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商品市場步履蹣跚,聯儲加息時間充滿變數,這些已經讓從馬尼拉到孟買,到處都感受到了增長之痛。就在這種背景下,匯豐銀行還要無情地提醒,國內債務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利空因素。
那麼,各經濟體的企業、消費者和政府到底欠了多少錢?下面就是匯豐提供的一些關於該地區債務情況的圖表:
銀行信貸
當前的局面並不像1990年代晚期亞洲金融危機時那麼可怕,當時,各國外匯儲備較少,而且許多貨幣都實質上與美元掛鉤,這就大大放大了債務狂歡後果的破壞力。
此外,儘管有很多不利因素,但整體而言,這裡的經濟增長速度預計依然會高過世界上許多其他地方。
新加坡和香港都在經歷銀行信貸增長,匯豐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與亞洲其他地方相比,這裡的利率還是相對較低的緣故。
相比之下,臺灣、韓國和日本的銀行信貸增長速度就要低調許多了。
債券市場
到現在,這些經濟體的債券市場比起亞洲金融危機時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可以說,借款方對於傳統的銀行渠道之所以不再那麼依賴,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們有債券市場這個選項的緣故。
這也讓我們在度量他們的脆弱程度時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在韓國企業熱情十足地擁抱當地債券市場時,只看他們的銀行信貸資料,我們就無法瞭解他們的真實槓桿情況了。
中國
那麼,中國的債務具體是怎樣構成的呢?畢竟,近期的全球金融市場動盪與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減速,與他們股市的巨大拋售壓力有著密切的關係。
匯豐認為:“當然,中國的影子銀行業已經經歷了大跨度的發展,通過這一系統的借貸行為是無法從直接銀行信貸或者是債券市場規模當中體現出來的(儘管三者確實是互相交織盤根錯節)。”
中國信貸的大部分依然是來自銀行借款,佔據約70%的比例,但是2007年以來的槓桿增長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其他融資渠道。
誰欠錢與欠多少
將家庭、企業和政府的債務區分開來,也會有一些有趣的發現。
在金融市場動盪當中,印度尼西亞遭到的衝擊尤其劇烈,而作為一個重要經濟體,他們的債務比率其實是最低的。匯豐還補充說,印度和菲律賓的情況也可圈可點。
泰國的債務構成情況幾乎與臺灣完全一致。香港與新加坡的債務都非常可觀,而這在很大程度上正與前面所說的銀行放款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