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ry classification - 聊聊評價指標的那些事兒【實戰篇】

風雨中的小七發表於2019-07-02

分類問題就像披著羊皮的狼,看起來天真無害用起來天雷滾滾。比如在建模前你思考過下面的問題麼?

  • 你的分類模型輸出的概率只是用來做樣本間的相對排序,還是概率本身?
  • 你的訓練資料本身分佈如何是否存在Imbalanced Sample?

要是您都想到了拜拜?。要是有1各您感興趣的問題,那就接著往下看吧。本來是想先回顧一下各個分類問題中可能用到的metric,但是又覺得讀的人可能覺得無聊,就分成了兩章。要是有的指標斷片了就來這裡回憶一下: 回憶篇

問題1 Rank or Probability?

分類問題可以根據對輸出形式的要求分成兩類

  1. 一種我們只關心排序。比如電商場景下,使用者是否會回購某商品,我們更關心使用者回購商品A的概率是否高於使用者回購商品B的概率,然後把回購概率更高的商品放在推薦列表前面。這時分類問題其實是用來排序的。--樣本間的相對排序比較比絕對概率更重要
  2. 另一種我們關心概率。比如現在大家都在談增長,我們想知道一個使用者明天在app活躍的概率,只知道使用者A比使用者B活躍的概率高並不夠,我們需要明確知道使用者A活躍的概率,究竟是90%還是50%,這樣才能對高/低於特定概率的使用者進行一定(促活/喚醒)操作。這時分類問題是對真實概率的估計 --樣本的絕對概率需要接近真實概率,並且天極穩定

有人會問,上述兩種需求究竟對解決一個二分類問題有什麼影響? 答案是損失函式/評價指標

讓我們來看一個直觀的例子,下圖我們嘗試用LightGBM解決一個二分類問題,我們選擇的擬合指標是最大化AUC。

X軸是預測概率,Y軸是真實概率,藍線是LGB的預測結果,綠線對應真實概率=預測概率。為什麼模型的AUC高達98.93%(這裡還有ImbalancedSample的影響,讓我們先忽略這一點),但是預測概率和真實概率卻差到了姥姥家。

讓我們對預測概率再做一層處理,黃線可以簡單理解為我們對LGB的預測結果做了一層對映 \(\hat{p} \to f(\hat{p})\),這時校準後的預測概率和真實概率基本一致了。但是有趣的是校準後的預測概率AUC = 98.94%和原始預測基本沒差別?!

Binary classification - 聊聊評價指標的那些事兒【實戰篇】

Duang Duang Duang!敲黑板!AUC是對相對概率排序的檢驗!其實只要用心(我學AUC的時候一定沒用心>_<)看一下AUC的計算方式就會發現,AUC只關心給定各個閾值,把樣本按照預測概率分成0/1,並計算正負樣本預測的準確率。

舉個最夏天的例子,兩個瓜一個甜一個不甜,我們訓練一個西瓜模型來預測它們甜(1)/不甜(0)。
模型1: 甜的瓜預測概率是0.8,不甜的瓜預測概率是0.1,
模型2: 甜的瓜預測概率是0.51,不甜的瓜預測概率是0.49
兩個模型的AUC是相同的,因為它們都完美對兩個瓜進行了分類。

所以當使用最大化AUC作為損失函式時,當正負樣本的預測準確率不再提高,模型就會停止學習。這時模型的預測概率並不是對真實概率的擬合。那如何才能得到對真實概率的預測? 答案是logloss/cros-entropy

\[ \begin{align} L &= \sum_{i=1}^N y_i * log(p_i) + (1-y_i) *log(1-p_i)\\ \end{align} \]

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為什麼logloss是對真實概率的估計

  1. 從極大似然估計的角度
    logloss可以由極大似然函式取對數得到,最小化logloss對應的最大化似然函式。\(p_i\)是對\(p(y_i=1)\)的估計
    \[ argmax_p \prod_{i=1}^N {p_i}^{y_i} * {(1-p_i)}^{1-y_i} \]

  2. 從資訊理論的角度
    不熟悉資訊理論的同學看這裡 Intro to Information Theory
    logloss也叫cross-entropy(交叉熵),用來衡量兩個分佈的相似程度。
    交叉熵本身可以分解為P本身的資訊熵+分佈P和分佈q之間的距離。這裡P是樣本的真實分佈資訊,資訊熵一定。所以最小化交叉熵就變成了最小化分佈p和q之間的距離,也就是樣本分佈和模型估計間的距離,如下
    \[ \begin{align} crossentropy &= H(p,q)\\ &= -\sum_{c=1}^C p(c) * log(q(c))\\ & = - \sum_{c=1}^C p(c) * log(p(c)) + \sum_{c=1}^C p(c)[log(p(c) - log(q(c)))] \\ &= H(p) + KL(p||q)\\ \end{align} \]
    乍一看會覺得交叉熵和logloss長的不像一家人。因為在訓練模型時分佈p是從訓練樣本的分佈中抽象得到的。二分類問題中C=2, 讓我們把上述交叉熵再推一步
    \[ \begin{align} H(p,q) &= p *log(q) + (1-p) *log(1-q) \\ p& = \sum_{i=1}^N I(y_i=1)/N \\ H(p,q) &= \frac{1}{N} \sum_i I(y_i=1) *log(q)+ I(y_i=0) *log(1-q) \\ \end{align} \]
    所以下次解決分類問題,如果你的目標是計算對真實概率的估計的話,別選錯指標喲�

興趣卡片- 預測概率校準
其實黃線用了Isotonic Regression來校準預測概率。是一種事後將預測概率根據真實概率進行校準的方法。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Reference裡面的材料1,2。原理並不複雜,但在分析特定演算法,尤其是boosting,bagging類的集合演算法為什麼使用loggloss對概率估計依舊會有偏的部分蠻有趣的

問題2 Imbalanced Sample ?

正負樣本分佈不均大概是分類問題中最常遇到的問題。正確解決Imbalane問題需要注意的並不只是評價指標,往往還要注意取樣和訓練集測試集的劃分。但這裡我們只討論在解決樣本分佈不均的問題時,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指標來評價模型表現。讓我們挨個來剔除不好用的指標。

舉個極端的例子,100個樣本里只有1個正樣本

Accuracy

這種情況下即便我們全部預測為負,我們的準確率依舊高達99%。所以Accuracy只適用於正負樣本均勻分佈的情況,因為它把正負樣本的預測準確率柔和在一起看了。

AUC

AUC是fpr和tpr(recall)組成的ROC的曲線下面積。還記得我們在【回憶篇】裡面說過fpr,tpr是分別衡量在正負樣本上的準確率的。

而fpr和tpr之間的trade-off,在正樣本佔比很小的情況下,這種trad-off會被樣本量更大的一方主導。所以當正樣本佔比很小的時候,AUC往往會看起來過於優秀。

但就像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AUC的優點,就是AUC本身不會很大的受到樣本實際分佈的影響,相同的模型相同的樣本,你把正樣本downsample /upsample 1倍,AUC不會有很大的改變。

下圖來自An introduction to ROC analysis, 上面的AUC和PR是正負樣本1:1的預測表現,下面是1:10的表現。我們會發現AUC基本沒有變化,但是precision-recall發生了劇烈變化。


Binary classification - 聊聊評價指標的那些事兒【實戰篇】

AP/AUCPR

AP是recall和precision組成的PR的曲線下面積。這裡recall和precision分別從真實分佈和預測分佈兩個角度衡量了對正樣本的預測準確率。說到這裡已經有人反應過來了。是的這一對trade-off指標都是針對正樣本的,在計算中沒有用到True negative.所以當你的資料集存在Imbalance的時候,AP一般會是更好的選擇。

...你還遇到過啥問題嘞?歡迎留言


Reference

  1. https://www.kaggle.com/residentmaio/notes-on-classification-probability-calibration/
  2. Pedro G. Fonseca and Hugo D. Lopes. Calibration of Machine Learning Classifiers for Probability of Default Modelling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fusion_matrix
  4. Tom Fawcett,An introduction to ROC analysi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