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Unix 設計思想》的翻譯細節討論

出版圈郭志敏發表於2012-05-07

作者:林健

文章來自:http://blog.linjian.org/articles/linux-unix-philosophy-translation/

近日我在反思一些系統設計問題,本想重讀一遍《Unix 程式設計藝術》,後來在書店不經意發現了一本剛剛出版的《Linux/Unix 設計思想》(Linux and the Unix Philosophy),於是借來,趁五一假期通讀了一遍。有關設計思想的問題,我想改日再談。而作為一名圖靈譯者,這裡簡單討論一下這本書的一些翻譯細節。

總體而言,我認為這本書的翻譯質量上乘,譯者漆犇把握了原書輕鬆詼諧的基調,使用流暢的語言和靈活的詞彙較為準確地傳達了原書思想。我之所以關注這本書的翻譯細節,是由於譯者在多處使用引號強調一些大約為“移譯”(參見《GEB-EGB》中文版前言)的語句。

我贊成其中多數譯法。例如第 3.4.4 節“關公戰秦瓊”(apples-to-oranges)、第 4.2.2 節“一招鮮,吃遍天”(one size fits all),使用中國俗語或諺語取代對應西方慣用語,語義不變,行文自然。如果直譯,讀者反而會不知所云。

但有的譯法可能就不太貼切了。第 7.10 節“自盤古開天以來”(since the dawn of time)這個譯法雖符合上下文語境,且是中文慣用說法,但從本書的“致謝”以及其他章節中的暗示來看,作者可能是一位基督徒,因此以中國民間傳說翻譯這個短語就些突兀了。我覺得可譯為偏基督教文化的“自創世以來”,或者更加文化中立的“自從有了這個世界”。

譯者還有意使用了若干時興的網路流行語,例如第 3.6.1 節“自封的‘磚家’”(experts by self-proclamation)、第 5.2 節“羨慕嫉妒恨”(jealous)和第 9.1 節“膝蓋中箭”(with his foot shot off)。我對這些譯法持保留態度。的確,原書是近年來的作品,作者也常常使用口語化的說法進行調侃。但網路流行語畢竟還沒有像成語、諺語那樣沉澱到中文文化中,其時效性特徵決定了這兩年看上去很“潮”的話,過兩年再去讀就會覺得有些奇怪。像 Linux/Unix 設計思想這個主題,再過若干年去讀也不會過時,所以還是應該斟酌一下表達。

另外,我對第 11 章末尾的“白客”(good guys)這個譯法不是很理解。如果要我來翻譯,我可能將其譯為俗氣但容易理解的“好人”(同時將前面用來註釋“malicious hacker”的“bad guys”譯為“壞人”)。而看到譯文中“白客”一詞,我有兩個聯想,一是和惡意黑客相對的白帽黑客,二是鄭淵潔的小說《白客》——這兩個概念都不能很好地對應原文所謂的 good guys。因此我也想知道譯者是如何考慮的。

最後說說這本書標題的翻譯。國內翻譯作品,出於語言習慣差異和市場營銷需要,對書的譯名進行修改和創新實屬普遍。本書將“philosophy”譯為“設計思想”我沒有異議,但對“and”的處理就有點不忠於原書了。原書名中,通過冠詞“the”可以判斷,“and”連線的是“Linux”和“the Unix Philosophy”兩個概念。從引言中可知,“這本書是 The Unix Philosophy 的修訂稿”,“在 Linux 語境下闡明(Unix 哲學的)這些準則”。將本書組織結構與《The Unix Philosophy》對比,也可以體會出作者的寫作手法和內容側重。而中文版譯名這樣處理,貌似是將 Linux 和 Unix 平等對待了。我對此有些敏感,可能因為我屬於作者所說的那類強調 Linux 與 Unix 特性差異的人。當然,想用簡明扼要中文譯好這個書名是有點不容易,譯者和編輯肯定也沒少費腦筋。從引言來看,我估計作者基本能夠接受這個中文譯名,但要讓 Richard Stallman 看到了,我猜他很可能是要較真的。

上面僅僅是些個人觀點,請譯者和編輯指證。無論如何,《Linux/Unix 設計思想》是一本優秀的譯作,推薦惆悵中的 *nix 技術人員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