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定價那些事

Jason(楊)發表於2018-12-05

  一個產品的定價常常會影響到市場的開拓、公司的存亡。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產品定價的方法。(老規矩:不想看我瞎叨叨的,直接拉到文末看思維導圖)

商客哪有真情在,多掙你5塊是5塊

  做為一個吃貨,我們就先從吃的聊起——煮過牛奶的都知道,牛奶煮過之後,表面會有一層奶油,這可是精華所在啊~相信一定有人喜歡先把這一層撈起來吃掉。定價也可以用類似的技巧,在產品生命週期的最早期,制定一個高價,榨取利潤。就像從牛奶中撇取這層鮮美的奶油,所以這種方式就叫“撇脂定價法”。
  蘋果把撇脂定價法用得爐火純青。每次新產品都會定一個讓人腎疼的高價,來賺取豐厚的利潤。這雖然會損失一部分價格敏感使用者,但也會讓一些“果粉”更加堅定,把蘋果當成高階、拿著“倍兒有面兒”的身份標籤。同時蘋果還有另一個套路:推出新款後,老款立馬降價。這麼做一方面放寬了消費人群,另一方面又刺激忠實果粉趕緊換新機。
  使用撇脂定價,可以在短期內補償固定成本,並迅速獲取盈利,讓企業快速籌集資金,以快速擴充產能、放大營銷力度,這對企業發展是極其重要的。另外這種定價法也有利於樹立品牌的高階形象。再有就是留有調整價格策略的餘地。
  撇脂定價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品牌聲譽建立之前,過高的價位容易讓人望而卻步,不利於市場開拓。還有就是豐厚的利潤,容易誘發仿製品競爭。
  那什麼條件下才能用撇脂定價呢?首先,得有一批忠實的粉絲願意掏錢買“我樂意!”。其次,本身得有深厚的技術做“護城河”,讓使用者覺得“這錢花得值!”。最後,還是得有一個響亮的品牌來從各個角度補償這個溢價。

人間自有真情在,能省一塊是一塊

  看到這裡,會發現很多企業還沒到採用撇脂定價的時候。那麼我們再來聊聊定價的另一極端——滲透定價法:企業在產品投放市場的初期,就將價格定得相對較低,來吸引大量顧客,提高市場佔有率。
  較低的定價,容易讓新產品迅速佔領市場,有了較高的銷售額,又能夠進一步降低成本,獲得長期穩定的市場地位。同時微利也阻止了競爭者的進入,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低價也會促進消費需求。
  缺點同樣也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利潤微薄,資金回籠慢;第二,難以樹立企業高階形象。寫到這裡突然聯想到瑞幸咖啡(原本規劃沒有這一案例的)——他的售價其實是屬於極低的,但他不直接定低價,而是採用各種優惠來實現高定價低售價。同時又請來各路大咖為品牌做背書,既實現了滲透又保住了品牌高階形象(當然還有其他營銷手段,就不在本文討論了)。
  滲透定價法適合初來乍到時使用,尤其是需求彈性大的產品更是推薦用此方法定價。當然,也不能一味低價,還是要控制好邊際成本,邊際成本低了才好用低價。

多買多便宜,少買少抽筋

  價格往往會跟購買數量掛鉤。購買一定數量之內,是一個價格;超過一定數量以後,是另一個價格。這也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階梯定價法。
  階梯定價分為逐級而上和拾級而下兩種。像水、電、煤氣等政府稀缺資源、能源,就是逐級而上,用得越多價格越高。而市場上更多的是拾級而下的,比如電子元器件、健身課程等,每增加一定購買量,價格就降低一個檔次,目的就是讓你多買,再多買。
  運用階梯定價法得注意優惠金額要不等比,還有就是上限要保持吸引力。當然,也別一味降價,得有個度,邊際成本得Hold得住。別等下人家過來:買越多單價越低是吧?那給我死命裝,裝到免費為止!那就懵逼了~

看人下菜,看風使舵

  為適應市場變化,商家對商品或服務的價格也是需要靈活調整的,也就是動態定價法。
  舉個例子,某網約車平臺,為了解決深夜用車無響應的問題,在夜間高峰期上浮里程單價。優化效果顯著,這麼一個小調整,直接讓夜間時段的車輛供應增加了70%~80%,滿足了2/3的缺口。司機有錢賺,使用者有車坐。
  價格高低,其實就看供需如何,所以要用好動態定價法就得好好觀察實時需求。另外就是要分析使用者的行為,活用價格歧視。針對不同的消費者或者不同的消費場景,給出不同的定價。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您說幾塊,就是幾塊

  看到這裡估計您已經煩死了,定個價咋那麼麻煩。那我們就直接把定價權交到消費者手裡吧——反向定價法。
  有個訂房軟體是允許使用者在輸入篩選條件後,輸入一個使用者覺得可以接受的價格。一旦有酒店為了避免空房,接受了您的報價,那這單就成了。
  這種定價法似乎比較少見,但實際上凡是有著庫存壓力,需要與時間賽跑的商家,都可以用這種定價方法。用這種方法,記得要把成交價格藏起來,別為了點小錢損害了品牌形象和門市價格。
  噢了,上圖: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