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IRIG-B碼授時工作原理

rainbow70626發表於2024-05-05

在授時裝置中有一種是B碼授時的,但是大部分人不太清楚何為B碼授時?這種型別的授時工作原理是怎麼樣?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B碼,然後再介紹它的授時工作原理,B碼是一種電力術語,它是IRIG-B碼的通俗叫法,英文全稱是inter-range instrumentationgroup-B,是在2020年公佈的電力詞彙,B碼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一種儀器標準,但是如今已經是國際通用的時間碼方面的標準碼型。而B碼有兩種,一種是調製後的B碼常常稱為IRIG-B(AC)碼,沒有幅度調製的通常稱IRIG-B(DC)碼。IRIG-B(DC)碼的同步精度可達幾十納秒量級,介面通常採用TTL介面和RS422(V.11)介面。 IRIG-B(AC)碼的同步精度一般在10ms~20ms之間,接 口採用平衡介面。B碼(DC)大量應用在電力系統每一個環節中,是校頻、對時的標準時間碼編碼格式。

IRIG-B碼授時工作原理

B碼也可以稱為時間格式碼,主要是為實現各個系統的時間同步。透過接收標準時間源裝置送來的IRIG-B(DC)碼,解析出時、分、秒,毫秒、微秒、納秒等,然後再傳出給每個系統。這也可以稱為 B碼授時。

IRIG-B碼訊號是每秒一幀的時間串碼,簡稱1幀/s,基本的碼元是“0”碼元,“1”碼元,“p”碼元,1幀帶100個碼元,一個碼元是10ms。每個碼元序號由索引計數所確定,索引計數由準時點起,從0~99。碼元脈寬分為5ms、2ms和8ms,2ms表徵二進位制“0”,5ms表徵二進位制“1”,8ms表徵位置識別標誌“P”。幀格式中,Pr為幀參考點,其寬度為8ms。每10個碼元有一個位置識別標誌:P1,P2,P3,…,P9,P0,它們均為8ms寬度。

B碼授時從時鐘能解決靶場測量、通訊等行業應用中的時間同步問題。B碼授時一般採用主從結構,就是所謂的主時鐘和從時鐘,B碼授時終端為主時鐘,位於各個使用者端的解碼終端為從時鐘。主時鐘輸出IRIG-B碼,然後傳輸給從時鐘客戶端;從時鐘客戶端按照B碼幀結構進行解析,恢復出時間,這就可以實現B碼授時。

IRIG-B碼授時裝置主要應用於電力行業比較廣泛,當然還有許多其他行業領域也可以使用,比如EGM授時裝置,他們還可以廣泛應用於安全、通訊、物聯網等多個領域,都是可以進行B碼授時。這些都是標準1U裝置,授時精度納秒級的標準。

原文連結:https://zhuanlan.zhihu.com/p/606450086?utm_id=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