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科大訊飛釋出2018年年報,公司2018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9.17億元,同比增長45.4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42億元,同比增長24.71%。
前不久,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歷來科技產業發展30%的年增長即被認為是快速增加,
人工智慧
是全新的爆發期,所以我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40%。顯然,科大訊飛已完成了自己的目標,但79.17億元的營收究竟意味著什麼?其背後一系列的資料又能引起我們哪些思考?
“平臺+賽道”,科大訊飛轉向人工智慧多了幾分勝算
根據年報,在近80億元的營收中,開發平臺及消費者業務佔比30.50%。在垂直賽道上,教育教學領域佔比27.08%,智慧城市21.42%,政務13.08%。科大訊飛持續推進的“平臺+賽道”人工智慧戰略,驅動力已經顯現。
“平臺”上
,訊飛開放平臺已實現了從
智慧語音
平臺向人工智慧綜合平臺的過渡。如今,訊飛人工智慧開放平臺已匯聚了語音識別、影像識別、閱讀理解等各種技術,持續為移動網際網路、智慧硬體的廣大創業開發者和海量使用者提供人工智慧開發與服務能力,圍繞人工智慧開放平臺積極構建產業生態。根據本次年報顯示,科大訊飛的訊飛開放平臺已開放171項AI能力和場景方案,開發者數量達92萬,開放平臺業務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124.61%。
“賽道”上
,科大訊飛選擇在教育、政務、醫療、智慧城市、智慧服務、智慧汽車等行業持續發力,不斷擴大落地應用規模。2018年,教育和政法業務成為科大訊飛賽道上的最強音。其中,教育產品和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5%至20.15億元;政法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6%至10.36億元。
2010年,深耕語音技術十多年的科大訊飛開始構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工智慧產業生態。除了佈局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音響等應用領域外,科大訊飛也參與投資了人工智慧公司商湯科技,智慧機器人公司優必選、人工智慧晶片公司寒武紀。科大訊飛正朝著人工智慧積極轉變。
語音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互動方式,因此,
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
智慧語音都將是人工智慧的重要入口
,並且已經形成共識。從這一點來看,科大訊飛具備一定的“先發優勢”。然而,也正因為如此,智慧語音賽道上的玩家越來越多,BAT、谷歌、蘋果等各大巨頭紛紛圍繞智慧語音生態進行縱深佈局。雲知聲、思必馳、出門問問等圍繞智慧語音技術研發到應用的初創企業也層出不窮。
科大訊飛轉向人工智慧究竟能否成功,關鍵在於以語音為基礎的人工智慧的賽道有多大,以及科大訊飛在這條賽道上是否可以保持絕對的優勢。
在智慧語音領域,近幾年由於科技的迅猛發展,加之人工智慧發展也得到了各方的支援,
科大訊飛的優勢正在被逐漸拉平
。而對一家人工智慧公司來說,應用場景至關重要,因為
產品直接觸達消費者,一款成功的產品將成為巨大的流量入口
。因此,網際網路巨頭們往往會選擇自己研發,即使自己的技術還趕不上科大訊飛。其中,騰訊的態度就很有代表性,即“既合作又競爭”。騰訊在QQ上採用的是科大訊飛的技術,但在後來引爆10億使用者的微信上,採用的則是自己的語音技術。其實,對於使用者來講,語音識別率是99.99%,還是96%,在體驗感上並無太大差異,也不會太影響對產品的使用。這也為擁有豐厚資金實力的網際網路巨頭提供了一定的追趕時間
此外,相比於新興的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科大訊飛更像是一位不諳世事、過於專注技術的“理工研究男”。
隨著競爭者入局,渠道和品牌的競爭變得愈加重要,顯然,對於科大訊飛而言,二者並非其所長,一時難以跟上時代的“競爭規則”使其原有優勢進一步被壓低。
不過,隨著智慧翻譯機、輸入法和語音轉寫等業務開展,之前以To B業務營收為主的科大訊飛也開始向消費者相關業績發力。
去年,科大訊飛在To C業務方面的增長十分迅猛。
根據年報,其To C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5.17億,同比增長96.54%;實現毛利12.96億,同比增長70.77%;To C業務在整體營收中佔比大31.80%,毛利佔比達32.72%。
科大訊飛轉向人工智慧究竟能否成功,還不能妄下定論。只是,科大訊飛面臨的一大困難,同樣也擺在了眾多AI企業的面前。
政府補貼的背後:人工智慧商業變現體系待完善
隨著2018年年報的披露,科大訊飛備受外界關注的政府補助再一次成為眾人的焦點。過去十年,政府補助佔據科大訊飛利潤的比例維持在25%-30%之間,2018年計入損益的補助總額達2.85億元,佔淨利潤52.58%,創下新高。
2018年10月,科大訊飛曾就政府補助問題作出過回應,表示上市十年來,扣除退稅收入後政府補助佔營業收入比重為3.89%,2017年、2018上半年比重分別為1.42%和2.74%,不存在業績依賴政府補助。今年2月,劉慶峰在科大訊飛總結計劃大會上表示,2018年,科大訊飛上繳稅收遠高於政府所提供的補貼,政府按照規定補給我們一部分科研經費,但是我們反哺給政府的更多,為社會做出了更大的貢獻。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買賬,科大訊飛甚至被戴上了“長不大的巨嬰”之帽。不過,
關於政府補貼方面,單單從財報上做出斷言恐怕有失偏頗。另一方面,還要看政府的補助究竟值不值得。
以與政府息息相關的政法業務為例,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政法領域,可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司法機關的工作壓力,並提高辦案的效率和準確性。科大訊飛的本次年報顯示,其智慧庭審系統的庭審語音識別率可達95%以上,案件庭審時間節省超過25%,庭審筆錄的完整度可達100%,複雜庭審時間縮短超過50%。實際上,辦案的效率和準確效能夠防止一系列由於人為失誤而導致的冤假錯案的發生,不管從直接價值,還是從間接價值的角度來看,都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意義。目前科大訊飛的智慧政法已覆蓋31個省市自治區,1500個政法單位政府。智慧政法系統
可能並未得到與其創造的社會經濟價值相匹配的收入回報。
科大訊飛轉向人工智慧,要克服的不止是自身的問題,AI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更是其巨大的挑戰。
根據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國家工信安全中心等聯合釋出的《2018人工智慧
產業創新
評估白皮書》顯示,從應用場景融合度方面來看,
人工智慧與各行業的融合依然處於早期階段,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在億歐智庫釋出的《2018中國人工智慧商業落地研究報告》中更加明確了這一點:2017年,90%以上的AI企業處於虧損階段,商業化落地成為眾多人工智慧企業發展的痛點。
在人工智慧領域,高投入、低迴報並不奇怪,落地的產品缺乏商業變現能力極為普遍。這對於具有其他可觀收入來源的網際網路企業來說,這種付出回報比尚且“合理”。而並無雄厚資金實力的企業,高投入就需要更多外力支撐。
此前有業內人士分析,科技巨頭不斷髮力,通過併購、集聚人才、研發核心技術,力圖掌握語音市場未來發展的主動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科大訊飛必須不斷加強自身技術實力才能與對手抗衡。
事實上,不止是技術實力,產品落地,以及如何很好地切入消費者市場亦需要做足功課。
回覆理性進入深耕,技術積累將顯現巨大效益
本次年報顯示,科大訊飛2018年研發投入17.73億元,同比增長54.78%,研發費用佔營收22.39%。這一年,科大訊飛也持續在各種國際賽事拔得頭籌。特別是在人工智慧領域備受矚目的機器閱讀理解技術方面,2018年1月,科大訊飛第三次獲得機器閱讀理解挑戰賽SQuAD全球榜首;11月,在機器閱讀理解挑戰賽SQuAD2.0任務中再次以顯著領先優勢重新整理世界紀錄;12月,在對話型機器閱讀理解挑戰賽CoQA中拔得頭籌。
這樣的成績無疑與科大訊飛持續增加的研發投入緊密相關。而
機器閱讀理解技術方面的一系列成果也將進一步為科大訊飛教育領域的機器智慧評分、政法領域的智慧輔助辦案、醫療領域的智慧輔助診療等業務應用樹立一定程度的技術壁壘和領先優勢。
接下來,科大訊飛在核心技術研究方面的計劃是:持續加大核心技術投入,推進和擴充“訊飛超腦”計劃。方向上繼續深化和引領,並通過組合式技術創新增加技術厚度、加強技術護城河,另監督技術等“無人區”開展前瞻研究工作,為中長期的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突破打下堅方案升級引領公司在教育、司法、醫療、車載、智慧城市、智慧服務等行業及基於人產品的快速發展,為實現“用人工智慧建設美好世界”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相信,科大訊飛的研發投入將進一步大幅增加。
2015年至2018年是科大訊飛人工智慧戰略的1.0時代,即戰略擴張期:快速探索,應用示範,搶佔先機。今年,科大訊飛人工智慧戰略進入2.0時代:規模深耕期,賽道要控盤,應用上規模,效益要起飛。
在人工智慧戰略1.0“核心技術保持國際領先、收入毛利快速增長、使用者規模高速增長”的三大任務基礎上,戰略2.0新增了一項重點任務——人均效益提升:以戰略聚焦為抓手,以團隊奮鬥為根本,“戰略聚焦、任務整合、部門協同、資源複用、採購降本、團隊奮鬥、AI+IT”七劍齊發,全面推進增量績效管理,提升經營效益。
過去幾年,不僅是科大訊飛快探索與搶佔先機的時期,對所有AI企業亦是如此,這一過程難免會產生泡沫與資本的瘋狂。但如今,
人工智慧逐漸迴歸“理性”,在經過試探與摸索之後,很多方向都會清晰並堅定下來,然後是持續不斷的深耕。
在此情形下不難想到,
過去時間裡的技術積累將迎來效益上的高增長
。於科大訊飛而言,要在人工智慧這條路上走下去,除了加大研發投入外,還要利用技術在更多的行業裡做更深的縱向整合。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9829936/viewspace-264205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