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express與koa的對比

_xiadd_發表於2018-01-23

以前其實寫過一篇express和koa的對比, 但是後來發現裡面有不少謬誤. 所以一直惦記著糾正一下之前的錯誤, 尤其關於中介軟體部分的對比.

這裡的express就拿更加簡單的connect代替

connect的執行流程

通常我們都說connect的中介軟體模型是線性的, 也就是一個一個往下執行的, 如下圖:

image

這麼說當然是沒錯的, 但是當我們執行下面程式碼的時候可能會有那麼一點小小的困惑:

const connect = require('connect')

const app = connect()

app.use(function m1 (req, res, next) {
  console.log('m1')
  next()
  console.log('m1 end')
})

app.use(function m2 (req, res, next) {
  console.log('m2')
  next()
  console.log('m2 end')
})

app.use(function m3 (req, res, next) {
  console.log('m3')
  res.end('hello')
})

app.listen(8080)
複製程式碼

當我們訪問http://127.0.0.1:8080的時候, 控制檯會列印如下:

m1
m2
m3
m2 end
m1 end
複製程式碼

這麼個結果跟我們上面的模型似乎有點出入, 不是說線性的嗎, 為什麼next後面的程式碼還會繼續執行? 當然這個我們再之前已經有過結論了, 有興趣的可以詳細瞧瞧, 我們現在直接拿來結果, connect的中介軟體模型虛擬碼表示如下:

http.createServer(function (req, res) {
  m1 (req, res) {
    m2 (req, res) {
      m3 (req, res) {}
    }
  }
})
複製程式碼

可以看到就是一層一層巢狀的回撥, 那麼再把我們之前有點疑問的程式碼簡化一下:

http.createServer(function (req, res) {
  console.log('m1')
  m1 (req, res) {
    console.log('m2')
    m2 (req, res) {
      m3 (req, res) {
        console.log('m3')
        res.end('hello')
      }
    }
    console.log('m2 end')
  }
  console.log('m1 end')
})
複製程式碼

千萬別被上面的回撥繞暈了, 就是很簡單的回撥函式, 一切都解釋的通了: 即使res.end之後, 我們的程式碼還是要繼續往下走的, 可以這麼說connect的中介軟體其實也是洋蔥形的, 但是因為作為同步程式碼, 一般不回這麼做罷了, 那麼上面我們可以重現描述一下connect的中介軟體模型了:

image

Koa的執行流程

同樣我們再Koa原始碼分析, 也是說過Koa的中介軟體模型: 洋蔥形

image

以下面程式碼為例: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app = new Koa()

app.use(async function m1 (ctx, next) {
  console.log('m1')
  await next()
  console.log('m1 end')
})

app.use(async function m2 (ctx, next) {
  console.log('m2')
  await next()
  console.log('m2 end')
})

app.use(async function m3 (ctx) {
  console.log('m3')
  ctx.body = 'hello'
})

app.listen(8080)
複製程式碼

訪問服務, 輸出:

m1
m2
m3
m2 end
m1 end
複製程式碼

emm 貌似跟connect沒差別,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 實驗到這裡得到了一個koa和express的中介軟體模型沒差別的結論, 包括我也是很迷惑, 當然是有差別的, 結論後面講. 同樣這裡直接拿出koa中介軟體的簡化模型:

Promise.resolve(async m1 () {
  console.log(m1)
  await Promise.resolve(async m2 () {
    console.log(m2)
    await Promise.resolve(async m3 () {
      console.log(m3)
      ctx.body = 'xxx'
     })
     console.log(m2 end)
  })
  console.log(m1 end)
})
複製程式碼

我們知道async/await的作用是'同步化'非同步操作(看上去如此, 其實不是, 但是我們不需要去管), 那這裡的Promise理所當然的被'同步'了, 也就是說console.log(m3 end)的一切非同步操作都可以'同步化'.

結論

說出結論之前我們其實可以想一下, 既然connect的中介軟體也是洋蔥形的, 那麼跟koa一樣的用法似乎也沒啥毛病, 那麼我來設想一下, 我們的服務需要取資料庫裡的的一個使用者假設是getUser吧, getUser當然是非同步的. 分別來看看connect和koa的做法吧:

// connect

app.use(function (req, res) {
  getUser(user => res.end(user))
})


// Koa
app.use(async (ctx) => {
  const user = await getUser()
  ctx.body = user
})
複製程式碼

當然這麼看似乎沒啥差別. 那直接給出結論吧(憋): connect的中介軟體是同步, 不會'等'其他非同步操作, koa則可以'等'非同步操作. 當然你不等也沒啥問題.

有啥問題可以互相交流哈.

imag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