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算如將兵:智慧計算中的“華為兵法”

naojiti發表於2018-12-24

每一次人類生產力的革新,背後都隱藏著無數技術條件的成熟。一艘遠洋貨輪背後,是六個煤鋼複合體,超過三十個學科研究機構,二百個行業的支撐。社會化生產就像一架精準複雜的機械,不能缺失任何一個部件。

而在智慧時代逼近現實的今天,我們的社會已經準備好了所有條件嗎?

可能並沒有。在今天,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AI技術,已經被證實在生產效率提升上有相當通用而廣泛的潛力,但全球範圍內,企業AI技術普及率還不到4%。

二者之間的落差究竟從何而來呢?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算力。

行算如將兵:智慧計算中的“華為兵法”

智慧帶來無限想象,但大部分行業還只能徘徊觀望。主要原因或許在於,智慧產業時代作為企業與社會經濟新能源的算力,依舊處在相對缺乏,並且面臨諸多問題的階段。

而這場面向算力焦慮的戰爭,並不是簡單的堆晶片,或者等待摩爾定律再一次爆發就可以解決的。應對複雜的算力問題,需要從技術創新、產品服務迭代,再到生態資源組織的全面應對方案。

換言之,智慧計算時代,也是要講究兵法的。

12月21日,首屆華為智慧計算大會暨中國智慧計算業務戰略釋出會在北京召開。這場主題為“芯開始,讓智慧計算無所不及”的產業峰會中,華為正式宣佈將華為伺服器產品線升級為華為智慧計算業務部,併發布了華為智慧計算戰略。

構建全棧化、全場景AI解決方案的華為,在計算這個基礎中的基礎領域,是如何完成智慧升級的?從剛剛完成的智慧計算業務部升級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一條從問題,到解決方案,再到背後戰略意圖的完整曲線。

所謂知敵,知戰,知策,便是兵法,那麼在華為步步調配中,我們或許也可以看到智慧計算時代的“新兵法”。

算力之飢:一場迫在眉睫的戰役

讓我們先回到文章最初提到的問題,今天企業已經知道AI的魅力,卻遲遲無法完成對AI的應用,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透視,為什麼算力在智慧時代對企業來說尤其重要。

1、 AI算力稀缺昂貴,增加企業應用負擔

我們知道,AI不同於以往的計算任務,它要求更獨特的處理架構,並需求針對性的異構計算。而這些能力在今天很多都還是稀缺能力,購買一塊用於AI計算的國外某品牌GPU板卡,不僅價格昂貴,還需要長時間排隊。而另一方面,企業需要的AI算力卻比以往的IT技術更多,比如長時間反覆進行的模型訓練、大規模部署可能出現的算力風暴,都讓企業在通往智慧化的路上道阻且長。

2、 算力無法滲透,AI距離現實太遠

對於企業來說,AI不能僅僅停留在伺服器和虛擬機器中,而是必須滲透到廠房、車間、礦山,而在傳統的雲端計算體系中,AI算力難以抵達這些具體場景,必須構建雲邊端一體化的新型智慧計算解決方案,才能完成AI到現實的滲透。

行算如將兵:智慧計算中的“華為兵法”

3、 架構不協調,資料無法正常流動

目前資料都只在資料中心裡面處理,而目前資料的分佈非常廣泛,在邊緣、在端側都有海量的資料在產生,它們也需要分析與處理。中心與邊緣,資料只有流動起來才更完整,才更有價值。但目前要實現資料流動,有2個比較大的問題:一個是資料框架不統一,資料無法對接與處理;二是網路聯接(頻寬、延時等)無法支援海量資料的同步。資料不流動,就無法完成相應的業務場景,也會限制資料的價值發揮。比如:資料中心資料不足,無法滿足建模需求;資料訓練結果也無法與邊緣的推理及時同步。

4、人才儲備不足,複雜的智慧計算無法實現

AI的人才問題已經是老生常談,而對於非網際網路企業,以及IT基礎相對薄弱的企業來說,人才問題往往更為凸顯。企業知道有某種AI演算法可以幫助自己解決問題,但要在複雜的計算架構間交付出最終結果,卻是企業無法負擔的。

種種問題交錯,最終組成了企業在AI大潮前停步不前的“算力之飢”。那麼這場飢餓如何填補呢?華為給出的答案是,全面升級智慧計算,從“芯”開始,構建全棧全場景的智慧解決方案。

智算破陣:華為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我們知道,在IT時代,算力主要由伺服器提供。而在智慧時代到來之際,算力在企業應用中的地位被增強,而相應需求也因生產系統的複雜性被自然加強,且需要滲透到雲邊端全場景當中發生計算。

在智慧化時期,企業需要的是價效比高、能力充沛,雲邊端一體化的智慧計算服務。那麼我們向回逆推,企業的算力供應商,也必須升級自身產業體系,提供適合新時代需求的智慧化算力解決方案。

華為智慧計算業務部總裁邱隆認為,能夠為客戶提供雲邊端一體化、全場景的智慧計算能力,是華為最終給出的結果,那原因是什麼呢?

從華為智慧計算戰略的全線升級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幾個答案:

首先,適應企業對智慧的需求,必須建立在從晶片,到IT體系的全面智慧化上。也就是必須先在計算產品本身完成智慧化升級。

針對這個問題,華為智慧計算業務部宣佈全面升級了產品體系。比如更新第二代華為智慧網路晶片;將FusionServer升級為FusionServer Pro,聚合智慧伺服器,華為智慧管理晶片加上華為打造的智慧管理套件;同時,華為釋出了備受矚目的ARM處理器晶片,這是世界首款7nm資料中心ARM處理器晶片,首次使用ARM v8架構,幫助企業使用者實現智慧化的異構計算。全線智慧化產品升級內容還有很多,不難看出,華為智慧計算業務部的升級絕不僅僅是名稱上的改變,而是建立在技術到產品服務的全線革新之上。

此外,針對發生在現實世界中的算力需求,華為還將通過普適的工程能力,來滿足多種環境的算力部署需求。工廠、礦山中的AI需求,可能發生在高溫、低溫、溼度過大等各種極端情況下,工程適應能力事實上是企業應用AI的關鍵程式節點。

另一方面,通過昇騰AI系列晶片,華為智慧計算業務部可以架設出統一架構的雲邊端全場景計算能力,來實現資料的協同和互通,讓使用者避免相容難題,構建一體化解決方案來降低人工智慧使用的門檻。

行算如將兵:智慧計算中的“華為兵法”

通過三大能力的升級,智慧算力體系在華為AI版圖中的價值進一步凸顯。邱隆認為,華為智慧計算業務將在華為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中承擔基座的角色,在三方面支撐華為提供的智慧化升級轉型產業服務。

首先,智慧計算可以在華為內部成為支撐。秉承自己的產品自己先用原則,智慧計算已經在很多領域幫助華為集團完成了生產效率提升。比如華為資料中心進行智慧化升級後,完成了節能8%,運維效率提升了30%的目標。

此外,智慧計算業務還將作為單獨銷售渠道,面向需要直接運用大幅智慧計算的客戶進行出售。

而在更廣泛的層面,智慧計算業務將與華為其他業務進行整合,為企業客戶提供更加靈活複雜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換言之,智慧計算的升級將成為華為其他業務升級的引擎。比如在公有云領域,這次智慧計算升級後,華為雲將在AI算力、創新算力、異構算力、x86算力四個層面,實現整體算力大幅提升,為客戶提供移動場景等創新AI解決方案。

計算是一切的基礎,既可以看作一種具備廣泛市場的企業服務產品,也可以看作所有企業智慧類產品的升級基礎。

從技術、工程、架構、生態等領域進行全面升級,可以看作華為對於智慧化大潮,以及廣泛存在的算力飢渴給出的全新答案。

智慧計算中的兵法:破解算力難題的“華為三章”

華為智慧計算領域的升級,是針對現實情況進行的全線產品與業務創新。或許我們有必要在知道智慧計算升級了什麼之外,瞭解智慧計算體系升級,需要秉承怎樣的戰略思考。

從華為在智慧計算體系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升級、生態合作,以及華為內部業務打通中,我們可以解讀出這樣的“華為三章”,視之為智慧計算領域華為所堅持的兵法。

1、 兵貴其堂:今天關於智慧計算的討論很多,但是過多紛雜的解決方案都沒有聚焦於本質問題,那就是從晶片端開始的算力供給能力。對於智慧計算來說,適合時代需求的異構計算、雲邊端協同計算能力,都必然建立在不同的晶片體系之上。這是最困難的領域,但也是無法繞開的本質出路。從晶片出發,以堂皇之師破解算力難題,是華為堅持的第一條兵法。

行算如將兵:智慧計算中的“華為兵法”

2、 因地制宜:企業運用AI算力,不是一場紙上談兵,而是必須在現實中關注算力障礙如何發生,有哪些實際的待解決問題。天氣原因、網路原因、人才原因,這些聽起來並不高科技的問題,卻可能是制約企業運用AI的關鍵限制。為此,必須提供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算力部署能力與工程化能力,在現實中解決企業算力問題,而不是將算力的擴張停留在紙面上。

3、 如臂使指:企業需要智慧算力,不僅存在這場景特殊的問題,還面臨著流程複雜,算力需求不斷變化的問題。這就需要服務商能夠提供靈活的計算架構,以及隨時擴充套件加成的算力相容能力,運用架構一體化、全場景適應化能力,以使用者為中心解決實際問題,可以看作華為式智慧計算的關鍵。

算力的瓶頸與突破,完全可以看作屬於這個時代一場全新的生產力戰爭。而其中的兵法,既包括了技術創新能力,又包括對產業規律和企業需求的實際洞察。華為的“算力兵法三章”背後,隱含著企業智慧化市場中的最基本規律:AI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實際問題解決能力,是智慧化願景實現的基礎支撐。只有基礎牢固,生態穩定,萬物才有茂盛生長的可能。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28627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