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救星出現?國內首株病毒毒種成功分離,德國教授攜最好病毒抑制劑來華支援

機器之心發表於2020-01-25
肺炎救星出現?國內首株病毒毒種成功分離,德國教授攜最好病毒抑制劑來華支援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自2019年12月在武漢暴發以來,不僅有國內英勇無畏的醫護人員奮戰在第一線,還有來自全球範圍內的科研工作者針對這一病毒進行爭分奪秒的研究。

1月24日,中國疾控中心傳來好訊息,我國首株新型冠狀病毒毒種已經成功分離。

國家病原微生物資源庫將對毒種及其電鏡照片、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引物和探針序列等權威資訊將提供共享服務,後續平臺資訊將有效支撐研究和疫情防控工作。

與此同時,來自德國呂貝克大學的生化教授、冠狀病毒研究專家羅爾夫·希爾根菲爾德(Rolf Hilgenfeld)正馬不停蹄地趕往中國。在他的行李中,帶著兩種含有冠狀病毒抑制劑的物質,可能是遏制中國冠狀病毒流行的關鍵。

除了希爾根菲爾德,德國研究人員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防控中,已首先研發出了有效的實驗室病毒檢測方法。

世界衛生組織在官網釋出訊息,稱柏林Charite醫院病毒學研究所所長克里斯蒂安·德羅斯滕(Christian Drosten)及其團隊已經研發出了首批可用於診斷新型冠狀病毒的測試。

此外,兩所海外高校的研究團隊基於現有公開資料,對武漢當地感染武漢肺炎的實際人數進行預估,包括兩份傳播較廣的分析報告:一是英國帝國理工大學(Natsuko Imai博士)為第一作者的系列報告(報導連結: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釋出報告:估算武漢肺炎潛在感染人數或達4000名);二是Alessandro Vespignani教授領銜的美國東北大學研究組的系列報告。

1、首株新型冠狀病毒毒種分離

1月24日,國家病原微生物資源庫首次釋出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毒種的重要權威資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成功分離了我國第一株病毒毒種,並公佈了其資訊及電鏡照片、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引物和探針序列等。

肺炎救星出現?國內首株病毒毒種成功分離,德國教授攜最好病毒抑制劑來華支援
肺炎救星出現?國內首株病毒毒種成功分離,德國教授攜最好病毒抑制劑來華支援

新型冠狀病毒國家科技資源服務系統網站為:http://nmdc.cn/#/nCoV(截至發稿前,該網站暫無法開啟),網站還提供病毒的電子顯微鏡影像,用於檢測病毒的引物和探針。

肺炎救星出現?國內首株病毒毒種成功分離,德國教授攜最好病毒抑制劑來華支援

根據2020年1月6日採集自湖北武漢的臨床患者的毒株影像顯示,其生物危害程度屬於二類。

該套服務系統由國家微生物科學資料中心和國家病原微生物資源庫聯合建設,及時釋放與病毒有關的科技資源和資料;同時整合全球冠狀病毒基因和基因組資料建立全球冠狀病毒資源資料庫,建立全球冠狀病毒資源大資料平臺。

服務系統啟動後,將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科研工作的進展,及時動態釋出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科技資源和科學資料的權威資訊,為新型冠狀病毒科學研究提供重要支撐,併為應對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科技資源專題服務。

此外,系統還將進一步完善冠狀病毒大資料平臺,整合病原體的基因型與表型資訊,以期實現傳染病的早期預警和預防,為國家生物安全提供資料保障。

該服務系統獲得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愛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專項(2018ZX10734404、2018ZX10101004)、中國科學院地球大資料先導A類專項(XDA19050301)、中國科學院戰略生物資源計劃(KFJ-BRP)、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專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急(2020YFC0840800、2020YFC0840900)等專案支援。

目前,我國已經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應急科研攻關。

中國科學技術部啟動了八個緊急研究專案,成立以鍾南山院士為組長、14位專家組成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研攻關專家組,經費撥付到位。

著重在病毒溯源、傳播途徑、動物模型建立、感染與致病機理、快速免疫學檢測方法、基因組變異與進化、重症病人優化治療方案、應急保護抗體研發、快速疫苗研發、中醫藥防治等10個方面進行部署,以幫助應對該國最新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2、非典之後,「肺炎救星再次來華支援

肺炎救星出現?國內首株病毒毒種成功分離,德國教授攜最好病毒抑制劑來華支援

希爾根菲爾德的頭銜是呂貝克大學生化研究所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病毒學,是冠狀病毒和流行性呼吸道疾病研究領域的專家。

他曾因為非典和中國結下過不解之緣。

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希爾根菲爾德教授奔赴北京與時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物發現與設計中心主任蔣華良合作,通過中國國內研發的電腦模型結合德國的最新研究成果;2010年10月,他作為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在上海藥物所開展為期6個月的研究工作,為抗擊非典做出了許多貢獻。

肺炎救星出現?國內首株病毒毒種成功分離,德國教授攜最好病毒抑制劑來華支援當時的衛生部長與Rolf Hilgenfeld教授(攝於2009年)

希爾根菲爾德團隊的研究重點聚焦在兩種有代表性的冠狀病毒上:

  • 一種是叫做229E的可導致人輕度感冒的冠狀病毒;

  • 另一種是叫做TGEV的能引起豬腹瀉的病毒。

通過對這兩種冠狀病毒的研究,他們發現冠狀病毒的蛋白酶在病毒的複製上起著關鍵作用——這種蛋白酶可以自己進行分解切割,從而又形成新的冠狀病毒,造成病毒在身體裡擴散,冠狀病毒的蛋白酶正是研發攻克冠狀病毒藥物的“切入點”。

此次前往中國,希爾根菲爾德團隊正是帶來了針對該類病毒的抑制劑,以測試它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作用。

希爾根菲爾德教授在接受採訪時強調,他帶來的抑制劑是最好的兩種,武漢新型冠狀病毒中82%的結構和SARS病毒相同,而重要的蛋白酶則有96%和SARS病毒相同。

此外,有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蛋白酶(Main protease)與SARS之間高度保守,具有96%的總體同源性,是潛在的藥物靶點;其中,基質與抑制劑的結合口袋部位與SARS是100%保守 ;因此,針對SARS-CoV主要蛋白酶開發的抑制劑或將具有與樣本之一BetaCoV相似的結合潛力。

肺炎救星出現?國內首株病毒毒種成功分離,德國教授攜最好病毒抑制劑來華支援


冠狀病毒是一類主要引起呼吸道、腸道疾病的單股正鏈RNA病毒。這類病毒顆粒的表面有許多規則排列的突起,整個病毒顆粒就像一頂帝王的皇冠,因此得名“冠狀病毒”。冠狀病毒除人類以外,還可感染蝙蝠、豬、牛、貓、犬、貂、駱駝、老鼠、刺蝟等多種哺乳動物以及多種鳥類。

肺炎救星出現?國內首株病毒毒種成功分離,德國教授攜最好病毒抑制劑來華支援冠狀病毒的名字來源於它們的冠狀光環到目前為止,已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有6種。其中4種冠狀病毒在人群中較為常見,致病性較低,一般僅引起類似普通感冒的輕微呼吸道症狀。

但另外兩種冠狀病毒可引起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傳染率高、病死率高,它們就是大名鼎鼎的導致2003年在廣東暴發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俗稱非典)的SARS病毒,和導致2012年於沙特暴發的中東呼吸綜合徵的MERS病毒。

基於諸多專業人士對基因序列的分析結果顯示,此次從武漢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離出的冠狀病毒屬於2003年在中國大量傳播的SARS病毒的“近親”,一種屬於冠狀病毒亞科β屬的“新型冠狀病毒”。

在2002年SARS病毒成為眾多報紙的頭版頭條之前,希爾根菲爾德團隊的工作並沒有引起多大的關注,製藥公司對這種鮮為人知的病毒也並不感興趣,直到SARS疫情爆發,人們才突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也讓希爾根菲爾德團隊的研究成果一夜之間成了學界關注的焦點。

肺炎救星出現?國內首株病毒毒種成功分離,德國教授攜最好病毒抑制劑來華支援
肺炎救星出現?國內首株病毒毒種成功分離,德國教授攜最好病毒抑制劑來華支援

2003年6月,希爾根菲爾德聯合另外四位科學家合著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揭示了冠狀病毒主要蛋白酶的3D模型,並提供了抗擊SARS藥物的基本設想。截至目前,這篇文章在Google學術上已經累積了765次引用記錄。

不久後,希爾根菲爾德的科研團隊公佈了SARS病毒蛋白酶的3D結構與第一個抑制劑,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轟動。

2006年,這一結構模型甚至被當作藝術傑作,被放置在了新加坡生物研究科學基地(BIOPOLIS)。

之後,希爾根菲爾德接連發表了一系列與冠狀病毒有關的論文,包括2003年與十餘名中國科學家(包括清華大學IBP結構生物學聯合研究組、中國科學院、中國上海科學院等單位)合著的有關SARS病毒晶體結構的論文及相關專利,以及2005年發表的有關抗擊冠狀病毒蛋白酶的廣譜抑制劑的設想。

肺炎救星出現?國內首株病毒毒種成功分離,德國教授攜最好病毒抑制劑來華支援

當然,雖然這些成果都獲得了國際學術界的認可,但它們大多還停留在試驗和理論階段。

針對此次武漢疫情,希爾根菲爾德教授在接受呂貝克本地報紙Luebeck Live以及LN online採訪時呼籲社會各界密切關注疫情。

他表示,抵抗力較好的病人更容易轉危為安,問題在於有既往病史的病人免疫系統較弱,容易受到病毒侵襲。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藥物治療的可能性不大。迄今為止,許多投入使用的藥物要麼是引發了不良的副作用,要麼見效較差。

目前,呂貝克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正在嘗試找出聯合抗擊腸道病毒與冠狀病毒的方法,以加快醫藥公司的藥物研發程式,尤其是在當下患病人數迅速增多的情況下。否則,等到高成本的藥物研發出來時,疾病早已度過了高峰期。

不過報導發出後,希爾根菲爾德教授對於將採訪報導的標題誇大為《Wuhan-Virus: Kommt die Rettung aus Lübeck?》 表示了異議。

肺炎救星出現?國內首株病毒毒種成功分離,德國教授攜最好病毒抑制劑來華支援

希爾根菲爾德教授在呂貝克大學官方發表宣告,他強調,“這些化合物(抑制劑)必須在細胞培養和小鼠模型中進行更多測試,然後才能進入臨床試驗。實際上,對人類的治療劑的進一步開發可能需要數年。”

目前,爾根菲爾德教授團隊針對冠狀病毒的主要研究成果大部分是基於SARS病毒結構和資訊,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有無實際效果,暫時沒有確切研究表明。

3、獲世衛組織公示的檢測方法

在德國,除了希爾根菲爾德,研究人員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防控中,已首先研發出了有效的實驗室病毒檢測方法。

肺炎救星出現?國內首株病毒毒種成功分離,德國教授攜最好病毒抑制劑來華支援

1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在官網釋出訊息,稱柏林Charite醫院病毒學研究所所長克里斯蒂安·德羅斯滕(Christian Drosten)及其團隊已經研發出了首批可用於診斷新型冠狀病毒的測試。

肺炎救星出現?國內首株病毒毒種成功分離,德國教授攜最好病毒抑制劑來華支援

柏林Charite醫院病毒學研究所所長克里斯蒂安·德羅斯滕(Christian Drosten),他同時也是較早提出新型冠狀病毒具備「人傳人屬性」觀點的研究者。

柏林Charite醫院病毒學研究所所長表示,他的團隊開發的測試將使實驗室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可靠地診斷出所謂的新型冠狀病毒。

德羅斯滕表示,到目前為止,醫生只能進行一般的病毒測試,然後必須對基因組進行排序和翻譯。裝置齊全的大型公共實驗室能夠做到這一點,但規模較小的實驗室將難以做到這一點。他擔心部分國家的實驗室運送樣本不易,工作人員培訓不夠徹底。

2003年,德羅斯滕教授也是首批研發出SARS病毒診斷方法的科學家之一。他認為這兩種病毒關係密切,擁有SARS控制樣本庫存的實驗室可以用它來診斷新病毒,從而縮短建立測試所需的時間。

目前,德羅斯滕所在的Charite醫院和荷蘭鹿特丹的Erasmus醫學中心,是歐盟指定的兩家可接受樣本確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病例的醫院。

另外,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日本和韓國等國的機構也在加緊研製疫苗與對策。 

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和疑似病例區域分佈情況

截至北京時間2020年1月25日凌晨1時,中國確診 923 例,疑似 1076 例,治癒 36 例 ,死亡 26 例。

肺炎救星出現?國內首株病毒毒種成功分離,德國教授攜最好病毒抑制劑來華支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和疑似病例區域分佈情況
肺炎救星出現?國內首株病毒毒種成功分離,德國教授攜最好病毒抑制劑來華支援
全國疫情趨勢變化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