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一次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嘗試
現在再提起VR技術或者VR遊戲,會不會已經有點不太時髦了?我有一臺HTC Vive頭盔,是首發時買的,現在已經過去三四年了,最近這半年來基本上就沒怎麼玩。這次網易的VR多人線上開放世界遊戲《故土》(Nostos)有一個測試的機會,我把它翻出來,費了一些事才接通——把定位器找出來裝回到新屋子的牆上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遊戲行業的技術革命不算多,具體到畫面領域,改良一直都有,但是談得上“革命”的變化的確不多。要說能被玩家直接感知的巨大變革,最類似的可能就是以Voodoo顯示卡為代表的硬體3D加速技術。其他的進化當然也有,比如說物理引擎、凹凸貼圖乃至光線追蹤技術,聽起來很厲害,但是很難讓人有“兩個世界”的感覺。
但VR技術不同,VR技術一出現就帶著革命者的氣魄,就是為了打破舊世界來的。所以大家都很期待VR技術。我記得當時的氣氛,遊戲開發者、媒體和玩家一起興致勃勃,互相鼓勁兒,VR技術的第一個元年,第二個元年和第三個元年!後來我看了《頭號玩家》(這部電影在VR元年的當時還沒出現),那部電影裡的“遊戲外設”基本上就是絕大多數人理想中的樣子。腦後插管太驚悚,還是頭盔、帶關鍵部位反饋的緊身衣和360度跑步裝置直觀,且看起來先進。有了這些,你就可以和姑娘在虛擬世界裡跳一場舞了!
電影裡的裝置才是玩家理想中的VR裝置,而且“體驗效果”極佳
在某些大家都最樂觀的年代,就是Vive和Oculus拿到了無數投資的時候,所有人似乎都認為,雖然可能不是現在,但也許是未來一年,也許兩年?那不是關鍵,關鍵是未來看起來會成真。我至今記得當時大家的樂觀精神,不過一年之後就沒什麼人再提起VR了。我現在還會想起那些VR遊戲開發者和VR媒體,不知道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是仍在堅持,還是已經轉型。在VR問題上,我們重走了一遍很多新技術面世之後都要走的路——太快了,得停一停。
VR技術當然非常棒——雖然它還不很成熟,但它真的很棒。它的棒接近於無法用語言形容而只能切身體驗。看到一個嶄新的世界出現在你的身邊,雖然很模糊,雖然很粗糙,雖然走路的時候很大機率會讓你暈到想吐,但那種撲面而來的沉浸感讓大多數問題都變得不再重要。
自Vive釋出以來,從HTC股價的走勢上你也能猜到VR裝置在市場上的表現
唯一的問題就是我們的技術仍不先進,我們仍然要忍受有晶格化的畫面,仍然要戴著沉重的頭盔(後來我給Vive升級了輕便式頭戴,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及,我們還是要連著一根又粗又長的線。Vive已經有了無線套件,但我的電腦上已經沒有額外的PCI-E插槽了,而且我覺得那個無線套件的電池也夠嚇人的。
也正是因為此,在《故土》之前,我已經有一段時間沒開啟VR裝置了。這次拿到測試碼,還頗費了一段時間除錯——其中過程的曲折繁雜我就不提了,總之最後還是玩上了。
我不是那種從來沒接觸過VR遊戲的傢伙,因此我不會因為什麼“一個世界出現在身邊”而感到震驚。但我還是喜歡這個遊戲,《故土》讓我最喜歡的地方在於它像一個真正的遊戲。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幾乎玩過了所有VR遊戲之後,你就會立刻知道我說的是什麼意思——對於VR技術而言,“如何做出適合VR技術的遊戲”仍然是一個問題,這種局面很類似於移動裝置的電容屏開始普及的初期——用手指劃來劃去很酷,但我們要玩什麼!
在《故土》裡,大部分“正常遊戲中該有的內容”你都能找到,這在VR遊戲裡並不多見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大公司都對VR技術保持著心照不宣的保守,所以我們只能在Steam的VR商店看到大量的小品級體驗型遊戲——就是那種如果沒有VR我根本連碰都不會碰的小品級遊戲,畫面粗糙,玩法貧弱,人的肢體恨不得就是一個6面立方體;我還見過一些看起來雄心勃勃想要“體現VR技術”的玩意兒,那其中一部分遊戲讓我有生理上的噁心(這不是諷刺,在VR遊戲領域,“生理上的噁心”這個評價是相當真誠的,你戴著VR裝置走兩步就知道),另一部分遊戲則因為過於強調“VR”技術而顯得畫蛇添足。這就造成了一種窘境,我有一個先進的VR眼鏡,但沒什麼可玩的。
《故土》的遊戲畫面令人滿意——模擬了我們熟悉的自然場景,同時很美
到目前為止,給我體驗最好的VR遊戲大概要算是《節奏光劍》(Beat Saber),一個小品級音樂遊戲,還有《皇牌空戰》(Ace Combat 7)的VR部分——幾個獨立的關卡。這些遊戲都還不錯,但怎麼說呢……它們的量級仍然太小。有些遊戲看起來雄心勃勃,比如《亞利桑那陽光》(Arizona Sunshine)或者《SuperHOT》,它們的題材足夠嚴肅——但仍然量級不夠。說白了吧,現在VR領域就沒有那種“真正的中等規模以上投入的遊戲”存在。
這就是《故土》讓我覺得最驚喜的地方。《故土》從設計之初就是奔著“來一個真正的VR遊戲”的目的去的。你可以在遊戲的方方面面中發現這一點。
從設計上看,《故土》的玩法相當正統,就是那種標準的生存類遊戲的玩法。我出現在某一個世界,要在這個世界裡生存下去。世界有天氣變化,有氣候變化,我需要採集、建造、戰鬥,然後和其他人互動。與此同時,開發組沒有滿足於那些最常見的低多邊形畫面,他們做了一個真正的相對寫實的世界。儘管這個世界讓我的電腦風扇一直在咆哮,但我還是非常開心,它像一個正經遊戲!
遊戲中有戰鬥的部分,作為VR遊戲來說,有一定挑戰性
我一直有個觀點,VR遊戲基本上是一種完全嶄新的體驗,對於沒有接觸過VR技術的人而言,無論是文字還是圖片都無法復現VR的體驗。我很難用文字描述那種臨場感,當然截圖也沒戲,所以我也不會用太大的力氣描述畫面和浸入感。如果你有裝置,玩玩就知道。
在這個方面我唯一想要強調的就是,《故土》使用了相對寫實的畫面風格。當然,不是完全寫實,仍是卡通渲染風格(按官方的說法,叫“東方動畫電影風格”),但相對於其他大部分VR遊戲而言,已經算是絕對賞心悅目了。
截圖無法百分百還原我通過VR頭顯看到的景色,但能讓你對遊戲中的美術風格有個大概瞭解
從理論上來說,生存類遊戲是一個完美對應VR技術的遊戲品類,但從2016年到現在,始終沒有什麼正經的生存類遊戲出現在VR平臺上。我當然能夠理解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我也瞭解推出這樣一個產品的困難。但我仍然期待著能夠有一個真正的生存類遊戲出現在VR平臺上,就是那種我可以每天用幾個小時沉浸其中,有一條完整的成長線,可以在裡面做一些正經事情的遊戲。現在看起來,《故土》的設計理念至少和我的需求是相同的。
說點遊戲的細節問題吧,在玩這個遊戲之前,我剛好試著玩了玩《無人深空》的VR版。目前來看,《故土》的玩法和《無人深空》有些接近,一個開放性世界,你可以在裡面做各種事情,《故土》理論上還可以和其他玩家互動,但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這次測試我沒有體驗到和其他玩家互動的部分。
在大多數時間裡,整個遊戲的操作體驗都還不錯。大部分操作,比如射箭、採集和砍樹都以符合現實直覺的操作方式呈現。遊戲的選單操作和《無人深空》類似,相關選單附著在手腕上,玩家通過抬起手腕檢視,通過用另一隻手指點選進行操作。這種操作方式相當符合直覺。
遊戲遊玩時採用第一人稱視角,大部分操作符合直覺,沒什麼門檻與學習成本
所以,第一人稱VR遊戲的移動方式大致有兩個流派,一個是傳送流,就是選擇一個傳送點直接跳過去,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暈動症的問題,對於VR遊戲而言,最大的挑戰始終是暈動症——你眼睛裡看到自己在行走,但你的前庭則告訴你自己在靜止,就因為這個問題,有無數自詡從不暈車的人倒在了VR裝置前。
而另一個流派則致力於模擬真實世界的行走方式,當然,會有讓人暈的危險,但好處就是更加擬真。《故土》選擇了後者,玩家需要通過左手手柄上的觸控盤進行移動。開發組把行走中的眩暈感控制得不錯,至少我在移動中沒有特別明顯的眩暈感出現。
至於當前的玩法,《故土》當前的版本還很不成熟,算不上Demo,大概介於Alpha和Beta之間?遊戲內容不多,大概3小時即可完成全部流程。遊戲目前偶爾會出現一些雜七雜八的小問題(比如在讀取世界的時候會穿過那層“全息畫面”,又或者頻繁跳出世界,顯示讀盤介面)。遊戲也有一些奇怪的小問題,比如我第一次進遊戲的時候看到了一隻眼露紅光的似狼似狗的玩意兒,我向它射了至少5箭才確認它是我的朋友。
我在體驗時能互動的主要是遊戲中的角色,比如這隻……小狼狗?
不過對於這個階段的遊戲而言,這些問題都不值一提。作為一個測試版本的遊戲,《故土》當前的版本並不好玩,或者說其實沒什麼能玩的,但這個階段的遊戲重點根本就不是好玩與否,因此我不會在這些方面做出任何批評。
說真的,我完全不能預測這款遊戲的市場前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玩它,不知道它會獲得怎樣的反響,甚至不能預測這款遊戲會在什麼時候發售,對於《故土》而言,它面臨的挑戰和未知數太多。VR技術適合一個人戴著頭盔進行2小時以上的遊戲嗎?VR技術和當前的操作手段足以支撐複雜的操作嗎?有多少人能夠滿足這個遊戲的需求?無論是電腦配置還是玩VR遊戲所需要的足夠空間?
做大型VR遊戲就像拿著火把孤身一人在曠野上行走,你要有足夠的勇氣才能面對黑暗與未知
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現在業界已經不太提起VR了。從那些最極端的觀點而言,雖然我們沒有對其宣判死刑立即執行,但基本態度就是個“留待檢視”了。在這個前提下,開發一款VR遊戲,很顯然,對於《故土》而言,經濟收益並不放在網易的優先考慮之內。
但也就是因為這樣,在這一點上,我對網易和《故土》的開發團隊有尊敬之情。如果說佔據市場領先地位的大公司“應當做些什麼”,那麼堅決嘗試和推進新技術就是其中最令人尊敬的事情。VR技術現在仍不成熟,先行者不但要走沒人走過的路,還要為別人開闢道路和解決問題,但這不正是那些有錢、有人、有技術、有經驗的大公司該做的事情嗎?
我偶爾會理直氣壯地讚美理想主義,其中的考慮之一就是我們現在這個年頭不太缺乏現實主義者,但正是那些會面臨各種未知困難的人才能帶動整個行業進步。《故土》的出現當然有其現實層面的考慮,但那幾乎完全無損於它理想主義的光彩。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我特別迫切地希望《故土》能夠成功。
作者:祝佳音
來源:觸樂
原地址:http://www.chuapp.com/article/286705.html
相關文章
- 一個理想主義的程式設計師程式設計師
- grpc 的第一次嘗試RPC
- 記b站的一次react嘗試React
- webpack4搭建的一次嘗試Web
- 記錄一次OCR程式開發的嘗試
- 記一次前端面試~終於拿到理想中的offer!前端面試
- 【開源之路】溫蒂、一次簡單的嘗試
- Chameleon跨端框架——一個理想主義團隊的開源作品Chameleon跨端框架
- Chameleon跨端框架——壹個理想主義團隊的開源作品Chameleon跨端框架
- 第一次嘗試鴻蒙開發鴻蒙
- 第一次嘗試使用java寫sparkJavaSpark
- 一次 Cocoa App(macOS App)開發嘗試APPMac
- 嘗試上手大模型的有監督微調大模型
- 《大廚》:一次仍需改進的餐廳營業嘗試
- 探索色彩搭配的奧秘:如何選擇適合產品的理想配色方案
- 嘗試
- 嘗試1
- 嘗試 LeetcodeLeetCode
- 嘗試Ghost
- 快速迭代業務背景下:設計模式混編的一次嘗試設計模式
- 《長安夜明》:中國視角敘事遊戲的一次嘗試遊戲
- 對於 sway 的嘗試
- 暴雪正嘗試為《暗黑破壞神4》帶來“有趣的PvP玩法”
- 奉啟玉帶你遊新疆沙漠中的“神祕部落”:依戀故土,敬畏自然
- 眼前一亮,OceanBase讓我有嘗試的衝動
- 《漫威復仇者》:充足內容之下的一次大膽嘗試
- React Native學習指南:React Native嵌入到原生應用的一次嘗試React Native
- [ARKit]8-對裸眼3D效果一次不太成功的嘗試3D
- 嘗試 Leetcode(二)LeetCode
- 嘗試學管理的這半年
- 基於 Redis 的 LBS 嘗試Redis
- 「Mac&Linux」一次基於X和蒲公英組網的遠端桌面嘗試MacLinux
- 前端的gitlab的ci初嘗試前端Gitlab
- 這群理想主義者,在騰訊用10年做到了暢銷榜第一
- 利用CNN對股票「圖片」進行漲跌分類——一次嘗試CNN
- 最後的一次努力:嘗試解決百度收錄與排名問題
- raft 高可用嘗試Raft
- 嘗試手寫promiseProm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