stylus也是這個用法,這裡不再贅述

分離css

在前面,我們打包css,最終都是將css程式碼新增到頁面的 style標籤中,如果我們想將所有的css都打包到專門的檔案裡面可以使用mini-css-extract-plugin外掛

npm i mini-css-extract-plugin -D

然後修改一下配置webpack.prod.js

... ... 
const MiniCssExtractPlugin = require("mini-css-extract-plugin");

module.exports = {
  	... ...
    // 外掛
    plugins: [
        new MiniCssExtractPlugin({
            filename: "styles/[name].css",
        })
    ],
    // 給匯入的檔案制定規則
    module: {
        rules: [
            //打包css檔案的規則
            // {
            //     test: /\.css$/,
            //     use: ['style-loader', 'css-loader']
            // },
            {
                test: /\.css$/i,
                use: [
                    MiniCssExtractPlugin.loader, 'css-loader'
                ],
            }
        ]
    }
    ... ...
}

此時我們執行npm run build可以發現dist目錄下面建立了一個index.css檔案,因為我們是在 index.js中匯入css檔案的,[name]的值是js的檔名,而不是css的名

當然如果你想指定輸入和匯出的css的名字也是可以的,使用這種方式,你就不需要在js中再次引入css檔案了

entry: {
    index: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index.js'),
    other: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other.js'),
    app: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css/app.css')
},

webpack在處理樣式方面還有很多很強大的外掛,比如purgecss可以精簡掉頁面中沒有使用的css樣式、Autoprefixer可以自動給你新增不同瀏覽器相容的css外掛

管理圖片和字型

在網頁中,圖片一般都是載入的網路路徑,但是在開發中我們都是使用的本地圖片,那麼為了保證上線後和本地的資源位置保持一致,我們可以使用webpack來進行一下打包,最後統一上傳oss儲存

首先需要安裝url-loader

npm i url-loader -D

然後我們在 webpack.common.js中進行配置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const {
    CleanWebpackPlugin
} = require("clean-webpack-plugin");
cons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entry: [path.join(__dirname, './src/index.js')],
    plugins: [
        new CleanWebpackPlugin(),
        new webpack.NamedModulesPlugin(),
        new HtmlWebpackPlugin({
            title: 'Webpack init'
        })
    ],
    output: {
        filename: 'main.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靜態檔案打包的網路路徑
        publicPath:'https://www.lookroot.cn/assets/'
    },
    module: {
        rules: [
            {
                test: /\.(png|svg|jpg|gif)$/,
                use: {
                    loader: 'url-loader',
                    options: {
                        //超過這個大小,圖片就打包為圖片,不超過就打包為base64格式的程式碼
                        limit: 1000,
                        //打包檔名
                        name: "img/[hash].[ext]",
                    },
                }
            },
        ]
    }
};

為了驗證,首先我們放一張圖片logo.jpgsrc/asserts/img目錄下,我們簡單的修改一下app.css

.init {
  color: red;

}
body {
  background-image: url("../assets/img/logo.jpg");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在js程式碼裡使用圖片,修改一下divdoc.js

import logo from "../assets/img/logo.jpg";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divdoc() {
	... ...
    // 插入一張圖片
    let im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mg');
    img.src = logo;
    element.appendChild(img);
   ... ...
}

然後使用npm run envdev執行起來,效果是正常的

image-20200618213316699

然後我們使用npm run envbuild執行編譯,然後我們開啟dist/img/main.css

body {
  background-image: url(https://www.lookroot.cn/assets/img/494654d849ba012e2aab0505d7c82dc0.jpg);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

我們可以發現,webpack就給我們自動加上了網路路徑,對於圖片的處理,還有可以優化圖片的[image-webpack-loader(https://github.com/tcoopman/image-webpack-loader)、可以自動生成雪碧圖的postcss-sprites

除了上面我說的這些資源外,webpack還支援非常多的資源格式,只要理解這個思想,使用也不難

程式碼檢查和程式碼轉換

Eslint程式碼檢查

eslint是實際開發中非常常用的程式碼檢查工具,我們在webpack中使用它來進行程式碼檢查

首先安裝eslint、loader、錯誤格式化外掛

npm i eslint  eslint-loader eslint-friendly-formatter -D

然後我們在根目錄新建一個.eslintrc.json,當然你也可以使用命令npx eslint --init來初始化配置檔案

rules代表規則,這裡我設定一個禁止使用 alert程式碼來測試是否可以完成程式碼檢查,更多規則請看文件

{
    "env": {
        "browser": true,
        "es6": true,
        "node": true
    },
    "extends": "eslint:recommended",
    "parserOptions": {
        "ecmaVersion": 11,
        "sourceType": "module"
    },
    "rules": {
        "no-alert": 2
    }
}

然後在webpack.dev.js中增加配置

 module: {
     rules: [
        ... ... 
         {
             test: /\.js$/,
             loader: 'eslint-loader',
             enforce: 'pre',
             include: [path.resolve(__dirname, 'src')],
             options: {
                 formatter: require('eslint-friendly-formatter')
             }
         }
     ]
 }

然後我們在 index.js檔案中增加一句alert("webpack init"),然後使用命令npm run envdev發現報錯,eslint成功捕捉到了錯誤

image-20200619111756392

同樣的你還可以使用 StyleLint工具來檢查你的css程式碼

babel程式碼轉化

在實際開發中如果使用了 es6+的程式碼,有些瀏覽器是不支援的,為了相容,所有需要將程式碼進一步轉化,可以使用babel進行轉化

babel的使用稍微比較繁瑣,本文只介紹在webpack的使用方法,更多細緻的東西請自行查閱

安裝本體和loader babel-loader @babel/core @babel/preset-env是轉換外掛的預設組合,@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用來解決一些瀏覽器不支援的方法和物件問題

npm i @babel/runtime -S
npm i  babel-loader  @babel/core @babel/preset-env @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 -D

然後我們在根目錄新建一個配置檔案.babelrc,使用@babel/preset-env提供的外掛集合能完成大部分的工作了,targets表示我們的程式碼要執行到哪些平臺上面,更為詳細的請點選

{
    "presets": [
        [
            "@babel/preset-env",
            {
                "useBuiltIns": "usage",
                "corejs": 3,
                "targets": {
                  	"browsers": [ "ie >= 8", "chrome >= 62" ]
                }
            }
        ]
    ]
}

然後修改一下webpack.dev.js

module: {
    rules: [
       ... ... 
        {
            test: /\.js$/,
            use: [{
                loader: 'babel-loader',
            }]
        }
    ]
}

為了驗證程式碼是否轉換成功,我們在index.js中新增程式碼

const say=(msg)=>{
    console.log(msg);
}

然後使用命令npm run envdev,並開啟source map 檢視原始檔,可以發現箭頭函式已經被轉換了

image-20200619133641448

本節的內容就是這些,下一次將會有個簡單的實戰,對於webpack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比如打包優化、外掛編寫等等學完基礎以後,這些就需要你自己去探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