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博士眼中的五級軟體工程師

jsjwk發表於2019-05-31

有沒有適用於我們們軟體工程師的等級評價體系呢?

世界上有一套針對專業人士的評價體系,它的發明人是蘇聯著名物理學家 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朗道(1908-1968),號稱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全能的物理學家”,他不僅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且還提出一種按照水平和貢獻劃分物理學家的方法,被稱為物理學家的等級,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專業人士的評價體系。

其實,我們們 程式設計師/軟體工程師 也是屬於專業人士範疇的,那有沒有適用於我們們的等級評價體系呢?

有,吳軍博士在得到《矽谷來信》中就提出了他眼中的五級工程師的要求,雖然不是什麼標準化的東西,但是我覺得非常有參考價值,我讀完之後簡直是醍醐灌頂,不僅可以對照自己所處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能指引我們對自己職業發展方向的思考。

其實我在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如何從程式設計師到架構師」,在裡面我也提到了對程式設計師的分級,那是根據我自己的認知,以及我這些年工作經驗的角度出發,我眼中看到的業內網際網路公司技術團隊裡對程式設計師/軟體工程師這一職業的等級劃分。即:初級工程師、中級工程師、高階工程師、資深工程師/架構師、技術專家/技術長。並且我也淺顯的聊了聊對這每一個級別工程師所應具備素質要求的看法。

但是對比 吳軍 的這個五級軟體工程師等級,我那個還是太淺顯,視野太窄了。所以這篇文章我就想把吳軍的這個劃分跟大家聊一聊。

1. 吳軍的五級工程師劃分?

吳軍老師在《矽谷來信》中也參考 物理學家朗道 對工程師劃分為為了五個等級:

第一級最高,第五級最低,級和級之間的差別不應該是一點點,而是數量級的差別。

  • 第五級:

    能獨立解決問題,完成工程工作

  • 第四級:

    能指導和帶領其他人,一同完成更有影響力的工作

  • 第三級:

    能獨立設計和實現產品,並在市場上獲得成功

  • 第二級:

    能設計和實現別人不能做出的產品(他的作用很難替代)

  • 第一級:

    開創一個產業

2. 對於軟體工程師而言,每一級意味著什麼?

將吳軍老師的五級工程師,對應到軟體具體工作中,可以這麼理解:

  1. 第五級 工程師:

    一名合格的五級軟體工程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技術熟手,在工作中經歷過了一定的歷練,所以可以在不需要別人的指導下,就能獨立完成安排的工作任務。

    比如上級/需求方給他安排了一個功能需求,他能夠充分的理解這個需求背景和目的、以及能給出實現方案,並知道找公司的哪些人提供相應的資源和支援,然後能主動的推動資源來協助自己完成這個需求,最後實現成功上線。

  2. 第四級 工程師:

    四級工程師,在網際網路企業裡更具體而言,需要有一定的領導能力,能領導和負責一個專案。能設定目標並找出實現的道路,能正確的識別問題、並找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不僅限於技術方案),帶領團隊把大問題化解為小問題,最終完成專案。

  3. 第三級 工程師:

    三級工程師,就需要能夠獨立帶領團隊為公司做出一個能賺錢的產品了。很明顯,這一層級,就需要有商業思維、市場判斷能力、營銷能力了。

    我覺得國內的大多數軟體工程師由於編碼的固定思維,容易覺得自己技術牛就可以了,其它的事情關注度不高,所以真正能走到這一步的工程師很少了。

  4. 第二級 工程師:

    這一級就更牛了,要能帶領團隊做出先前沒有的產品,或者別人想做但暫時還未成功的產品。能到這一級別也就真正的業內大牛了。比如阿里雲的創始人王堅這類,有多難就不說了,另外還得看行業機會。

  5. 第一級 工程師:

    一級是指開創一個產業的人,這個吳軍老師沒有多談,估計是覺得離我們實在是太遠了,哈哈。

吳軍老師的這五個工程師等級劃分,可以看出來與我們在公司的職位/職級完全不相關,也並非與純技術考量相關,它完全是從整體能力、產出貢獻的角度去描述。看完他這個,再想想我們平時對程式設計師、對架構師等的要求和評估依據明顯弱爆了。

我覺得完全可以依據這五級工程師標準,來看看自己在哪個等級,然後接下來的努力方向在哪兒,相信大家職業生涯也就不迷茫 。對了,吳軍老師對自己的評定是在2.5級。

以上,就是對軟體工程師的等級評價體系的一些思考。

碼字不易啊,喜歡的話不妨轉發朋友,或點選文章右下角的“在看”吧。?

本文原創釋出於微信公眾號「 不止思考 」,歡迎關注,一起提高 認知、成長、大資料、架構、Web技術 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