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噠噠英語刷單說起:創業公司資料造假的鍋,該由誰來背?

weixin_34402408發表於2018-09-14
6528588-2ba7a0d153e821af

創業公司為拿融資資料造假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早在2015年、2016年李開復、閻焱等投資大佬就開始呼籲,抵制創業公司資料造假。

大佬之所以站出來呼籲抵制,在於過去幾年創業圈的資料造假已經十分之普遍。賽富創投閻焱就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過,融了2000萬人民幣結果說成2000萬美金,好多創業公司融資都是把人民幣改成了美元。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直接將融資造假描述為“行業內的一種新默契”。

並且這種“默契”並沒因時間而減少,反而又衍生出更多的造假之法。不僅融資資料注水,很多B輪、C輪之後的創業公司為拿到下一輪融資,在業務資料上也會造假。

資本寒冬下的資料造假

在非理性的創業熱潮下,創業公司資料造假的原因多種多樣,但大多目的都極為相似,即證明自身價值受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

而當創業熱潮褪去,資本市場迴歸理性,一級市場對投資專案的看法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中國企業家8月的一篇報導援引投中研究院釋出的一篇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完成募集基金的規模高達1342億美元,而剛剛過去的2018年上半年,這一數字僅為341億美元,同比降幅達74.59%。

也就是說,地處一級市場的投資機構出現了募資難的大問題。易凱資本CEO王冉在6月中旬接受媒體採訪時預測,2018年下半年流入一級市場的資金將會出現斷崖式下跌,至少減少50%-60%,甚至可能減少70%-80%。他用“比較險惡”來形容當下中國一級市場的募資環境,“這一波資金源寒冬才剛剛開始。”

一級市場資金荒,意味著創業公司如果沒有特別好的業績和前景,只有兩條路可選:跳向二級市場IPO,或者等待死亡。沒有誰願意接受創業失敗的結局,如果不能去二級市場募資,就只能繼續向一級市場求援。

於是就導致各種“奇葩”事件的發生。

8月末,微博某知名大V爆料稱,上海某線上教育企業通過瘋狂招聘一線銷售員工,數月實現銷售1億元到3億元的飆升。但其背後的原因,卻是一線銷售在達標壓力下,利用百度金融分期產品瘋狂刷單。細心的網友還在截圖證據中發現,這家企業可能是孫儷代言的噠噠英語。

6528588-8c4f9a09d74fade6

事實上,不僅噠噠英語,談及網際網路行業的資料造假,有兩個著名的資料造假案例反覆被人提及:一是某網際網路農業公司的一畝田,曾出現“9小時前老闆採購了1073741.8235噸洋蔥”的交易資訊,單筆107萬噸的洋蔥採購量,遠遠超過了洋蔥盛產地區西昌每年30萬噸的產量;

二是2015年9月電子競技俱樂部“WE”原隊員“微笑”在鬥魚TV直播時,顯示同時觀看人數高達13億人——這意味著,全中國男女老少同時放下了手中任何事情,一起上線看了他的直播。

電視劇網路播放量造假亂象,近年來也屢受詬病。據統計,去年共有11部電視劇的網路播放量破百億,單集劇網播量過億也越來越不稀罕。國內某知名視訊平臺一位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還表示,刷播放量早已是行業內公開的祕密,如今點選率九成都可能有水分。

這鍋該由誰來背?

無論是一畝田、直播還是噠噠英語,其資料造假的範疇都已不是簡單的虛報融資金額,而是在實際業務中誇大其詞。作為旁觀者,對於創業公司這種作假行為的目的,最直觀的判斷是吸引融資,但不是唯一。

這是一個並不難理解的邏輯。一級市場錢慌,投資機構的謹慎態度讓這些業務發展緩慢的創業公司無法再輕易拿到融資,在二級市場又不能快速上市IPO,遂鋌而走險。

6528588-91f0609a39f684e7

以噠噠英語來說,年初其拿到C輪1億美金融資時,芥末堆就報導過,此前多輪融資均是人民幣基金,C輪則換成美元基金,是噠噠英語特意將公司變為了美元VIE架構,從側面說明了其融資不易。

並且在其宣佈C輪融資之前,被好未來收購的傳言四起。更早時候的2017年,噠噠英語還被質疑為獲融資瘋狂促銷,據當時媒體報導,噠噠英語推出“轉發朋友圈就送10節1對1外教課”的促銷堪稱瘋狂。有人折算過,噠噠英語為普通使用者的一次曝光消耗成本高達千元。

包括噠噠英語在內的創業公司,業務資料注水背後有多種因素。不能簡單的定性為吸引融資,誠然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經緯中國的張穎曾有一個觀點,他認為創業公司盲目樂觀追求高估值,為自己一點點成績沾沾自喜並擴張補貼,現金低於6個月了還沒有及時調整,融資還沒有當第一大事,還在幻想有投資人鉅額支援,都是死翹翹前夕的症狀。

基於這個觀點,我們可以嘗試分析創業公司資料造假的一個普遍癥結,在於無法真正認清企業發展的現狀和及時調整戰略。就像噠噠英語、一畝田,其核心還是自身業務模式和運營出現了問題。無法依靠自然生長獲得漂亮業績的情況下,企業自身資金流因為前期的鉅額投入而出現入不敷出,甚至亟需融資才能穩定業務,這時幻想靠表面上的數字繁榮拿到融資,用張穎的話說已經是“死翹翹前夕的症狀”。

對於投資人而言,被投公司如果涉嫌資料造假,或者已被揭發,只能說明兩個問題。其一,盡調和監督力度不夠,沒能及時發現問題,並幫助其解決;其二,為投資回報刻意隱瞞,期待接盤俠的到來。

我相信第二種應該少之又少,如果是第一種一個好的解決辦法給投資人,那就是儘量投市場第一,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我們今天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要揭露,而是要反思。創業公司的資料造假行為,已經嚴重影響了投資人甚至使用者對其的判斷,刷單、虛報數字對整個行業也是一個毒瘤的存在。這個鍋,是創業公司來背,還是投資人或者使用者,太值得思考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