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收購愛立信?通訊業“三強版圖”初現

玄學醬發表於2017-07-05

ICT行業的風雲變換,總是讓人始料未及。7月18日,日本軟銀以243億英鎊(約合320億美元)收購晶片大鱷ARM,正當整個業界還沉浸在“孫正義葫蘆裡賣什麼藥”的臆想中時,又有兩家行業巨頭傳出了重磅訊息——思科即將收購愛立信,當然,後者(思科收購愛立信)尚未得到官方的確認訊息,只讓人感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無可撼動的通訊巨頭,如今也會在財務數字上捉襟見肘。

財報顯示:愛立信2016年第二季度收入為541億瑞典克朗(約合63.2億美元),同比下降11%;淨利潤為16億瑞典克朗(約合1.87億美元),同比下降26%。而在今年第一季度,愛立信的收入和利潤也較上季度出現了大幅下滑。

愛立信對此的解釋是:疲軟的巨集觀經濟和通訊環境的遲緩增長。不過問題的根源還在於,愛立信無線業務比重過大。在過去通訊大躍進的時代——全球通訊馬不停蹄地從2G向3G、4G演進,“專注無線”的愛立信還算順風順水,但如今ICT市場已經轉了風向:IT與通訊的界限變得越發模糊,傳統通訊業開始借鑑網際網路思路,運營商網路構建除了速度更需要靈活與智慧,而這些都是傳統的通訊廠商未曾觸及的領域。

而以上這些既是衛翰思先生的挑戰,也是業界不斷傳出愛立信與思科合併的由來。畢竟從企業轉型的角度考慮,沒有什麼比通過併購來完善產品線更快的方式了。

另一方面,思科對於通訊行業市場也是虎視眈眈。據外媒報導,思科目前擁有604億美元的現金儲備,自由現金流達到100億美元。而且自去年開始,思科就一改低調作風,廣泛與各領域的行業巨頭展開合作,諸如蘋果、愛立信以及最近公佈的合作物件IBM。

這其中,當屬於與愛立信的合作最為深入。去年底雙方宣佈全面合作,據悉合作範圍相當寬泛,幾乎涉及業務各個層面,甚至包括技術、專利的互惠互利(兩家業務重複點並不高,愛立信聚焦無線和行動通訊,思科專注交換機、路由器為主的資料通訊);今年初,愛立信宣佈與思科、英特爾合作開發並測試業界首款5G路由器產品,其將大幅提升網路速率,適應更廣泛的物聯網和高清內容流。應該說,兩方合作還算愉快,業界也有評論認為:愛立信與思科的牽手是“合作甚於併購”的良好示範。

話到此處,道理已經明瞭,愛立信是否會被思科收購已不重要,關鍵在於,愛立信在未來可能會出現技術空窗期或業績增長疲軟時,能夠找到一個強有力的夥伴並肩前行,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從反壟斷角度考慮,兩家在不同領域處於核心地位且擁有多項智慧財產權的企業想要合併,絕不是一件容易事。要知道北歐企業和歐美公司無論在企業文化還是管理制度上都存在巨大差異,如何實現融合也是前景未明。正如愛立信的集團戰略計劃副總裁馬丁·詹德(Martin Zander)所言,這兩家公司選擇合夥而不是合併,是由於合夥要比克服併購的監管障礙來得更快。

不過,愛立信與思科的“合夥關係”,也使得當下全球電信裝置市場的“三足鼎立”態勢更加穩固。華為在2015年穩居行業老大地位,而合併阿爾卡特朗訊後的新諾基亞也實現了“業績反撲”,反而是愛立信此前幾個季度的下滑業績讓人擔心,其是否會跌出市場“前三”,讓深挖本土市場的中興有了上位機會。如今,愛立信強勢攜手思科面向5G形成戰略佈局,相信未來一定前景可期。而華為、愛立信深度合作思科、併購阿爾卡特朗訊的新諾基亞也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今後幾年全球通訊裝置市場“前三”的準主角。

====================================分割線================================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