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者的初心》讀書筆記(1)

傲慢的上校發表於2015-11-11

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推薦了這本書,豆瓣上的評價還不錯,就找到該書,今天讀完,寫篇讀書筆記,做一個紀念。

這本書很薄,100多頁的樣子,內容淺顯易懂,大致以鈴木俊隆法師的口述整理而成,關於作者的詳細資訊,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百度百科

本書大體上分為三個部分

  • 身與心的修行
  • 在修行的道路上
  • 用心理解

身與心的修行

第一節主要是介紹禪宗中坐禪的姿勢,首先需要坐正、背挺直、手放好。因為只有姿勢正確才能保有自己,其次要隨時隨地保持正確姿勢,佛教中探求的是身與心的關係,保持身姿的正確性,有利於保持心靈狀態。作者說:當你以正確的姿勢打坐,你的心靈狀態本身就是開悟。

第二節講呼吸,覺察呼吸就是覺察佛性,坐禪時唯一存在的只有“呼吸”,通過觀察“呼吸”,你會覺察到自己的普遍本性,即本書中的“佛性”,在此期間,就沒有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若無時空分離,就無善惡對立。

所以在清淨宗教的領域中,是沒有時間與空間或是對與錯這樣的困惑。我們
應該做的事情就是,什麼事情來到,就做什麼事情,好好做它!

第三節講自由,首先作者提出第一點:看就好了,別去掌握。以下是作者對管理的看法

首先,讓 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事,你從旁看守他們,這是“上策”。要是對他們置之不理,那 是不對的,是“下下策”。“次下策”就是試圖去駕馭他們。“上上策”是看著他們, 但只是看著,不存有任何想控制他們的心。

同樣的道理應該運用到你自己身上

在坐禪時,如果你想獲得完全的平靜,就不應該被心中出現的各種雜念困擾,應該任它們來、任它們去,然後這些雜念反而會被你所控制。

我 說“專注”,但把心念專注在某件事情上並不是禪的真正本意。禪的本意是如物之 所如去觀物的本身,讓一切自來自去。這是最廣義的把一切置於控制之下。

禪修的目的在於開啟我們的“小心”,所以專注是為了幫助你體現“大心”, 也就是包��萬有的心。

作者在此後又解釋了關於時間現在過去的關係。

第四節,漣漪就是你的修行

儘管心上會生起漣漪,但心的本性是清淨的,就像是帶有些許漣漪的清水。
事實上,水總是帶著漣漪的,漣漪就是水的修行。

坐禪時不要刻意壓抑思考,讓思考自己停止。如果有什麼雜念要進入你的心, 就讓它進來吧,它不會待太久的。如果你刻意停止思考,那就代表你受到它的幹 擾了。不要被任何事物所攪擾。

雜念看似從心的外面進來的,但事實上,雜念只是你的心所產生的漣漪,只

你有“大心”還是“小心”?

我們一般都以為,心是一個接收自外而來的印象或經驗的器物,但這不是對心的 正確理解。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心包含了一切。”當你以為有什麼從外頭進來了, 那只是意味著你的心上浮現什麼。沒有任何在你之外的東西可以引起困擾。你心 上的漣漪是你自己製造出來的,如果你讓你的心如如呈現它自身的樣子,它就會 變得平靜。這樣的心稱為“大心”。

如果你的心與某種外在的事物產生連線,它就會淪為一顆“小心”

你明白以下兩種心的差別嗎?一種是包含了一切的心,一種是與外物連線的心。
兩種心事實上只是同樣的東西,但因為你的瞭解不同而有了差別,連帶使你對生 命的態度也因此一瞭解的不同而產生差異。

接下來作者教你用大心生老病死

懷抱著大心,我們就會接受每一個經驗,一如我們體會到,在每塊鏡子裡面
看到的那張臉就是我們自己的。我們不用害怕會丟失這顆大心,它不來也不去。
擁有這種體會,我們就不會對死亡感到恐懼,不會因為年老和生病而感到痛苦。
因為我們把人生各方面都看做是大心的開展而加以品味,所以並不眷戀任何過度
的歡樂。就這樣,我們擁有了從容自若,而正是為了擁有這種從容自若,我們才
需要坐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