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2500萬條個人資訊網上掛賣

Editor發表於2018-10-23

個人資訊通過不同的渠道洩露後,極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來牟利,甚至從事違法犯罪活動。最近,浙江省浦江縣公安局網警大隊首次破獲一起特大侵犯公民個人資訊案,抓獲6名犯罪嫌疑人,繳獲公民個人資訊2500餘萬條,查扣涉案電子裝置10餘件。


建網站販賣公民個人資訊 三個月非法牟利六七萬元


今年9月初,浦江縣公安局網警大隊通過湖州市公安局網警支隊移交的相關線索發現,有犯罪嫌疑人將20餘萬條公民個人資訊(含湖州籍2000餘條)上傳至域名為“hzlfzg.com”的網站進行販賣。


通過該網站,辦案民警發現,該網站有多個專欄,例如:40-55年微信專用、98-07年微信專用等等,每個專欄中有成千上萬條公民個人資訊。如果買家想購買公民個人資訊,只要新增對方提供的QQ號即可獲得,每條公民個人資訊標價為0.5元。


“通過該網站,我們發現裡面公民個人資訊總共有2500餘萬條,從身份證號碼看,全國各地的人都有。”浦江縣公安局網警大隊負責人說,這個網站公開販賣的公民個人資訊量超過辦案民警的想象,按每條0.5元販賣,可非法牟利1250餘萬元。


隨後,辦案民警對該網站進行資訊流、資金流分析,並趕赴河南等地調取相關證據。歷時半個月,準確鎖定湖南籍犯罪嫌疑人黃某。專案組成員火速趕往長沙,在一公寓內抓獲黃某,當場扣押涉案電腦1臺、手機2部。


犯罪嫌疑人黃某交代,其多年前在長沙某酒店做過電話營銷,其留存著約30多萬條公民個人資訊(含姓名及身份證號碼的公民個人資訊),後來有一個QQ好友還無償提供給他2000多萬條公民個人資訊。今年7月份,和QQ好友聊天得知,販賣公民個人資訊可輕鬆賺錢,於是,他花錢從網上請湖北人魏某幫他建了網站,然後他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個人資訊分門別類掛在不同的專欄內,並明碼標價,以每條資訊0.1至0.5元的價格向社會不特定人群銷售。經查,從7月以來,黃某向江蘇的陶某等多人出售公民個人資訊20多萬條,從中牟利六、七萬元。



17歲職高生黑吃黑 手段堪比電影橋段


通過進一步偵查,民警發現,替黃某建造網站的湖北人魏某竟然是一名17歲的職高生,目前正在讀高三。民警瞭解到魏某已休學投奔在北京打工的父親。


魏某被抓獲歸案後交代,他通過自學網路知識,花了一個星期替黃某建好了網站。當他了解到黃某利用網站販賣公民個人資訊時,便多了個心眼,將黃某網

站內的公民個人資訊全部複製走,然後也建立了一個類似的網站,以每條0.03元至0.05元的價格出售販賣。短短兩個月,魏某就非法獲利上萬元。


黃某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請魏某建網站,竟然遭遇“黑吃黑”。更讓黃某矇在鼓裡的是,魏某悄悄地對黃某網站內的收款二維碼實施“偷樑換柱”,導致黃某一個多星期分文未進賬,讓魏某坐收漁利了。


後來黃某在販賣個人資訊時發現沒有進賬,通過專業人士的指點才得知網站漏洞百出,於是找高手進行升級補漏,然而,網站漏洞還沒補好,便被警方抓獲歸案,查封了網站。



個人資訊被販賣 違法牟利啥都幹


很多人會感到好奇,作為公民的個人資訊,購買者買去後幹嘛用呢?


“我們對黃某的下家進行追查,發現購買5000條以上的買家共有9人。”網警大隊負責人說,10月9日,他們趕赴江蘇將購買公民個人資訊較多的犯罪嫌疑人陶某抓獲。


犯罪嫌疑人陶某交代,他向黃某買了幾次,總共買了上萬條公民個人資訊,每條花了0.3至0.5元不等,他利用這些公民個人資訊到各種網路平臺、APP等註冊新會員,或者在購物平臺上幫賣家“刷好評”,以此獲得紅包或獎勵。而這些被他使用的公民個人資訊絕大部分註冊成功,因為這些公民年齡偏大,基本不會用智慧手機,也不會到網路平臺、APP等註冊個人資訊。


警方同時對魏某的下家也進行追查,發現福建人周某系在校大學生,他以低價向魏某購買了120萬條公民個人資訊,然後以每條0.2至0.3元的價格轉手賣了10多萬條,也獲利不少。山東人孟某系職教中心學生,他把從網上下載的130餘萬條公民個人資訊無償提供給魏某,導致這批公民個人資訊被販賣。


此外,如果個人資訊被詐騙犯罪團伙買去,犯罪分子就會對受害人實施詐騙;如果個人資訊被商業單位買去,受害人就會經常被電話騷擾。


網警大隊負責人表示,該案系湖州市目前查獲的涉案人員最複雜,跨全國多個省份,牽扯公民個人資訊量最多的侵犯公民個人資訊案件。截止目前,本案已逮捕1人,刑事拘留3人,取保候審2人。接下來,公安機關還將對洩露、販賣公民個人資訊的相關違法犯罪人員繼續追查,一查到底,堅決維護公民個人資訊不受侵犯。



多種途徑洩露個人資訊 四種個人資訊須防洩露


很多個人資訊被洩露的市民感到奇怪,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他們不上網,也很少使用身份證,平時也不會向陌生人透露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和家庭住址。那麼,個人資訊是如何洩露的呢?


辦案民警介紹,個人資訊洩露有主動洩露和被動洩露兩種形式,洩露的途徑主要有服務商洩露個人資訊、掌握個人資訊的單位員工倒賣個人資訊;使用朋友圈等各種社交媒體及公共WiFi時的個人資訊洩露等。


“現在公民個人的姓名、身份證號是最容易洩露的,不管是住宿,還是辦張會員卡都可能洩露出去。”辦案民警說,現在關鍵有4種個人資訊須防洩露。


防範住房資訊洩露,許多酒店會在電腦上安裝攝像裝置,方便顧客視訊會議、聊天。切記使用視訊、音訊後,要及時關閉系統;及時刪除電腦瀏覽記錄、賬號、登入密碼等資訊。


防範朋友圈個人資訊洩露,現在全國有上億人使用朋友圈等各種社交媒體,通過朋友圈的生活、工作動態,基本可以瞭解一個人的職業、家庭、興趣愛好等個人資訊。因此,可以關閉“附近的人”和“允許檢視”功能,不要在群聊中透露個人資訊,謹慎新增陌生人,曬照片、視訊時注意做好保密措施。


防範個人位置資訊洩露,一般情況下,個人位置主要通過定位系統被他人獲取,主要包括各種手機軟體、網際網路IP、GPS定位等。因此可以關閉手機軟體中不必要的“開放位置”、關閉“常去地點”功能。


防範網上購物資訊洩露,網上購物支付時須設定賬戶登入密碼、手機驗證和支付密碼;快遞單中有個人姓名、電話、收件地址等個人資訊,要處理後再扔掉;對各種商業廣告發來需要填寫個人資訊、支付連結時,一定要謹慎,謹防釣魚網站。


來源:法制網

宣告:本網站所提供的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站對其真實性負責。 



更多閱讀:


1、最新 | 螞蟻區塊鏈落地住房公積金,信用黑名單從此垮地共享


2、FB洩露300萬歐洲使用者資料 GDPR大考:如何處罰?


3、大資料時代,真的會有網站使用 DNT 嗎?


4、手機APP有不安全的後門?第三方SDK需要一枚金鐘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