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模式(介面卡模式)

Mindy_Lou發表於2017-03-16

首先,先來先講講介面卡。適配就是由“源”到“目標”的適配,而當中連結兩者的關係就是介面卡。它負責把“源”過度到“目標”。舉個簡單的例子,比 如有一個“源”是一個物件人,他擁有2種技能分別是說日語和說英語,而某個崗位(目標)需要你同時回說日語、英語、和法語,好了,現在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將 人這個“源”適配的這個崗位中,如何適配呢?顯而易見地我們需要為人新增一個說法語的方法,這樣才能滿足目標的需要。

 

接著討論如何加說法語這個方法,也許你會說,為什麼不直接在“源”中直接新增方法,我的理解是,適配是為了實現某種目的而為一個源類暫時性的加上某 種方法,所以不能破壞原類的結構。同時不這麼做也符合Java的高內聚,低耦合的原理。既然不能直接加,接著我們就來說該怎麼來實現為人這個“源”新增一 個方法,而又不破壞“源”的本身結構。

 

介面卡模式有2種,第一種是“面向類的介面卡模式”,第二種是“物件導向的介面卡模式”。

 

先說“面向類的介面卡模式”。顧名思義,這類介面卡模式就是主要用於,單一的為某個類而實現適配的這樣一種模式,為什麼說只為某個類去實現,一會提到,我們先展示這種類適配模式的程式碼實現。

 

源的程式碼如下:

  1. public class Person {  
  2.       
  3.     private String name;  
  4.     private String sex;  
  5.     private int age;  
  6.       
  7.     public void speakJapanese(){  
  8.         System.out.println("I can speak Japanese!");  
  9.     }  
  10.       
  11.     public void speakEnglish(){  
  12.         System.out.println("I can speak English!");  
  13.     }  
  14.     ...//以下省略成員變數的get和set方法  
  15. }  

 

 目標介面的程式碼如下:

  1. public interface Job {  
  2.       
  3.     public abstract void speakJapanese();  
  4.     public abstract void speakEnglish();  
  5.     public abstract void speakFrench();  
  6.       
  7. }  

 介面卡的程式碼如下:

  1. 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Person implements Job{  
  2.   
  3.     public void speakFrench() {  
  4.           
  5.     }  
  6.       
  7. }  

 

好了,程式碼看完然後要做一些說明了,之前遺留的一個問題,為什麼稱其為類適配模式呢?很顯然的,Adapter類繼承了Person類,而在 Java這種單繼承的語言中也就意味著,他不可能再去繼承其他的類了,這樣也就是這個介面卡只為Person這一個類服務。所以稱其為類適配模式。

 

說完類的適配模式,我們要開始說第2種物件的介面卡模式了。物件介面卡模式是把“源”作為一個物件聚合到介面卡類中。同樣的話不多說,貼上程式碼:

 

源的程式碼以及目的碼同上,再次不再贅述。

僅貼出介面卡程式碼:

  1. public class Adapter implements Job {  
  2.   
  3.     Person person;  
  4.   
  5.     public Adapter(Person person) {  
  6.         this.person = person;  
  7.     }  
  8.   
  9.     public void speakEnglish() {  
  10.         person.speakEnglish();  
  11.     }  
  12.   
  13.     public void speakJapanese() {  
  14.         person.speakJapanese();  
  15.     }  
  16.   
  17.     //new add  
  18.     public void speakFrench() {  
  19.           
  20.     }  
  21.   
  22. }  

 

物件的介面卡模式,把“源”作為一個構造引數傳入介面卡,然後執行介面所要求的方法。這種適配模式可以為多個源進行適配。彌補了類適配模式的不足。

 

現在來對2種適配模式做個分析:

1.類的適配模式用於單一源的適配,由於它的源的單一話,程式碼實現不用寫選擇邏輯,很清晰;而物件的適配模式則可用於多源的適配,彌補了類適配模式 的不足,使得原本用類適配模式需要寫很多介面卡的情況不復存在,弱點是,由於源的數目可以較多,所以具體的實現條件選擇分支比較多,不太清晰。

2.介面卡模式主要用於幾種情況:(1)系統需要使用現有的類,但現有的類不完全符合需要。(2)講彼此沒有太大關聯的類引進來一起完成某項工作(指物件適配)。

 

最後,再來順帶談談預設介面卡模式:這種模式的核心歸結如下:當你想實現一個介面但又不想實現所有介面方法,只想去實現一部分方法時,就用中預設的 介面卡模式,他的方法是在介面和具體實現類中新增一個抽象類,而用抽象類去空實現目標介面的所有方法。而具體的實現類只需要覆蓋其需要完成的方法即可。代 碼如下:

介面類:

  1. public interface Job {  
  2.       
  3.     public abstract void speakJapanese();  
  4.     public abstract void speakEnglish();  
  5.     public abstract void speakFrench();  
  6.     public abstract void speakChinese();  
  7.       
  8. }  

抽象類: 

  1. public abstract class JobDefault implements Job{  
  2.   
  3.     public void speakChinese() {  
  4.           
  5.     }  
  6.   
  7.     public void speakEnglish() {  
  8.           
  9.     }  
  10.   
  11.     public void speakFrench() {  
  12.           
  13.     }  
  14.   
  15.     public void speakJapanese() {  
  16.           
  17.     }  
  18.   
  19. }  

實現類:

  1. public class JobImpl extends JobDefault{  
  2.       
  3.     public void speakChinese(){  
  4.         System.out.println("I can speak Chinese!");  
  5.     }  
  6.       
  7.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