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金 | 不愧是騰訊,問基礎鉅細節 。。。

算法金「全网同名」發表於2024-06-07


大俠幸會,在下全網同名「演算法金」

0 基礎轉 AI 上岸,多個演算法賽 Top

「日更萬日,讓更多人享受智慧樂趣」

最近,有讀者參加了騰訊演算法崗位的面試,面試著重考察了基礎知識,並且提問非常詳細。

特別是關於AdaBoost演算法的問題,面試官問了很多。

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 AdaBoost 演算法的相關知識。

1. 概要

1.1 Adaboost 的起源和發展

Adaboost,全稱為 Adaptive Boosting,由 Freund 和 Schapire 於 1996 年提出,是一種迭代的機器學習演算法。Adaboost 的核心思想是透過組合多個弱分類器(weak classifiers),構建一個強分類器(strong classifier)。這種方法在各種應用場景中取得了顯著的成功,尤其在分類問題上表現突出。

1.2 Adaboost 的基本思想

Adaboost 的基本思想是根據上一次分類器的錯誤率,調整訓練樣本的權重,使得那些被錯誤分類的樣本在後續的分類器中得到更多的關注。透過不斷迭代和調整權重,最終得到一個綜合了多個弱分類器的強分類器。

2. Adaboost 的核心知識點

2.1 基礎概念

Adaboost 是一種整合學習方法,整合了多個弱分類器來提高整體的分類效能。每個弱分類器的權重根據其分類準確度進行調整。

2.2 工作原理

Adaboost 的工作原理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 初始化樣本權重。
  2. 訓練弱分類器。
  3. 計算弱分類器的錯誤率。
  4. 更新樣本權重,使錯誤分類的樣本權重增加。
  5. 構建最終的強分類器。

2.3 演算法步驟

  • 初始化:為每個訓練樣本賦予相等的權重。
  • 迭代:對於每次迭代:
  • 訓練一個弱分類器。
  • 計算分類誤差率。
  • 更新樣本權重,使誤分類樣本的權重增加。
  • 計算該分類器的權重。
  • 組合:將所有弱分類器組合成一個強分類器。

2.4 權重更新機制

2.5 弱分類器的選擇

Adaboost 對弱分類器的選擇沒有嚴格的限制,可以使用決策樹、線性分類器等。在實踐中,決策樹樁(決策樹深度為1)常被用作弱分類器。

3. Adaboost 的數學基礎

3.1 Adaboost 演算法公式

Adaboost 的核心在於透過多次迭代訓練弱分類器並組合這些弱分類器來構建一個強分類器。在每次迭代中,演算法會調整樣本的權重,使得那些被誤分類的樣本在後續的迭代中得到更多的關注。

3.2 損失函式

Adaboost 使用指數損失函式來衡量分類錯誤的程度。損失函式的形式為:

3.3 權重更新公式

程式碼示範

為了更好地理解 Adaboost 的數學基礎,我們將在程式碼中實現這些公式。

import numpy as np

# 初始化樣本權重
n_samples = 100
weights = np.ones(n_samples) / n_samples

# 假設我們有兩個簡單的弱分類器
def weak_classifier_1(x):
    return np.where(x[:, 0] > 0, 1, -1)

def weak_classifier_2(x):
    return np.where(x[:, 1] > 0, 1, -1)

# 模擬訓練資料
X = np.random.randn(n_samples, 2)
y = np.where(X[:, 0] + X[:, 1] > 0, 1, -1)

# 第一次迭代
pred_1 = weak_classifier_1(X)
error_1 = np.sum(weights * (pred_1 != y)) / np.sum(weights)
alpha_1 = 0.5 * np.log((1 - error_1) / error_1)
weights = weights * np.exp(-alpha_1 * y * pred_1)
weights /= np.sum(weights)

# 第二次迭代
pred_2 = weak_classifier_2(X)
error_2 = np.sum(weights * (pred_2 != y)) / np.sum(weights)
alpha_2 = 0.5 * np.log((1 - error_2) / error_2)
weights = weights * np.exp(-alpha_2 * y * pred_2)
weights /= np.sum(weights)

# 最終分類器
H = alpha_1 * weak_classifier_1(X) + alpha_2 * weak_classifier_2(X)
final_pred = np.sign(H)

4. 程式碼示範

4.1 資料準備

在這一部分,我們將使用一個內建的經典資料集——鳶尾花資料集(Iris Dataset)。這個資料集包含了三類鳶尾花的特徵,常用於分類演算法的演示。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seaborn as sns

# 載入鳶尾花資料集
iris = load_iris()
X = iris.data
y = iris.target

# 資料集視覺化
sns.pairplot(sns.load_dataset("iris"), hue="species")
plt.show()

說明:

  • 我們使用 load_iris() 函式載入鳶尾花資料集,其中 X 為特徵資料,y 為標籤資料。
  • 使用 Seaborn 的 pairplot 函式視覺化資料集,展示不同特徵之間的關係。

4.2 Adaboost 演算法實現

我們將使用 Scikit-learn 的 AdaBoostClassifier 來實現 Adaboost 演算法,並進行訓練和預測。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AdaBoostClassifier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accuracy_score, classification_report, confusion_matrix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seaborn as sns

# 劃分訓練集和測試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 初始化 Adaboost 分類器
adaboost = AdaBoostClassifier(
    base_estimator=DecisionTreeClassifier(max_depth=1),
    n_estimators=50,
    learning_rate=1.0,
    random_state=42
)

# 訓練模型
adaboost.fit(X_train, y_train)

# 預測
y_pred = adaboost.predict(X_test)

# 計算準確率
accuracy = accuracy_score(y_test, y_pred)
print(f'分類準確率: {accuracy:.2f}')

說明:

  • 我們將資料集分為訓練集和測試集,使用 train_test_split 函式,測試集佔 30%。
  • 初始化 AdaBoostClassifier,設定基本分類器為決策樹樁(DecisionTreeClassifier),迭代次數為 50。
  • 訓練模型並使用測試集進行預測,計算並輸出分類準確率。

執行後輸出:

分類準確率: 1.00

4.3 結果分析

我們將進一步分析模型的效能,包括分類報告和混淆矩陣,並對結果進行視覺化。

# 列印分類報告
print(classification_report(y_test, y_pred, target_names=iris.target_names))

# 混淆矩陣
conf_matrix = confusion_matrix(y_test, y_pred)
conf_matrix_df = pd.DataFrame(conf_matrix, index=iris.target_names, columns=iris.target_names)

# 混淆矩陣視覺化
plt.figure(figsize=(10, 7))
sns.heatmap(conf_matrix_df, annot=True, cmap='Blues')
plt.title('Adaboost 分類結果 - 混淆矩陣')
plt.xlabel('預測標籤')
plt.ylabel('真實標籤')
plt.show()

說明:

  • 列印分類報告,包括每個類別的精確率、召回率和 F1 分數,幫助我們評估模型效能。
  • 計算混淆矩陣,並將其轉換為 DataFrame 格式,便於視覺化。
  • 使用 Seaborn 的 heatmap 函式視覺化混淆矩陣,展示預測標籤與真實標籤之間的對應關係。

透過程式碼示範和結果分析,我們可以直觀地瞭解 Adaboost 演算法的實現過程及其在分類問題上的表現。

5. Adaboost 的優缺點

5.1 優點

  1. 高準確率:Adaboost 透過整合多個弱分類器,顯著提高了分類準確率。
  2. 簡單易用:Adaboost 的實現和應用相對簡單,且無需對弱分類器進行大量調整。
  3. 魯棒性:對噪聲資料和異常值具有較高的魯棒性,能夠很好地處理複雜的分類問題。
  4. 無偏性:不容易過擬合,尤其在弱分類器是簡單模型的情況下。

5.2 缺點

  1. 對噪聲敏感:在資料中存在大量噪聲時,Adaboost 的效能可能會下降,因為噪聲資料會被賦予較高的權重。
  2. 計算複雜度較高:隨著迭代次數的增加,計算量也會增加,尤其在處理大規模資料時。
  3. 需要大量的弱分類器:為了獲得理想的分類效果,通常需要整合大量的弱分類器。

5.3 適用場景

  1. 文字分類:Adaboost 在自然語言處理中的文字分類任務中表現良好。
  2. 影像識別:用於識別影像中的目標,如人臉識別等。
  3. 生物資訊學:在基因表達資料分類等生物資訊學問題中具有廣泛應用。
  4. 金融風控:用於信用評分、欺詐檢測等金融領域的風險控制。

[ 抱個拳,總個結 ]

在本文中,我們詳細介紹了 Adaboost 演算法的核心概念和應用。首先,我們瞭解了 Adaboost 的起源和基本思想。接著,我們深入探討了 Adaboost 的工作原理、演算法步驟、權重更新機制和弱分類器的選擇,並透過程式碼示範展示了其具體實現過程。

我們還介紹了 Adaboost 的數學基礎,包括演算法公式、損失函式和權重更新公式,使大俠們對其理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程式碼示範部分,我們結合武俠元素的資料集,詳細展示了 Adaboost 演算法在實際應用中的操作步驟,並對結果進行了視覺化和分析。

隨後,我們討論了 Adaboost 的優缺點及其適用場景,幫助大俠們在實際應用中更好地評估和選擇該演算法。最後,透過具體的經典應用案例,如影像識別和文字分類,我們展示了 Adaboost 在不同領域的強大能力和廣泛應用。

希望透過本文的介紹,大俠們能夠更全面地瞭解和掌握 Adaboost 演算法,在今後的學習和實踐中,靈活運用這一強大的機器學習工具。

[ 演算法金,碎碎念 ]

全網同名,日更萬日,讓更多人享受智慧樂趣

如果覺得內容有價值,煩請大俠多多 分享、在看、點贊,助力演算法金又猛又持久、很黃很 BL 的日更下去;

同時邀請大俠 關注、星標 演算法金,圍觀日更萬日,助你功力大增、笑傲江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