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iPad可用性

程璽發表於2011-08-31

摘要: iPad應用程式已經得到了大幅改善,但還是有一些新的可用性問題凸顯了出來,比如滑屏歧義和導航過載等。

在我們首份iPad應用可用性研究出爐一年之後的今天,iPad使用者介面已基本擺脫了原先的可笑形象。甚至還有一些應用對我們去年報告中的建議做了一些良性吸收,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返回按鈕 •更廣泛的應用搜尋功能 •首頁 •點選首頁文章標題直接進入文章頁面

即便如此,在今年的測試過程中,我們依然發現了一些問題,很多使用者在操作的時候無意中點選某處之後,找不到返回途徑,還有些雜誌的應用,在看到文章內容之前需要經過數個步驟的操作,便捷度不夠。

USA Today/今日美國的分割槽導航是去年最糟糕的設計之一,使用者必須點選報紙logo才能進入分割槽,但是不瞭解的使用者完全看不出logo所隱含的這項功能。在本月早些時候我們又開展了一次新的測試,儘管此次招募的人員擁有更多iPad使用經驗,但仍然有一些使用者反映了與上次一樣的問題。

值得慶幸的是,新測試完成幾天之後,USA Today就推出了新版的應用程式,在導航方面多少做了一些改進: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USA Today/今日美國程式的分割槽導航。 左圖:一年前以及本月早些時候測試時的版本 右圖:新版程式,分割槽/Sections部分有了一個明確的獨立按鈕

測試使用者有一位是該程式的日常使用者。儘管他表示他最終自己發現了那個分割槽導航,但在測試期間,他仍然激烈的表達了他的不滿,他是費了千辛萬苦才好不容易發現這個按鈕。測試時最好直接觀察使用者如何操作程式,而非讓他們空口講述程式的可用性,原因之一就是使用者常常會記不起一些具體的使用細節。但是該使用者在數月之後仍記得自己遭遇的那些麻煩,這恰恰說明了舊的導航設計有多麼令人惱火。同樣不可思議的是,在我們首次提出這個問題之後過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他們才終於更改了這一可用性缺陷。

使用者調查

一般來說,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再開展一次調查的價值不大:因為可用性指標的演變速度很慢,指標內容是基於人的行為,而非科技。但這次有所不同,iPad推出一年之後,再開展一次新的調查也是合理的。 在首次調查中,我們的測試物件完全沒有使用過iPad。由於使用經驗的完全缺乏,他們自然代表不了平板電腦的一般使用者來衡量其可用性。而新測試中,即使有些使用者是初次接觸被測試的網站或應用,他們也已經用iPad訪問過眾多的其他網站,並使用過許多別的應用程式。

在新研究中,測試物件的iPad使用經驗均不少於兩個月。通常,開展調查研究時,我們都會招募至少擁有一年以上使用經驗的使用者。不過鑑於iPad僅僅推出一年多一點的時間,任何擁有全年使用經驗的使用者都是純粹的先期使用者——完全不能代表主流使用者。

不管怎樣,兩個月的使用經驗已經足夠掌握iPad使用者介面的常規操作,同時也累計了不短的觸控式螢幕應用的操作時間。

兩次調查還有一點不同之處,首次調查中我們所測試的應用程式是和iPad在同一時間推出的;因此,這些程式是伴隨著蘋果公司的諱莫如深,在一種隔絕狀態中開發的,開發過程中無法獲得使用者的反饋。在我們第一份報告中所列出的很多糟糕設計並非因為設計人員能力不足,而是因為他們無法以使用者為中心來進行專案設計,因此糟糕的結果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

而在新調查中,被測試的應用程式和網站的設計團隊都從我們的第一份可用性報告以及他們自己在過去一年中所收集到的使用者反饋中獲益良多。

在新調查中,我們系統性的測試了26款iPad程式以及6個網站。同時也測試了很多測試物件自己安裝的其他程式,不過對這些程式的測試沒有很系統,每款程式一般只有一個測試使用者。

本次共有16位iPad使用者參與調查。其中一半男性,一半女性。年齡方面,14名參與者的年齡均勻分佈在21-50之間;另外還有兩位超過50歲的使用者。參與者的職業也形形色色,從私人廚師到房產經紀,再到人力資源副總監等等不一而足。

我們審視iPad可用性時,也參考了一些客戶端研究報告,同時參考了去年的第一次調查的結果,其中許多內容依然有效。

重複發現

許多去年已經發現的情況,今年仍然存在。

•網頁中的閱讀-點選不匹配問題,文字內容閱讀起來夠大了,但是點選起來還是太小。我們也看到一些成功的例子,有些網站的iPad頁面就設計的很好,可點選範圍很大。比如Virgin America/美國維珍航空公司的預定頁面,使用者選定航班後,可以點選航班所在區塊內的任何地方。相反,有些網站則必須要點選後面一個很小的選擇按鈕(甚至按鈕上的文字)才可以。

•只要使用者沒有太複雜的要求,通過iPad的標準瀏覽器瀏覽網站的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只專心用於閱讀、檢視圖片和視訊,操作起來相對很容易。(如果你們提供的服務包含大量的互動部分,那麼請考慮製作一款應用程式來替代網站。)

•許多應用程式介面中的點選區域太小,或者太密集,增加了操作失誤的風險。

•不小心點錯之後觸發的意外啟動會給使用者帶來麻煩,特別是當程式缺失返回按鈕時。

•可識別性過低,可點選區域卻看似不可點選。

•使用者不喜歡在觸控式螢幕上打字,因此迴避註冊流程。

去年發現的一個主要問題,現在已經有所緩解:使用者不再受到千奇百怪的使用者介面的折磨。應用程式介面趨向於更加一致和標準化,更便於使用。

新發現

我以為多年以前我已經給了啟動畫面重重一擊,讓這種形式在網路上徹底消失了,然而,啟動畫面似乎變成了超級吸血鬼,繼續陰魂不散得侵擾著使用者。有些iPad程式啟動時設定了長長的介紹切片,看一次可能還算有趣,看多了就惹人厭煩了。這東西不適合網站,同樣不適合應用程式,切忌。

當頁面中有多個專案可以滑動時便容易出現滑屏歧義。比如存在Carousels/圖片輪播控制元件的頁面,同時又依靠滑動螢幕來翻頁,此時便容易產生滑屏歧義這一可用性問題。很多使用者在錯誤的區域滑動,導致無法翻頁。遇到這種情況他們的結論一般都是應用程式出問題了。

很多應用程式把資訊擠在十分狹小的空間內,辨認和操作起來都很困難。另外一個相關問題是,程式中存在過多的導航專案。該問題非常普遍,為了便於說明,我們將之簡稱為導航過載(原文為too much navigation的簡稱TMN,譯者注)。雖然我們在導航設計的研討會上提出了25種不同的導航技術,但是每個使用者介面不宜使用過多。以上兩個問題又會互相影響,因為大量的導航專案必然使分配給每一項的空間更加逼仄。

舉一個關於過度導航的例子,許多應用程式都使用內容彈框來顯示文章縮圖。有些使用書頁的形式,有些使用走馬燈的形式,有些則需要滑動邊欄。不管採用什麼方式,這些冗長的縮圖清單相比首頁式的目錄瀏覽可用性較低。對於後者,使用者隨時可以返回目錄檢視其他內容,而無需一篇篇文章往下翻。

平板電腦是共享的客戶端

參與調查的人員裡面,除獨自生活的以外,均表示他們的iPad是與家人共享的。當我們請他們一一講解安裝在他們裝置中的應用程式時,總是會遇到一些程式是家裡人安裝。

iPad的這種共享特性與手機的更加私人化的特點形成了鮮明對比,手機一般都是由單獨的個人擁有和使用的。

隨著廠家競爭拉低平板電腦的售價,將來平板電腦自然會真正成為個人的專屬裝置。但目前為止,開發人員在設計時則應該假定使用者不是單一的個體。有些問題需要考慮,比如,使用者可能不願意讓程式記住他們的密碼,因此就有可能發生使用者忘記密碼的情況。同樣重要的一點是,要設計出容易辨識的程式logo,這樣才不會淹沒在眾多各式各樣的程式之中。

iPad用途何在?

調查物件列出的最常見的用途包括:打遊戲、查收郵件、檢視社交網站、觀看視訊/電影以及瀏覽新聞資訊等。人們也會用iPad瀏覽網頁及進行一些購物相關的搜尋。不過多數使用者還是認為通過桌面電腦購物更方便一些。一些使用者對於在iPad上進行網路交易的安全性還存在擔憂。

以上所有提到的iPad用途基本上是被媒介消費所主導的,除了少部分涉及郵件收發的效益以外。

大約一半使用者表示會隨身攜帶他們的iPad;另一半則只在家裡或長途旅行時使用。

僅僅一年時間,我們已經走過了很長一段路。iPad的可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許多應用程式已經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是我們不應因此就放鬆警惕:新的可用性問題已經出現,舊的問題也尚未完全消除。不過總體上來說,觸控式平板裝置在使用者體驗方面有一個光明的前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