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做測試架構師,就會面臨測試工具的問題。尤其是在System Verification部門,他們的case是在模擬使用者對產品的使用,產品的功能不斷新增,但是使用者的行為卻是可遵循的,而且是複雜的,是各種行為的組合。不斷地重複測試,似乎是在浪費測試人員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自動化測試工具就成為提高測試效率,解放測試人員的法寶。
如何開發測試工具,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記得我剛去WiMax部門做測試架構師的時候,WiMax功能測試組需要軟體組幫他們做一個截獲正常報文,產生錯誤報文的工具。我和測試人員交流的時候,測試人員說這個工具很不好用。我再去詢問軟體人員,他們很驚訝。說已經完全按照需求實現了功能,該做的都做了,怎麼就不肯用呢?我具體看了看他們的實現,發現基本功能確實都實現了,可是確實沒辦法用。測試人員不僅僅需要這個軟體實現截獲和修改報文的功能,更需要在實際的測試過程中靈活地使用它來實現整體的測試。軟體人員沒有做過測試,無法正確地理解測試人員的需要,再加上兩個部門一個在15樓,一個在16樓,交流很不通暢,才造成彼此無法理解,做不出真正需要的東西。我和軟體人員坐在一起,仔細地告訴他們我需要怎樣來用這個工具,需要他們提供什麼樣的介面,測試人員該如何接入和管理這個軟體,哪些配置要圖形化,哪些配置要被自動化工具呼叫,需要什麼樣的輸出,哪些狀態實時顯示,哪些資料需要統計,哪些log需要輸出到統一的log文件中,等等。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截獲和修改報文只是很基本的需求,還有那麼多事情要做。
所以,開發測試工具,最理想的情況是找一個既精通開發,又精通測試的人來做。但這樣的人比較難找。更普遍的辦法是讓軟體人員和測試人員緊密合作,互相理解,才能夠真正完成可用好用的產品。
在我看來,一個好的自動化測試工具,需要注意以下特點:
第一,必須將資料、配置和功能分開
第二,儘量使用已有的穩定的公開庫
第三,使用c,java還是tcl,python,各有利弊
第四,封裝基本功能,提供呼叫介面,用於測試人員的二次開發
第五,儘量採用統一的可直接編輯的格式用於記錄資料、配置和log
第六,不要求大求全,也不要採用過於複雜和靈活的測試框架,要有針對性,簡單為上
第七,圖形介面友好,符合測試人員的使用習慣
第八,注重系統效率,要採用多程式以利用多核CPU
第九,提供測試結果採集、統計和log分析頁面
第十,要考慮如何容納已有的測試case
我們曾經使用過Mobile Metrics的測試套件,據說這個公司只有9個人在開發和維護這個產品,但這個測試套件功能強大,比一般大公司100個人做出來的東西還要好,絕對是我們學習的楷模。這個套件是用c和java寫的,底層呼叫和報文處理都是c,以提高系統效能。使用者介面都是java,非常友好。提供了眾多的介面呼叫,封裝粒度合理,測試人員可以用非常簡單的java語言實現非常複雜的測試行為,如入網、退網、handover等等。提供標準的java呼叫,讓測試人員方便地使用其他標準功能,如產生隨機數,條件語句,迴圈語句,網路連線,檔案讀寫,報文分析等等。
還有Spirent的自動化測試套件,這個套件在使用介面上非常友好,配置和執行測試都很方便。我們曾經仿照它的模式來管理自己的測試case。但它不夠開放,要想在上面做2次開發不是很容易,需要請Spirent專門派人來協助和培訓。Spirent的測試套都是用Tcl寫的,我們覺得Tcl在開發大型測試軟體的時候有點難度,出了錯很難查錯,開發環境不夠友好,不如c和java方便。Python近幾年發展比Tcl快,可以呼叫的庫很多,開發環境也友好一些了。但Tcl和Python的效率都要差一些。我們自己寫的測試管理工具還相容了原先大量使用的內部測試工具,可直接執行原來的case,只是將測試結果和log記錄下來。這樣就不需要重寫了。
我們曾經研究過泰克的測試工具。泰克的圖形化做得是最面面俱到的,連設計一個測試流程,也只需要用滑鼠拉來拉去,這樣其實很限制靈活性,只能按照它所設定的模式來設計測試,二次開發很難。它的配置和資料也都是用自有的格式儲存的,必須用它的工具來開啟和修改。我個人不大喜歡這樣的測試工具。
我們公司內部也有一些自動化測試的工具,有些是自己開發的,有些是外包的。我也不大喜歡這些工具,因為功能很弱,圖形化差,不靈活,也不能與時俱進。這些程式碼都是從頭開始寫的,比起外面那些開原始碼和公開庫,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差遠了。
順便說說開發測試工具的流程。
要開發一個測試工具,首先就是要了解測試人員的需求。需求包括測試功能本身的需求,和如何使用工具的需求。
然後是定義模組和介面。模組包括功能模組和輸入輸出模組。功能模組由上及下逐步細分,分到多細取決於功能的複雜程度和介面的數量。每個模組要儘量獨立,減少彼此的依賴。畫幾個資料流程圖,看看需要哪些介面,介面引數如何定義。定義介面的時候要考慮到擴充套件性。當然,擴充套件性和簡單化,有的時候要進行取捨。我們沒必要面面俱到,但至少要考慮近期的擴充套件需求。查詢已有的庫函式,儘量減少自己開發的工作量,儘量採用一些標準做法。輸入輸出模組要和測試人員一起溝通,給測試人員儘量多的呼叫介面以實現複雜的測試行為。輸入輸出模組往往是一個測試工具成敗的關鍵,這常常是軟體人員容易忽視的。如果是效能測試工具,必須要考慮硬體的承受能力。如果能夠做到分佈執行,那當然是最好的了。
測試工具的開發過程最好是和測試人員pair-work的,讓測試人員不斷地使用工具以獲得反饋。測試人員是測試工具的使用者,來自使用者的聲音永遠是最重要的。自動化的程度是可以協商的,測試結果分析自動化往往是吃力不討好的,自動化應該偏重於配置、執行和管理。出錯處理是需要很小心的,儘量不要測試一出錯就停止測試,這個要讓測試人員來權衡。
其實測試工具的開發和普通的軟體開發沒有太多的區別,這麼蜻蜓點水一下,似乎沒有多大的幫助。只是很多公司都在面臨如何開發和使用自有測試工具的問題,我也順嘴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