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票軟體:躲得開搭載消費 躲不開資訊洩露

Editor發表於2019-01-24

“春運票難搶,來一個人幫忙!”自春運車票開售以來,樑曉羽已經記不清第幾次收到微信好友的“求助”了。每次,她都會點選幫忙“加速搶票”。作為一名“北漂”,距離除夕還有半個月時間,樑曉羽也還沒買到回內蒙古老家的火車票。


每到春節前,“買到票了嗎”都會成為在異地工作的人見面的問候語。今年,火車票訂票官網12306簡化了驗證碼認證並上線“候補購票”功能,但依然難以滿足數量眾多的返鄉群體的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求助“搶票軟體”就成了許多人的選擇。攜程、飛豬、美團等諸多網際網路公司都推出了搶票功能,相伴而生的則是搭載消費、資訊保安等問題的出現。


圍繞一張小小的火車票,旅客、訂票官網、搶票平臺,展開了角力。



“搶票”成功率不高


樑曉羽也是“搶票軟體”的使用者。在求助了幾十位微信好友之後,她在某一搶票平臺上已經積攢了60個加速包,獲得了“光速”搶票速度,“這是僅次於VIP的級別了”。


看著手機螢幕上顯示的“當前速度超過85%使用者”,樑曉羽本以為搶到票只是時間問題,但一週多過去了,她看到的依然是“正在努力為你搶票”。


記者瞭解到,在攜程、去哪兒、美團等多個APP上,加速包可謂搶票時的“標配”,區別在於有些加速包可以通過好友助力獲得,有些則需要直接購買。


家在四川的唐斌每年都要經歷“搶票大戰”,今年他直接花費50元購買了某平臺最高速搶票服務,但截至接受記者採訪時,他依然沒買到票。“幾年下來,搶票軟體的成功率越來越低了。”唐斌感嘆道。


事實上,任何一款搶票軟體,其原理都是利用外掛或爬蟲技術,通過高頻訪問12306網站,提高查票的頻率。一旦檢測到有餘票就立即鎖定,再通過高速填寫乘車人資訊和自動識別驗證碼來搶票。


不過,無論速度有多快,能否搶到火車票,都要取決於12306網站是否有餘票放出。另一方面,高速訪問也伴隨著一定風險。12306鐵路伺服器中心的工作人員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為了維護公平的售票環境,12306官網啟動了風險防控系統,如果有使用者以頻繁極高的速度訪問伺服器,都會被視為非正常操作,高危使用者將被攔截甚至被列入黑名單。


這意味著,通過第三方軟體搶票,有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算不算“技術黃牛”


一直以來,第三方搶票平臺的“捆綁”和“搭載”消費,都為使用者所詬病。雖然不少網站取消了預設勾選搭載消費,但一些誘導性的選擇也隨之出現。


例如,有些平臺將不包含加速包的訂票按鍵設為灰色,與黑色背景幾乎混為一體。而亮眼的橙色收費按鈕則置於螢幕右下角,使用者很容易因為習慣性點選,就多掏了服務費。另一些平臺則需要手動將“極速搶票”設定為“低速搶票”才能避免“被多收費”。在樑曉羽看來,這是使用者和搶票平臺“鬥智鬥勇”。


那麼,第三方軟體搶票收費,算不算是一種“技術黃牛”?對此,全國價格監管平臺12358的工作人員表示,有償搶票服務屬於市場行為,只要為消費者提供自願選擇權並明碼標記,就不存在違法違規問題。


不少業內人士也表示,只要春運期間運力矛盾還存在,類似代理搶票業務就會存在,從中收取服務費也有一定“合法性”,這與壟斷票源的“黃牛”有很大區別。


然而,與多花錢相比,個人資訊洩露才是消費者對搶票軟體的顧慮所在。去年年末,有人在網上釋出了售賣12306旅客資訊的帖子,宣稱共有60萬個賬號洩漏,涉及410萬名旅客資訊,包含旅客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登入賬號、登入密碼、郵箱等資訊。


隨後,12306官方發表宣告,網傳的賬號密碼等資訊均為旅客登入第三方平臺時洩漏。這就意味著,為了搶票,不少消費者都將自己的個人資訊提供給了搶票平臺。



“曲線回家”受熱捧


今年,12306官方客戶端啟動了“候補購票”的新功能:如果當前車票已經售完,使用者可以支付預付款,當網上有人進行退票、改簽操作時,系統會根據排序,自動將車票劃入乘客的購票賬戶,這一功能也被外界稱為“官方搶票”。


“這一功能現在只針對部分車次開放。”實際體驗後,唐斌表示,某一車次一旦候補人數過多,就無法再排隊,可以候補的日期與車次也少於第三方軟體,“對於回家心切的人來說,候補購票的侷限性並不小”。


無奈之下,樑曉羽和唐斌都打算放棄“一站式”回家的打算,轉而尋求“曲線方案”。唐斌告訴記者,他已經買到了北京到西安的普通列車的車票,再通過成西高鐵到達成都。


根據日前國家衛健委釋出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流動人口總量達到近2.45億人,這一數字大大超出了鐵路和民航的現有運力。


在網上,網友們紛紛總結出各種“購票攻略”:買全程票在中途目的地下車、買短途票上車補全程票、“火車+汽車”組合方案、經途中車站換乘到達目的地……


一年又一年,車廂再擁擠,路途再迂迴,也擋不住人們回家的腳步。一年又一年,鐵路、民航、公路等多部門也在努力讓“回家”變得更容易。


來源:新華網

宣告:本網站所提供的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 



更多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