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P第二階段題集總結

hrgsuxi發表於2024-06-09

一.前言

  • 知識點:考察繼承和多型為多,其中還涉及迭代器的使用,在每個題集中都有一個綜合性題目設計多方面知識點考試,有List類和HashMap的使用以及正規表示式的運用,並且注重考查設計,理解類與類之間的關係進行合理設計,其中也要遵循我們所學的單一職責,開閉原則,迪米特法則等。
  • 題量:第四次題集和第五次題集均有三道題,第六次題集只有一道題,題目雖少但是每個題目集裡的綜合題強度大,耗費時間長,題目中所給的資訊量也是很大。
  • 難度:難度大就不用說了,不然也不會給一個星期時間寫三道題,甚至最後只有一道題,當然也說明老師想讓我們好好思考,別輕易就放棄了。但是這個題難度在於資訊量大的同時需要你自己去設計,合理設計類與類之間的關係,並且用上設計原則,綜合能力提升而不是簡單地去寫個程式碼而已,這也是題目的重難點所在。

二.設計與分析

1.答題判題程式-4

本題在答題判題程式-3基礎上新增的內容統一附加在輸出格式說明之後,用粗體標明。

輸入格式:

程式輸入資訊分五種,資訊可能會打亂順序混合輸入。

1、題目資訊
題目資訊為獨行輸入,一行為一道題,多道題可分多行輸入。

格式:"#N:"+題目編號+" "+"#Q:"+題目內容+" "#A:"+標準答案
格式約束:
1、題目的輸入順序與題號不相關,不一定按題號順序從小到大輸入。
2、允許題目編號有缺失,例如:所有輸入的題號為1、2、5,缺少其中的3號題。此種情況視為正常。
樣例:#N:1 #Q:1+1= #A:2
#N:2 #Q:2+2= #A:4

2、試卷資訊

試卷資訊為獨行輸入,一行為一張試卷,多張卷可分多行輸入資料。 \

格式:"#T:"+試卷號+" "+題目編號+"-"+題目分值+" "+題目編號+"-"+題目分值+...
格式約束:
題目編號應與題目資訊中的編號對應。
一行資訊中可有多項題目編號與分值。
樣例:#T:1 3-5 4-8 5-2

3、學生資訊

學生資訊只輸入一行,一行中包括所有學生的資訊,每個學生的資訊包括學號和姓名,格式如下。

格式:"#X:"+學號+" "+姓名+"-"+學號+" "+姓名....+"-"+學號+" "+姓名
格式約束:
答案數量可以不等於試卷資訊中題目的數量,沒有答案的題目計0分,多餘的答案直接忽略,答案之間以英文空格分隔。
樣例:
#S:1 #A:5 #A:22
1是試卷號
5是1號試卷的順序第1題的題目答案
4、答卷資訊

答卷資訊按行輸入,每一行為一張答卷的答案,每組答案包含某個試卷資訊中的題目的解題答案,答案的順序號與試 卷資訊中的題目順序相對應。答卷中:

格式:"#S:"+試卷號+" "+學號+" "+"#A:"+試卷題目的順序號+"-"+答案內容+...
格式約束:
答案數量可以不等於試卷資訊中題目的數量,沒有答案的題目計0分,多餘的答案直接忽略,答案之間以英文空格分隔。
答案內容可以為空,即””。
答案內容中如果首尾有多餘的空格,應去除後再進行判斷。
答卷資訊中僅包含試卷號、學號,而沒有後續內容的,視為一張空白卷,為有效資訊,不做格式錯誤處理。
樣例:
#T:1 1-5 3-2 2-5 6-9 4-10 7-3
#S:1 20201103 #A:2-5 #A:6-4
1是試卷號
20201103是學號
2-5中的2是試卷中順序號,5是試卷第2題的答案,即T中3-2的答案
6-4中的6是試卷中順序號,4是試卷第6題的答案,即T中7-3的答案
注意:不要混淆順序號與題號

5、刪除題目資訊

刪除題目資訊為獨行輸入,每一行為一條刪除資訊,多條刪除資訊可分多行輸入。該資訊用於刪除一道題目資訊,題目被刪除之後,引用該題目的試卷依然有效,但被刪除的題目將以0分計,同時在輸出答案時,題目內容與答案改為一條失效提示,例如:”the question 2 invalid~0”

格式:"#D:N-"+題目號
格式約束:
題目號與第一項”題目資訊”中的題號相對應,不是試卷中的題目順序號。
本題暫不考慮刪除的題號不存在的情況。
樣例:

N:1 #Q:1+1= #A:2

N:2 #Q:2+2= #A:4

T:1 1-5 2-8

X:20201103 Tom-20201104 Jack

S:1 20201103 #A:1-5 #A:2-4

D:N-2

end

輸出:
alert: full score of test paper1 is not 100 points
1+1=5false
the question 2 invalid~0
20201103 Tom: 0 0~0
答題資訊以一行"end"標記結束,"end"之後的資訊忽略。
以上是判題程式-3的題目,而本次則是在判題程式-3的基礎之上進行迭代,即題型變得多樣化,有單選,多選和填空,還有就是本次題目需求還新增了輸出順序可以不一樣,並且多個同學有多個試卷的答卷的情況,題型的改變很顯然是要用到繼承和多型,抽象的題目類,派生出單選題,多選題和填空題,以下是我對該題目的想法和反思:

  • 首先從本題所考出發,什麼是多型,即去完成某個行為,當不同的物件去完成時會產生出不同的狀態,實現條件要滿足:繼承,子類對父類中的方法進行重寫,透過父類引用子類重寫的方法。實現方式有方法過載和方法覆蓋,前者會根據引數型別和數量對方法進行呼叫,而後者則是子類重新定義父類已經定義的方法,呼叫執行時按照子類的方法來實現。
  • 其次要認真讀題目,不要因為大量文字就放棄題目,認真讀文字來理清思路,想好要設計哪些類,這些類之間的關係是什麼;然後根據題目理出自己的想法,設計類的屬性和方法,畫出類圖真的很重要,因為它代表著你的思路,清晰的思路才可以繼續用程式碼將細節具體化,再根據給出的案例來除錯自己的程式。這一點我想我做的不夠好,我的確有去思考如何設計好類,卻沒有將類圖畫出,放在腦子想,也是越想越複雜,這就說明動手真的很重要,只有動手做了才知道哪裡有問題。並且明確類與類之間的關係也很重要,這樣你才知道自己設計的類有何用處,該怎麼去用。
  • 然後就是寫程式碼要注意的問題了,這裡就不得不再次提到正規表示式,因為這裡的輸入資訊都涉及正規表示式,要對複雜的資訊進行解析就不得不使用正規表示式,它遠比字串分割方便,效率更高。這裡我們還會用到有關List和HashMap的相關內容,所以在使用時我們就不得不注意自己使用時是否匯入了相關包。正規表示式的Pattern和Matcher,List和1HashMap的增刪改查以及遍歷相關的知識點我們要牢記掌握,因為這會在解析輸入資訊和儲存資料這塊被大量使用。
  • 最後就是我對本題的看法。其實題目不難理解,就是在判題三的基礎上將題目類派生出單選題,多選題和填空題,然後就是輸出順序會有改變,由於題目型別不同那麼判分程式也就不同,並且多名學生可能會有多種試卷的答卷的情況。我這道題沒做出來,因為我卡在了前半段,之前的判題程式-3由於耦合度太高,程式碼複用性低,所以這次我還是需要重新設計;我過分思考類設計,結果到頭來思緒還是很混亂,無從下手,設計差不多之後,正規表示式處理輸入資訊這塊我還是掌握不熟練,不知道該怎麼下手;類設計這塊我也不知道該設計幾個類,分別是什麼,幹什麼用的,所以我設計了幾個基本的類,但是由於耦合度太高,程式碼複用性低,呼叫方法時繞來繞去,反而容易把自己繞進去,所以這裡就不得不再次提到我們所學的七個設計原則,我們要嚴格遵循這些原則來規範自己的程式碼。
    類圖:image
    複雜度分析:image
    image
    這裡的類圖只是一部分,但就可見思路並不是很清晰,選取Test類進行復雜度分析,就可見設計是否合理,所以對於本題我並沒有做到基本的地方,做著做著就理不清了。

2.電路模擬程式-1

本次題集有三題,前兩題考察了List的相關用法,泛型的使用,還有迭代器的使用,使用迭代器可能也會涉及到泛型,這一點很重要,還有就是Scanner input = new Scanner(System.in);這句語法不要放入輸入迴圈中,否則也會報錯甚至非零返回。以下是本次的電路模擬程式:
1、控制裝置模擬

本題模擬的控制裝置包括:開關、分檔調速器、連續調速器。

開關:包括0和1兩種狀態。

開關有兩個引腳,任意一個引腳都可以是輸入引腳,而另一個則是輸出引腳。開關狀態為0時,無論輸入電位是多少,輸出引腳電位為0。當開關狀態為1時,輸出引腳電位等於輸入電位。
分檔調速器

按檔位調整,常見的有3檔、4檔、5檔調速器,檔位值從0檔-2(3/4)檔變化。本次迭代模擬4檔調速器,每個檔位的輸出電位分別為0、0.3、0.6、0.9倍的輸入電壓。
連續調速器

沒有固定檔位,按位置比例得到檔位引數,數值範圍在[0.00-1.00]之間,含兩位小數。輸出電位為檔位引數乘以輸入電壓。
所有調速器都有兩個引腳,一個固定的輸入(引腳編號為1)、一個輸出引腳(引腳編號為2)。當輸入電位為0時,輸出引腳輸出的電位固定為0,不受各類開關調節的影響。

所有控制裝置的初始狀態/檔位為0。

控制裝置的輸入引腳編號為1,輸出引腳編號為2。

2、受控裝置模擬

本題模擬的受控裝置包括:燈、風扇。兩種裝置都有兩根引腳,透過兩根引腳電壓的電壓差驅動裝置工作。

燈有兩種工作狀態:亮、滅。在亮的狀態下,有的燈會因引腳電位差的不同亮度會有區別。
風扇在接電後有兩種工作狀態:停止、轉動。風扇的轉速會因引腳的電位差的不同而有區別。
本次迭代模擬兩種燈具。

白熾燈:

亮度在0~200lux(流明)之間。
電位差為0-9V時亮度為0,其他電位差按比例,電位差10V對應50ux,220V對應200lux,其他電位差與對應亮度值成正比。白熾燈超過220V。
日光燈:

亮度為180lux。
只有兩種狀態,電位差為0時,亮度為0,電位差不為0,亮度為180。
本次迭代模擬一種吊扇。

工作電壓區間為80V-150V,對應轉速區間為80-360轉/分鐘。80V對應轉速為80轉/分鐘,150V對應轉速為360轉/分鐘,超過150V轉速為360轉/分鐘(本次迭代暫不考慮電壓超標的異常情況)。其他電壓值與轉速成正比,輸入輸出電位差小於80V時轉速為0。
輸入資訊:

1、裝置資訊

分別用裝置識別符號K、F、L、B、R、D分別表示開關、分檔調速器、連續調速器、白熾燈、日光燈、吊扇。

裝置標識用識別符號+編號表示,如K1、F3、L2等。
引腳格式:裝置標識-引腳編號,例如:K1-1標識編號為1的開關的輸入引腳。

三種控制開關的輸入引腳編號為1,輸出引腳編號為2。
受控裝置的兩個引腳編號分別為1、2。
約束條件:

不同裝置的編號可以相同。
同種裝置的編號可以不連續。
裝置資訊不單獨輸入,包含在連線資訊中。

2、連線資訊

一條連線資訊佔一行,用[]表示一組連線在一起的裝置引腳,引腳與引腳之間用英文空格" "分隔。

格式:"["+引腳號+" "+...+" "+引腳號+"]"
例如:[K1-1 K3-2 D5-1]表示K1的輸入引腳,K3的輸出引腳,D5的1號引腳連線在一起。
約束條件:

本次迭代不考慮兩個輸出引腳短接的情況
考慮調速器輸出串聯到其他控制裝置(開關)的情況
不考慮調速器串聯到其他調速器的情況。
不考慮各類控制裝置的並聯接入或反饋接入。例如,K1的輸出接到L2的輸入,L2的輸出再接其他裝置屬於串聯接線。K1的輸出接到L2的輸出,同時K1的輸入接到L2的輸入,這種情況屬於並聯。K1的輸出接到L2的輸入,K1的輸入接到L2的輸出,屬於反饋接線。
3、控制裝置調節資訊

開關調節資訊格式:

#+裝置標識K+裝置編號,例如:#K2,代表切換K2開關的狀態。

分檔調速器的調節資訊格式:

#+裝置標識F+裝置編號+"+" 代表加一檔,例如:#F3+,代表F3輸出加一檔。

#+裝置標識F+裝置編號+"-" 代表減一檔,例如:#F1-,代表F1輸出減一檔。

連續調速器的調節資訊格式:

#+裝置標識L+裝置編號+":" +數值 代表將連續調速器的檔位設定到對應數值,例如:#L3:0.6,代表L3輸出檔位引數0.6。

4、電源接地標識:VCC,電壓220V,GND,電壓0V。沒有接線的引腳預設接地,電壓為0V。

輸入資訊以end為結束標誌,忽略end之後的輸入資訊。

輸出資訊:

按開關、分檔調速器、連續調速器、白熾燈、日光燈、吊扇的順序依次輸出所有裝置的狀態或引數。每個裝置一行。同類裝置按編號順序從小到大輸出。

輸出格式:@裝置標識+裝置編號+":" +裝置引數值(控制開關的檔位或狀態、燈的亮度、風扇的轉速,只輸出值,不輸出單位)
連續調速器的檔位資訊保留兩位小數,即使小數為0,依然顯示兩位小數.00。
開關狀態為0(開啟)時顯示turned on,狀態為1(合上)時顯示closed
如:
@K1:turned on
@B1:190
@L1:0.60
本題不考慮輸入電壓或電壓差超過220V的情況。

本題只考慮串聯的形式,所以所有測試用例的所有連線資訊都只包含兩個引腳

本題電路中除了開關可能出現多個,其他電路裝置均只出現一次。
電源VCC一定是第一個連線的第一項,接地GND一定是最後一個連線的後一項。

  • 類圖:
    image

複雜度分析:image
image

  • 這次的電路模擬程式是重新出的一道題目,相當於當時判題程式一,是整套電路模擬程式的基礎,題目內容很好理解,就是將電路裝置類可派生出受控裝置,控制裝置和串聯電路三個子類,然後受控裝置類又可以派生出燈和風扇類,燈又可以派生出白熾燈和日光燈;而控制裝置又可以派生出開關,分檔調速器和連續調速器這三類,開關類有0和1兩種狀態,為0時輸出電位恆為0,為1時,輸出電位等於輸入電位;分檔調速器則有三個檔位,對應擋位有對應的倍數,所以輸出電位就等於輸入等位乘以相應的倍數。
  • 然後就是分析輸入資訊了,這裡有裝置資訊即裝置的識別符號和編號,有連線資訊即前者的輸出引腳連線後者的輸入引腳,也就是說後者的輸入電位等於前者的輸出電位,而本次是串聯電路並且電路結構簡單,也就是電路中只有一個受控裝置和受控裝置相連,然後總體輸入電壓是220v,輸出引腳接地,還有控制裝置調節資訊,即這裡可以調節開關的狀態,分檔調速器的擋位,以及連續調速器的擋位引數,因而可以得到受控裝置的輸入電位,然後根據電位進行其狀態更新,例如燈的亮度。風扇的轉速等等。最後就是輸出資訊,要輸出裝置的識別符號和名稱,狀態(如開關要顯示開啟還是關閉),分檔調速器要輸出當前擋位,連續調速器要輸出當前的擋位引數,燈要輸出亮度,風扇要輸出當前轉速,同時控制裝置輸出資訊在前,受控裝置在後。
  • 從類圖和複雜度分析來看,這次我所設計的類和屬性方法以及設計的合理性,題目大概意思理解了,測試點也很清楚,就是一個控制裝置和一個受控裝置相連的多種情況考慮,但是根據提示這裡需要設計一個串聯電路類,我不是很理解它的作用在哪,所以最後我選擇用通俗易懂的switch語法來寫。雖然我知道考察的地方或許就是我們處理資訊和利用多型呼叫方法來實現,但是我確實不知道這部分該如何就處理,所以才選擇了這種簡單取巧的做法。
  • 其中還會碰到資料存不進去的情況,那就是說對於資料儲存這塊還有問題,並且對於List和HashMap的認識還不到位,因為有時會不知道該選取那種資料儲存方式。。還有介紹正規表示式內容比較多並且複雜,處理輸入資訊還是會出問題。不得不承認自己要學習的地方呢還有很多,還是要自己多敲多練,光是看會了手也不一定會,一定要多學多練。

3.電路模擬程式-2

本次題集就只有這一道題,看似題量少,但是不花費時間想短時間就搞定除非是能力很強,否則就是不切實際的異想天開,以下是本次的題目:
1、控制裝置

本題模擬的控制裝置包括:開關、分檔調速器、連續調速器。

開關:包括0和1兩種狀態。

開關有兩個引腳,任意一個引腳都可以是輸入引腳,而另一個則是輸出引腳。開關狀態為0時,無論輸入電位是多少,輸出引腳電位為0。當開關狀態為1時,輸出引腳電位等於輸入電位。
分檔調速器

按檔位調整,常見的有3檔、4檔、5檔調速器,檔位值從0檔-2(3/4)檔變化。本次迭代模擬4檔調速器,每個檔位的輸出電位分別為0、0.3、0.6、0.9倍的輸入電壓。
連續調速器

沒有固定檔位,按位置比例得到檔位引數,數值範圍在[0.00-1.00]之間,含兩位小數。輸出電位為檔位引數乘以輸入電壓。
所有調速器都有兩個引腳,一個固定的輸入(引腳編號為1)、一個輸出引腳(引腳編號為2)。當輸入電位為0時,輸出引腳輸出的電位固定為0,不受各類開關調節的影響。

所有控制裝置的初始狀態/檔位為0。

控制裝置的輸入引腳編號為1,輸出引腳編號為2。
所有開關的電阻為 0。

2、受控裝置

本題模擬的受控裝置包括:燈、風扇。兩種裝置都有兩根引腳,透過兩根引腳電壓的電壓差驅動裝置工作。

燈有兩種工作狀態:亮、滅。在亮的狀態下,有的燈會因引腳電位差的不同亮度會有區別。
風扇在接電後有兩種工作狀態:停止、轉動。風扇的轉速會因引腳間電位差的不同而有區別。
本次迭代模擬兩種燈具。

白熾燈:

亮度在0~200lux(流明)之間。
電位差為0-9V時亮度為0,其他電位差按比例,電位差10V對應50ux,220V對應200lux,其他電位差與對應亮度值成正比。白熾燈超過220V。
日光燈:

亮度為180lux。
只有兩種狀態,電位差為0時,亮度為0,電位差不為0,亮度為180。
本次迭代模擬一種吊扇。

工作電壓區間為80V-150V,對應轉速區間為80-360轉/分鐘。80V對應轉速為80轉/分鐘,150V對應轉速為360轉/分鐘,超過150V轉速為360轉/分鐘(本次迭代暫不考慮電壓超標的異常情況)。其他電壓值與轉速成正比,輸入輸出電位差小於80V時轉速為0。
本次迭代模擬一種落地扇。

工作電壓區間為 [80V,150V],對應轉速區間為 80-360 轉/分鐘。電壓在[80,100)V 區間對應轉速為 80 轉/分 鍾,[100-120)V 區間對應轉速為 160 轉/分鐘,[120-140)V 區間對應轉速為 260 轉/分鐘,超過 140V 轉速 為 360 轉/分鐘(本次迭代暫不考慮電壓超標的異常情況)輸入資訊:
本次迭代考慮電阻:白熾燈的電阻為 10,日光燈的電阻為 5,吊扇的電阻為 20,落 地扇的電阻為 20

3、輸入資訊

1)輸入裝置資訊

分別用裝置識別符號K、F、L、B、R、D、A分別表示開關、分檔調速器、連續調速器、白熾燈、日光燈、吊扇、落地扇。

裝置標識用識別符號+編號表示,如K1、F3、L2等。
引腳格式:裝置標識-引腳編號,例如:K1-1標識編號為1的開關的輸入引腳。

三種控制開關的輸入引腳編號為1,輸出引腳編號為2。
受控裝置的兩個引腳編號分別為1、2。
約束條件:

不同裝置的編號可以相同。
同種裝置的編號可以不連續。
裝置資訊不單獨輸入,包含在連線資訊中。

2)輸入連線資訊

一條連線資訊佔一行,用[]表示一組連線在一起的裝置引腳,引腳與引腳之間用英文空格" "分隔。

格式:"["+引腳號+" "+...+" "+引腳號+"]"
例如:[K1-1 K3-2 D5-1]表示K1的輸入引腳,K3的輸出引腳,D5的1號引腳連線在一起。
約束條件:

不考慮調速器串聯到其他調速器的情況。
不考慮調速器串聯到其他調速器的情況。
考慮各類裝置的並聯接入。例如,K1 的輸出接到 L2 的輸入,L2 的輸出再接其他裝置屬於串聯接線。K1 的輸出接到 L2 的輸出,同時 K1 的輸入接到 L2 的輸入,這種情況屬於並聯。
本次迭代的連線資訊不單獨輸入,包含線上路資訊中。

3)輸入控制裝置調節資訊

開關調節資訊格式:

#+裝置標識K+裝置編號,例如:#K2,代表切換K2開關的狀態。

分檔調速器的調節資訊格式:

#+裝置標識F+裝置編號+"+" 代表加一檔,例如:#F3+,代表F3輸出加一檔。

#+裝置標識F+裝置編號+"-" 代表減一檔,例如:#F1-,代表F1輸出減一檔。

連續調速器的調節資訊格式:

#+裝置標識L+裝置編號+":" +數值 代表將連續調速器的檔位設定到對應數值,例如:#L3:0.6,代表L3輸出檔位引數0.6。

4)電源接地標識:

VCC,電壓220V,GND,電壓0V。沒有接線的引腳預設接地,電壓為0V。

5)輸入串聯電路資訊

一條串聯電路佔一行,串聯電路由按從靠電源端到接地端順序依次輸入的 n 個連線 資訊組成,連線資訊之間用英文空格" "分隔。

串聯電路資訊格式:

"#T"+電路編號+":"+連線資訊+" "+連線資訊+...+" "+連線資訊
例如:#T1:[IN K1-1] [K1-2 D2-1] [D2-2 OUT] 一個串聯電路的第一個引腳是 IN,代表起始端,靠電源。最後一個引腳是 OUT,代表結尾端, 靠接地。
約束條件:

不同的串聯電路資訊編號不同。
輸入的最後一條電路資訊必定是總電路資訊,總電路資訊的起始引腳是 VCC,結束引腳是 GND。
連線資訊中的引腳可能是一條串聯或並聯電路的 IN 或者 OUT。例如:

T1:[IN K1-1] [K1-2 T2-IN] [T2-OUT OUT]

T1:[IN K1-1] [K1-2 T2-IN] [T2-OUT M2-IN] [M2-OUT OUT]

6)輸入並聯電路資訊

一條並聯電路佔一行,並聯電路由其包含的幾條串聯電路組成,串聯電路標識之間用英文空格" "分隔。

格式:

"#M"+電路編號+":"+”[”+串聯電路資訊+" "+....+" "+串聯電路資訊+”]”
例如:#M1:[T1 T2 T3]
該例宣告瞭一個並聯電路,由 T1、T2、T3 三條串聯電路並聯而成,三條串聯電路的 IN 短 接在一起構成 M1 的 IN,三條串聯電路的 OUT 短接在一起構成 M1 的 OUT。
約束條件:

本次迭代不考慮並聯電路中包含並聯電路的情況,也不考慮多個並聯電路串聯的情況。
本題不考慮輸入電壓或電壓差超過220V的情況。

輸入資訊以end為結束標誌,忽略end之後的輸入資訊。

本題中的並聯資訊所包含的串聯電路的資訊都在並聯資訊之前輸入,不考慮亂序輸入的情況。
電路中的短路如果不會在電路中產生無窮大的電流燒壞電路,都是合理情況,在本題測試點的考慮範圍之內。

本題不考慮一條串聯電路中包含其他串聯電路的情況。例如:

T3:[VCC K1-1] [K1-2 T2-IN] [T2-OUT K2-1] [K2-2 T1-IN] [T1-OUT GND]

本例中T1\T2兩條串聯電路實際是T3的一個部分,本題不考慮這種型別的輸入,而是當將T1\T2的所有連線資訊直接包含在T3中定義。
下次迭代中需要考慮這種型別的輸入。
4、輸出資訊:

按開關、分檔調速器、連續調速器、白熾燈、日光燈、吊扇、落地扇的順序依次輸出所有裝置的狀態或引數。每個裝置一行。同類裝置按編號順序從小到大輸出。

輸出格式:@裝置標識+裝置編號+":" +裝置引數值(控制開關的檔位或狀態、燈的亮度、風扇的轉速,只輸出值,不輸出單位)
連續調速器的檔位資訊保留兩位小數,即使小數為0,依然顯示兩位小數.00。
開關狀態為0(開啟)時顯示turned on,狀態為1(合上)時顯示closed
如:
@K1:turned on
@B1:190
@L1:0.60
5、家居電路模擬系列所有題目的預設規則:

1)當計算電壓值等數值的過程中,最終結果出現小數時,用截尾規則去掉小數部分,只保留整數部分。為避免精度的誤差,所有有可能出現小數的數值用double型別儲存並計算,不要作下轉型資料型別轉換,例如電壓、轉速、亮度等,只有在最後輸出時再把計算結果按截尾規則,捨棄尾數,保留整數輸出。

2)所有連線資訊按電路從電源到接地的順序依次輸入,不會出現錯位的情況。電源VCC一定是第一個連線的第一項,接地GND一定是最後一個連線的後一項。

3)連線資訊如果只包含兩個引腳,靠電源端的引腳在前,靠接地端的在後。

4)調速器的輸入端只會直連VCC,不會接其他裝置。整個電路最多隻有連線在電源上的一個調速器,且不包含在並聯單路中。

6、家居電路模擬系列1-4題目後續迭代設計:

1)電路結構變化:

迭代1:只有一條線路,所有元件串聯
迭代2:線路中包含一個並聯電路
迭代3:線路中包含多個串聯起來的並聯電路
迭代4:並聯電路之間可能出現包含關係

電路結構變化示意圖見圖1。

2)計算方式的變化

迭代1只包含1個受控元件,不用計算電流,之後的電路計算要包含電流、電阻等電路引數。

3)電路元件的變化

每次迭代會增加1-2個新的電路元件。

  • 參考類圖:
    image
    參考類圖和上次沒什麼區別,但是本次新增了並聯電路類
  • 本次題目是在電路模擬程式-1的基礎上進行迭代,需要考慮電路中的並聯情況,並且新增迭代落地扇這一電路元件,並且這次還需要考慮電路元件的電阻來計算電流電壓等,這也是迭代1所沒有的。這次的裝置資訊和連線資訊也直接放在了一塊,輸出同類裝置資訊則需要按照編號大小順序,一大堆的條件資訊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還有一堆的輸入資訊和輸出資訊需要解決,並聯的情況也有好多種,所以根本沒有思路,無從下手。
  • 題目要考慮電阻問題來計算出電壓,從而更新裝置的狀態,進而輸出。而並聯也需要考慮電路的情況,並且我上次沒有解決的問題也會對本次的解題有很大的影響,類與類之間的耦合度過高,違反開閉原則,牽一髮而動全身,沒有一點思路最後也只能放棄了。

三.踩坑心得

1.首先還是那句話,審題很重要,一定要去認真讀題,然後覆盤一下重要資訊,構造自己的思路
2.其次根據所給的設計思路和自己所記錄的資訊去細化設計,設計好類和類之間的關係以及類的屬性方法真的很重要,不僅有利於開啟思路去寫程式碼,更有利於方法呼叫,儲存資訊之類,以免因為題目資訊量大給自己繞進去
3.一定要遵循我們的設計原則,這會提高程式碼的複用性,畢竟我們現在所寫的題集就是在上一次的基礎上迭代而來,不然每次改程式碼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效率真的很低
4.還是要強調一下正規表示式的使用,雖然內容多也會有點複雜,但是真的很方便效率很快在處理輸入資訊這一塊,所以還是要下功夫把這塊內容掌握
5.List和HashMap的使用也是再次強調了,使用不好就可能導致資料資訊儲存不進去,而我在這幾次的題集中也是深有體會

四.改進建議

  • 首先還是希望老師可以給我們多一點提示,或者點撥一下我們,不然真的好難下手
  • 其次還是要抓緊時間做題,多讀多思考,一點一點去琢磨,理清自己的思路,不懂的地方再和同學商討,一起探討如何解決問題
  • 然後就是相關基本知識還是要掌握牢固,一些語法運用什麼的,不然不僅是題目設計不到位思緒混亂,最基本的問題都無法靠所學來解決,那才是大問題
  • 這種題目難度大,所以還是應該和同學多交流多溝通去想辦法解決,而不是覺得難就覺得自己做不出來,就想放棄,放棄一次就會有下一次,所以真的不可以放棄

五.總結

題目集的考察在於考察我們的綜合能力,重點考察設計,雖然難,但是也是在一次次訓練中提升我們的能力,每一次的題集都是鍛鍊自己的一次好機會,一定不能輕言放棄。我們要學好這門語言就必須紮紮實實打牢基礎,基本知識語法必須熟練掌握,如果基本知識都無法保證,就更別提去解決這種難度大考察能力的題。要想學好一門學科必須功夫下到位才能熟練掌握,何況物件導向設計本就不是那麼好學,所以一定不能能放棄反而要多下功夫去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