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衷
從開始工作就開始使用Redis,也有一段時間了,但都只是停留在使用階段,沒有往更深的角度探索,每次想讀原始碼都止步在閱讀書籍上,因為看完書很快又忘了,這次逼自己先讀程式碼。因為個人覺得寫作需要閱讀文字來增強靈感,那麼寫程式碼的,就閱讀更多程式碼來增強靈感吧。
redis的實現原理,在《Redis設計與實現》一書中講得很詳細了,但是想通過結合程式碼的形式再深入探索,加深自己的理解,現在將自己探索的心得寫在這兒。
sds結構體的定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
#define SDS_TYPE_5 0 #define SDS_TYPE_8 1 #define SDS_TYPE_16 2 #define SDS_TYPE_32 3 #define SDS_TYPE_64 4 #define SDS_TYPE_MASK 7 // sds結構體,使用不同的結構體來儲存不同長度大小的字串 typedef char *sds;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5 { unsigned char flags; /* flags共8位,低三位儲存型別標誌,高5位儲存字串長度,小於32(2^5-1) */ char buf[]; // 儲存具體的字串 };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8 { uint8_t len; /* 字串長度,buf已用的長度 */ uint8_t alloc; /* 為buf分配的總長度,alloc-len就是sds結構體剩餘的空間 */ unsigned char flags; /* 低三位儲存型別標誌 */ char buf[]; };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16 { uint16_t len; /* used */ uint16_t alloc; /* excluding the header and null terminator */ unsigned char flags; /* 3 lsb of type, 5 unused bits */ char buf[]; };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32 { uint32_t len; /* used */ uint32_t alloc; /* excluding the header and null terminator */ unsigned char flags; /* 3 lsb of type, 5 unused bits */ char buf[]; }; struct 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sdshdr64 { uint64_t len; /* used */ uint64_t alloc; /* excluding the header and null terminator */ unsigned char flags; /* 3 lsb of type, 5 unused bits */ char buf[]; }; |
sds結構體從4.0開始就使用了5種header定義,節省記憶體的使用,但是不會用到sdshdr5,我認為是因為sdshdr5能儲存的大小較少,2^5=32,因此就不使用它。
其他的結構體儲存了len、alloc、flags以及buf四個屬性。各自的含義見程式碼的註釋。
sds結構體的獲取
上面可以看到有5種結構體的定義,在使用的時候是通過一個巨集來獲取的:
1 |
#define SDS_HDR(T,s) ((struct sdshdr##T *)((s)-(sizeof(struct sdshdr##T)))) |
”##”被稱為連線符,它是一種預處理運算子, 用來把兩個語言符號(Token)組合成單個語言符號。比如SDS_HDR(8, s)
,根據巨集定義展開是:
1 |
((struct sdshdr8 *)((s)-(sizeof(struct sdshdr8)))) |
而具體使用哪一個結構體,sds底層是通過flags屬性與SDS_TYPE_MASK
做與運算得出具體的型別(具體的實現可見下面的sdslen函式),然後再根據型別去獲取具體的結構體。
sds特性的實現
在Redis設計與實現一書中講到,相比C字串而言,sds的特性如下:
- 常數複雜度獲取字串長度
- 杜絕緩衝區溢位
- 減少記憶體重新分配次數
- 二進位制安全
那麼,它是怎麼做到的呢?看程式碼。
常數複雜度獲取字串長度
因為sds將長度屬性儲存在結構體中,所以只需要讀取這個屬性就能獲取到sds的長度,具體呼叫的函式時sdslen,實現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static inline size_t sdslen(const sds s) { unsigned char flags = s[-1]; switch(flags&SDS_TYPE_MASK) { case SDS_TYPE_5: return SDS_TYPE_5_LEN(flags); case SDS_TYPE_8: return SDS_HDR(8,s)->len; case SDS_TYPE_16: return SDS_HDR(16,s)->len; case SDS_TYPE_32: return SDS_HDR(32,s)->len; case SDS_TYPE_64: return SDS_HDR(64,s)->len; } return 0; } |
可以看到,函式是根據型別呼叫SDS_HDR巨集來獲取具體的sds結構,然後直接返回結構體的len屬性。
杜絕緩衝區溢位
對於C字串的操作函式來說,如果在修改字串的時候忘了為字串分配足夠的空間,就有可能出現緩衝區溢位的情況。而sds中的API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它在修改sds之前,都會判斷它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完成接下來的操作。
拿書中舉例的sdscat
函式來看,如果strcat
想在原來的”Redis”字串的基礎上進行字串拼接的操作,但是沒有檢查空間是否滿足,就有可能會修改了”Redis”字串之後使用到的記憶體,可能是其他結構使用了,也有可能是一段沒有被使用的空間,因此有可能會出現緩衝區溢位。但是sdscat
就不會,如下面程式碼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sds sdscatlen(sds s, const void *t, size_t len) { size_t curlen = sdslen(s); s = sdsMakeRoomFor(s,len); if (s == NULL) return NULL; memcpy(s+curlen, t, len); sdssetlen(s, curlen+len); s[curlen+len] = '\0'; return s; } sds sdscat(sds s, const char *t) { return sdscatlen(s, t, strlen(t)); } |
從程式碼中可以看到,在執行memcpy
將字串寫入sds之前會呼叫sdsMakeRoomFor
函式去檢查sds字串s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如果沒有足夠空間,就為其分配足夠的空間,從而杜絕了緩衝區溢位。sdsMakeRoomFor
函式的實現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sds sdsMakeRoomFor(sds s, size_t addlen) { void *sh, *newsh; size_t avail = sdsavail(s); size_t len, newlen; char type, oldtype = s[-1] & SDS_TYPE_MASK; int hdrlen; /* 只有有足夠空間就馬上返回,否則就繼續執行分配空間的操作 */ if (avail >= addlen) return s; len = sdslen(s); sh = (char*)s-sdsHdrSize(oldtype); newlen = (len+addlen); // SDS_MAX_PREALLOC == 1MB,如果修改後的長度小於1M,則分配的空間是原來的2倍,否則增加1MB的空間 if (newlen |
減少記憶體分配操作
sds字串的很多操作都涉及到修改字串內容,比如sdscat
拼接字串、sdscpy
拷貝字串等等。這時候就需要記憶體的分配與釋放,如果每次操作都分配剛剛好的大小,那麼對程式的效能必定有影響,因為記憶體分配涉及到系統呼叫以及一些複雜的演算法。
sds使用了空間預分配以及惰性空間釋放的策略來減少記憶體分配操作。
空間預分配
前面提到,每次涉及到字串的修改時,都會呼叫sdsMakeRoomFor
檢查sds字串,如果大小不夠再進行大小的重新分配。sdsMakeRoomFor
函式有下面這幾行判斷:
1 2 |
// SDS_MAX_PREALLOC == 1MB,如果修改後的長度小於1M,則分配的空間是原來的2倍,否則增加1MB的空間 if (newlen |
函式判斷字串修改後的大小,如果修改後的長度小於1M,則分配給sds的空間是原來的2倍,否則增加1MB的空間。
惰性空間釋放
如果操作後減少了字串的大小,比如下面的sdstrim
函式,只是在最後修改len屬性,不會馬上釋放多餘的空間,而是繼續保留多餘的空間,這樣在下次需要增加sds字串的大小時,就不需要再為其分配空間了。當然,如果之後檢查到sds的大小實在太大,也會呼叫sdsRemoveFreeSpac
e函式釋放多餘的空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sds sdstrim(sds s, const char *cset) { char *start, *end, *sp, *ep; size_t len; sp = start = s; ep = end = s+sdslen(s)-1; /* 從頭部和尾部逐個字元遍歷往中間靠攏,如果字元在cest中,則繼續前進 */ while(sp sp && strchr(cset, *ep)) ep--; len = (sp > ep) ? 0 : ((ep-sp)+1); // 全部被去除了,長度就是0 if (s != sp) memmove(s, sp, len); // 拷貝內容 s[len] = '\0'; sdssetlen(s,len); return s; } |
二進位制安全
二進位制安全指的是隻關心二進位制化的字串,不關心具體格式。只會嚴格的按照二進位制的資料存取,不會妄圖以某種特殊格式解析資料。比如遇到’\0’字元不會停止解析。
對於C字串來說,strlen
是判斷遇到’\0’之前的字元數量。如果需要儲存二進位制的資料,就不能通過傳統的C字串來儲存,因為獲取不到它真實的長度。而sds字串是通過len屬性儲存字串的大小,所以它是二進位制安全的。
其他小函式實現
在閱讀原始碼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兩個個人比較感興趣趣的函式:
- sdsll2str(將long long型別的整型數字轉成字串)
- sdstrim (去除頭部和尾部的指定字元)
我這兩個函式拉出來做了測試,在專案的redis-4.0/tests
目錄下。sdstrim
函式的實現原始碼上面有列出,看看sdsll2str
的實現:
1 2 3 4 5 6 7 |
int sdsll2str(char *s, long long value) { char *p, aux; unsigned long long v; size_t l; /* 通過取餘數得到原字串的逆轉形式 */ v = (value |
函式是通過不斷取餘數,得到原字串的逆轉形式,接著,通過從尾部開始將字元逐個放到字串s中,看起來像是一個反轉操作,從而實現了將整型轉為字串的操作。
覺得感興趣是因為sdsll2str
這個函式在之前學習C語言的時候經常能看到作為問題出現,能看到如此簡潔的實現,表示眼前一亮。而在PHP開發時經常使用trim函式,所以想看看它們的區別。
總結
通過詳細地閱讀sds的原始碼,不僅學習到sds的實現細節,還學習到了一些常用字串操作函式的實現。如果只是僅僅看看資料結構的定義也可以初步瞭解,但是要深入瞭解的話還是需要詳細的閱讀具體函式的實現程式碼。還是那句,寫程式碼的,需要閱讀更多程式碼來增強靈感。
我在github有對Redis原始碼更詳細的註解。感興趣的可以圍觀一下,給個star。Redis4.0原始碼註解。可以通過commit記錄檢視已新增的註解。
原創文章,文筆有限,才疏學淺,文中若有不正之處,萬望告知。
打賞支援我寫出更多好文章,謝謝!
打賞作者
打賞支援我寫出更多好文章,謝謝!
任選一種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