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幾星期,幾天,忙在一個大型的 “markdown 工程” 裡。平時的時間變得不充裕了,原本早九晚六剩下的時間,遠遠不夠用。週末,在補充這本週、本月裡的幾點技術心得、筆記的時候,發現:嗯,我有 700+ 的部落格了。再算上時間,7 年,平均每年在 100 篇的水平。數量上一算,大抵是有些可怕的。而,我,大抵、或許還是幾個在寫部落格的人吧。
數量龐大的部落格,一點一滴地地帶來了 markdown 諮詢師的 “美名”;也讓我能力索引出一系列的電子書,構建出一個又一個的完整知識體系。時間一長,總得 GET 一個新的成就,寫篇總結的文章。我才有動力,繼續去分享相關的知識。這次呢,我只是想寫點心得,順帶吐槽一下。
機頂盒的記憶能力,都比你好
部落格寫多了,便意識到,所有的坑,都會再踩一次的——即使你不踩,也會有人在你後面踩的。坑不過三,同一個坑,不要掉了三次。第一次,覺得不會踩入第二次。一旦真的第二次踩坑,那說明第三次不遠了。
某個技術棧的能力,半年後,我們往往會忘得一乾二淨。偶然使用的框架、工具、外掛,便是如此。日常開發時,我們只需要這麼一個,或者那麼一個工具,遇上難纏 Bug 的時候,要探索的空間可大了。後端介面、瀏覽器、編譯器、JavaScript 直譯器、作業系統……,這可沒個盡頭。
一旦被坑大了,不妨提起鍵盤,記錄一下。萬一,勾搭上了另外一個掉坑的異性呢?
大綱,稍後創作
技術文章乃至普通文章,都不是靈感來了,能一下子寫完了。偶然間,或許能遇上那麼幾次,一氣呵成。賺了,天上掉餡餅一般的運氣。
即使是文章嘛,先打個草稿,記錄下多多少少大量的關鍵字,有了個大綱。要我說啊,這個大綱是最浪費精力的,能寫下幾級標題,就能水到渠成了。
過個幾十分鐘、幾小時,又或者是幾天,再慢慢地補充一些相關的細節。創作的通用模式大抵是如此,如畫畫時畫出個草圖,滿意了再細化。
找最好的工具!
寫作時,我們需要一切好的工具,機械鍵盤、人體工程學滑鼠、Macbook……
好的工具真的很重要,因為它能讓你意識到:你真的不在狀態。
當你已經擁有最好的工具,你還能想到什麼別的理由呢?
“好的裝備確實能帶來一些幫助,但事實是,你的演奏水平是由你自己的手指決定的。”
Focus!Focus!Focus!
長時間高度集中注意力,基本上不可能。人又不是機器人,可以快速重啟。
休息 -> 工作 -> 工作 -> 休息,哪怕是番茄工作法,也是相當不錯的。
如果動不動有個 IM 的提示聲,有個郵件,有個訊息推送,那麼要心無雜戀太難了。
想專心寫作的時候,我會關掉 IM,戴上耳機——Sony Walkman 大法好。20~30 分鐘後,刷刷朋友圈、知乎,再繼續回來工作。
如果一直有個東西在吸引力,那麼就去做一會,再回來工作。
搜尋!過濾!索引!
我們缺少的不是資訊,而是資訊過多了。從一堆資訊中,過濾出我們需要的,成為了一種新的趨勢。
當我去寫一個熟悉,卻又不精通的話題時。便會使用 Google 搜尋相關的資料,記錄一些相關的關鍵字在筆記上,等到覺得和自己想要的差不多,大抵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的編寫了。
過程上便是:探索 -> 搜尋 -> 過濾 -> 整理 -> 索引 -> 寫作
有了這個能力,要從無到有,進入一個新的領域,便是一件輕鬆的事。
焦慮!學習的最好動力
自媒體在最近幾年的趨勢,便是販賣焦慮。各種各式的技術公從號,在做這樣的事,利用焦慮可以帶來流量,還有各種知識付費。如果知識付費,可以解決你的焦慮問題。那你就買,不一定能獲得成長,但是總會讓自己好受一些。即使有一天你要走出舒適區,也就沒有那麼可能。
我也焦慮,我總在擔心落後太多。作為一個諮詢師,我得比客戶快半步。除了學習速度上,還有新的知識概念。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客戶,我就得去了解可能創造價值的技術。
焦慮成為了學習新知識的動力,也就能帶來新的文章,還有大量的流量。
無視鍵盤俠
成為一個鍵盤俠成本太低了,所以請無視它們。當你是一個有小有名氣的博主之後,就不得不面對這些考驗。而鍵盤俠,永遠是雙重標準:
- “呀,怎麼沒人寫部落格來教新人。”
- ”這個作者,怎麼又在寫新手教程。“
請記住:無論在哪個平臺,鍵盤俠可以輕鬆換個 ID,但是我們不可以。
他/她想打臉就讓他/她臉,反正又不疼。
噴子很多,噴子又與知名度成正比。所以,請無視鍵盤俠。
08. 技術博主,而非自媒體
自媒體和技術博主的最大區別在於,技術博主主要在寫技術,而自媒體只是披了個技術外殼的雞湯。
偶爾的雞湯,大家高興高興,找個新的方向;長期的雞湯,便是技術上的倒退的象徵。
來,雞湯還是要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