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達到巔峰以來,數字貨幣領頭羊比特幣和以太幣的價格均接近腰斬。今日午盤,比特幣在7610美元附近震盪,以太幣則在607美元左右的水平徘徊。
上週五,摩根士丹利釋出報告,以多張圖表一窺數字貨幣市場現狀,並試圖從中尋出蛛絲馬跡,看看區塊鏈和加密技術的未來究竟是何模樣。
摩根士丹利首先注意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比特幣和以太幣的交易額都已出現大幅下滑。
如圖所示,自誕生至今,兩個幣種交易額均出現大起大落,在經歷了去年的暴漲之後,現下幾乎歸於平淡。比特幣表現尤其突出,日均交易額一度達到60億美元,現在迴歸10億美元以下水平。
摩根士丹利認為,對於主要持有這兩大幣種的持幣人而言,流動性問題十分重要。由於交易額急劇下降,若有大戶大量拋售任一幣種,市場勢必下跌,引發更多拋售。
4月中旬,兩大比特幣錢包曾在24小時內拋售了1億美元的比特幣,導致比特幣在20分鐘內狂瀉超過200美元,跌破8000美元大關。
除開交易量,摩根士丹利還特別指出,40%的比特幣都是經由加密貨幣進行交易,而非法定貨幣。
由圖可見,2012年至2013年期間,比特幣主要以美元進行交易,其後三年則以人民幣為主;2016年4月後,比特幣交易以日元為主;2017年11月之後,泰達幣交易開始萌芽。
泰達幣是一種數字代幣。其創始人表示,每一枚泰達幣背後都有1美元作為支撐,即其市場價格為1美元。因此,從理論上來說,泰達幣比大多數數字貨幣更加穩定。
摩根士丹利曾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在比特幣熊市期間,泰達幣在比特幣交易中佔據了越來越大的份額。
談及數字貨幣,ICO是繞不開的話題。摩根士丹利注意到,ICO對投資者造成的損失已經高達6.3億美元。
此前,《華爾街日報》對1450個加密貨幣公司展開調查,發現271家公司披露的ICO檔案包含“危險訊號”,例如偽造的交易檔案、收益回報以及虛假團隊資訊。
但投資者們已經向這非常可疑的271個公司的賬戶裡投資了超過10億美元,損失高達2.73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稱,2017年進行的ICO中,有32%均告失敗;但在過去的18個月內,通過這種不受監管的方式籌資仍舊大受歡迎,區塊鏈公司更是對ICO趨之若鶩。
2012年至2018年2月期間,背後由風投撐腰的區塊鏈交易數量遠超由ICO支援的交易,前者佔比68%,後者僅佔32%;但是ICO籌集的資金規模相對較大,在進行區塊鏈相關融資時,ICO融資佔比78%,風投僅佔比22%。
此外,摩根士丹利還看到,無論是陷入困境的德銀,還是包括摩根大通、富國銀行在內的美國五大行,都在貿易融資、股權互換交易等垂直領域進行區塊鏈技術相關嘗試。這些嘗試會否成功,目前尚且不得而知。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