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IO模型淺析

風靈使發表於2018-07-12

伺服器端程式設計經常需要構造高效能的IO模型,常見的IO模型有四種:

(1)同步阻塞IO(Blocking IO):即傳統的IO模型。

(2)同步非阻塞IO(Non-blocking IO):預設建立的socket都是阻塞的,非阻塞IO要求socket被設定為NONBLOCK。注意這裡所說的NIO並非JavaNIO(New IO)庫。

(3)IO多路複用(IO Multiplexing):即經典的Reactor設計模式,有時也稱為非同步阻塞IO,Java中的SelectorLinux中的epoll都是這種模型。

(4)非同步IO(Asynchronous IO):即經典的Proactor設計模式,也稱為非同步非阻塞IO。

同步和非同步的概念描述的是使用者執行緒與核心的互動方式:同步是指使用者執行緒發起IO請求後需要等待或者輪詢核心IO操作完成後才能繼續執行;而非同步是指使用者執行緒發起IO請求後仍繼續執行,當核心IO操作完成後會通知使用者執行緒,或者呼叫使用者執行緒註冊的回撥函式。

阻塞和非阻塞的概念描述的是使用者執行緒呼叫核心IO操作的方式:阻塞是指IO操作需要徹底完成後才返回到使用者空間;而非阻塞是指IO操作被呼叫後立即返回給使用者一個狀態值,無需等到IO操作徹底完成。

另外,Richard Stevens《Unix 網路程式設計》卷1中提到的基於訊號驅動的IO(Signal Driven IO)模型,由於該模型並不常用,本文不作涉及。接下來,我們詳細分析四種常見的IO模型的實現原理。為了方便描述,我們統一使用IO的讀操作作為示例。

一、同步阻塞IO

同步阻塞IO模型是最簡單的IO模型,使用者執行緒在核心進行IO操作時被阻塞。


圖1 同步阻塞IO

如圖1所示,使用者執行緒通過系統呼叫read發起IO讀操作,由使用者空間轉到核心空間。核心等到資料包到達後,然後將接收的資料拷貝到使用者空間,完成read操作。

使用者執行緒使用同步阻塞IO模型的虛擬碼描述為:

{
read(socket, buffer);
process(buffer);
}

即使用者需要等待readsocket中的資料讀取到buffer後,才繼續處理接收的資料。整個IO請求的過程中,使用者執行緒是被阻塞的,這導致使用者在發起IO請求時,不能做任何事情,對CPU的資源利用率不夠。

二、同步非阻塞IO

同步非阻塞IO是在同步阻塞IO的基礎上,將socket設定為NONBLOCK。這樣做使用者執行緒可以在發起IO請求後可以立即返回。


圖2 同步非阻塞IO

如圖2所示,由於socket是非阻塞的方式,因此使用者執行緒發起IO請求時立即返回。但並未讀取到任何資料,使用者執行緒需要不斷地發起IO請求,直到資料到達後,才真正讀取到資料,繼續執行。

使用者執行緒使用同步非阻塞IO模型的虛擬碼描述為:

{
while(read(socket, buffer) != SUCCESS);
process(buffer);
}

即使用者需要不斷地呼叫read,嘗試讀取socket中的資料,直到讀取成功後,才繼續處理接收的資料。整個IO請求的過程中,雖然使用者執行緒每次發起IO請求後可以立即返回,但是為了等到資料,仍需要不斷地輪詢、重複請求,消耗了大量的CPU的資源。一般很少直接使用這種模型,而是在其他IO模型中使用非阻塞IO這一特性。

三、IO多路複用

IO多路複用模型是建立在核心提供的多路分離函式select基礎之上的,使用select函式可以避免同步非阻塞IO模型中輪詢等待的問題。


圖3 多路分離函式select

如圖3所示,使用者首先將需要進行IO操作的socket新增到select中,然後阻塞等待select系統呼叫返回。當資料到達時,socket被啟用,select函式返回。使用者執行緒正式發起read請求,讀取資料並繼續執行。

從流程上來看,使用select函式進行IO請求和同步阻塞模型沒有太大的區別,甚至還多了新增監視socket,以及呼叫select函式的額外操作,效率更差。但是,使用select以後最大的優勢是使用者可以在一個執行緒內同時處理多個socketIO請求。使用者可以註冊多個socket,然後不斷地呼叫select讀取被啟用的socket,即可達到在同一個執行緒內同時處理多個IO請求的目的。而在同步阻塞模型中,必須通過多執行緒的方式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使用者執行緒使用select函式的虛擬碼描述為:

{

select(socket);

while(1) {

sockets = select();

for(socket in sockets) {

if(can_read(socket)) {

read(socket, buffer);

process(buffer);

}

}

}

}

其中while迴圈前將socket新增到select監視中,然後在while內一直呼叫select獲取被啟用的socket,一旦socket可讀,便呼叫read函式將socket中的資料讀取出來。

然而,使用select函式的優點並不僅限於此。雖然上述方式允許單執行緒內處理多個IO請求,但是每個IO請求的過程還是阻塞的(在select函式上阻塞),平均時間甚至比同步阻塞IO模型還要長。如果使用者執行緒只註冊自己感興趣的socket或者IO請求,然後去做自己的事情,等到資料到來時再進行處理,則可以提高CPU的利用率。

IO多路複用模型使用了Reactor設計模式實現了這一機制。

這裡寫圖片描述
圖4 Reactor設計模式

如圖4所示,EventHandler抽象類表示IO事件處理器,它擁有IO檔案控制程式碼Handle(通過get_handle獲取),以及對Handle的操作handle_event(讀/寫等)。繼承於EventHandler的子類可以對事件處理器的行為進行定製。Reactor類用於管理EventHandler(註冊、刪除等),並使用handle_events實現事件迴圈,不斷呼叫同步事件多路分離器(一般是核心)的多路分離函式select,只要某個檔案控制程式碼被啟用(可讀/寫等),select就返回(阻塞),handle_events就會呼叫與檔案控制程式碼關聯的事件處理器的handle_event進行相關操作。

這裡寫圖片描述
圖5 IO多路複用

如圖5所示,通過Reactor的方式,可以將使用者執行緒輪詢IO操作狀態的工作統一交給handle_events事件迴圈進行處理。使用者執行緒註冊事件處理器之後可以繼續執行做其他的工作(非同步),而Reactor執行緒負責呼叫核心的select函式檢查socket狀態。當有socket被啟用時,則通知相應的使用者執行緒(或執行使用者執行緒的回撥函式),執行handle_event進行資料讀取、處理的工作。由於select函式是阻塞的,因此多路IO複用模型也被稱為非同步阻塞IO模型。注意,這裡的所說的阻塞是指select函式執行時執行緒被阻塞,而不是指socket。一般在使用IO多路複用模型時,socket都是設定為NONBLOCK的,不過這並不會產生影響,因為使用者發起IO請求時,資料已經到達了,使用者執行緒一定不會被阻塞。

使用者執行緒使用IO多路複用模型的虛擬碼描述為:

void UserEventHandler::handle_event() {

if(can_read(socket)) {
read(socket, buffer);
process(buffer);
}
}

{
Reactor.register(new UserEventHandler(socket));
}

使用者需要重寫EventHandlerhandle_event函式進行讀取資料、處理資料的工作,使用者執行緒只需要將自己的EventHandler註冊到Reactor即可。Reactorhandle_events事件迴圈的虛擬碼大致如下。

Reactor::handle_events() {

while(1) {

sockets = select();

for(socket in sockets) {

get_event_handler(socket).handle_event();

}

}

}

事件迴圈不斷地呼叫select獲取被啟用的socket,然後根據獲取socket對應的EventHandler,執行器handle_event函式即可。

IO多路複用是最常使用的IO模型,但是其非同步程度還不夠“徹底”,因為它使用了會阻塞執行緒的select系統呼叫。因此IO多路複用只能稱為非同步阻塞IO,而非真正的非同步IO

四、非同步IO

“真正”的非同步IO需要作業系統更強的支援。在IO多路複用模型中,事件迴圈將檔案控制程式碼的狀態事件通知給使用者執行緒,由使用者執行緒自行讀取資料、處理資料。而在非同步IO模型中,當使用者執行緒收到通知時,資料已經被核心讀取完畢,並放在了使用者執行緒指定的緩衝區內,核心在IO完成後通知使用者執行緒直接使用即可。

非同步IO模型使用了Proactor設計模式實現了這一機制。

這裡寫圖片描述
圖6 Proactor設計模式

如圖6,Proactor模式和Reactor模式在結構上比較相似,不過在使用者(Client)使用方式上差別較大。Reactor模式中,使用者執行緒通過向Reactor物件註冊感興趣的事件監聽,然後事件觸發時呼叫事件處理函式。而Proactor模式中,使用者執行緒將AsynchronousOperation(讀/寫等)、Proactor以及操作完成時的CompletionHandler註冊到AsynchronousOperationProcessorAsynchronousOperationProcessor使用Facade模式提供了一組非同步操作API(讀/寫等)供使用者使用,當使用者執行緒呼叫非同步API後,便繼續執行自己的任務。AsynchronousOperationProcessor 會開啟獨立的核心執行緒執行非同步操作,實現真正的非同步。當非同步IO操作完成時,AsynchronousOperationProcessor將使用者執行緒與AsynchronousOperation一起註冊的ProactorCompletionHandler取出,然後將CompletionHandlerIO操作的結果資料一起轉發給ProactorProactor負責回撥每一個非同步操作的事件完成處理函式handle_event。雖然Proactor模式中每個非同步操作都可以繫結一個Proactor物件,但是一般在作業系統中,Proactor被實現為Singleton模式,以便於集中化分發操作完成事件。

這裡寫圖片描述
圖7 非同步IO

如圖7所示,非同步IO模型中,使用者執行緒直接使用核心提供的非同步IO API發起read請求,且發起後立即返回,繼續執行使用者執行緒程式碼。不過此時使用者執行緒已經將呼叫的AsynchronousOperationCompletionHandler註冊到核心,然後作業系統開啟獨立的核心執行緒去處理IO操作。當read請求的資料到達時,由核心負責讀取socket中的資料,並寫入使用者指定的緩衝區中。最後核心將read的資料和使用者執行緒註冊的CompletionHandler分發給內部ProactorProactorIO完成的資訊通知給使用者執行緒(一般通過呼叫使用者執行緒註冊的完成事件處理函式),完成非同步IO

使用者執行緒使用非同步IO模型的虛擬碼描述為:

void UserCompletionHandler::handle_event(buffer) {

process(buffer);

}

{
aio_read(socket, new UserCompletionHandler);
}

使用者需要重寫CompletionHandlerhandle_event函式進行處理資料的工作,引數buffer表示Proactor已經準備好的資料,使用者執行緒直接呼叫核心提供的非同步IO API,並將重寫的CompletionHandler註冊即可。

相比於IO多路複用模型,非同步IO並不十分常用,不少高效能併發服務程式使用IO多路複用模型+多執行緒任務處理的架構基本可以滿足需求。況且目前作業系統對非同步IO的支援並非特別完善,更多的是採用IO多路複用模型模擬非同步IO的方式(IO事件觸發時不直接通知使用者執行緒,而是將資料讀寫完畢後放到使用者指定的緩衝區中)。Java7之後已經支援了非同步IO,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嘗試使用。

本文從基本概念、工作流程和程式碼示例三個層次簡要描述了常見的四種高效能IO模型的結構和原理,理清了同步、非同步、阻塞、非阻塞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通過對高效能IO模型的理解,可以在服務端程式的開發中選擇更符合實際業務特點的IO模型,提高服務質量。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