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疏感知的資料排程器和稀疏預定義的資料排程器雖然都針對稀疏資料的高效排程,但在處理方式和靈活性上有所不同。
- 稀疏感知資料排程器(Sparse-Aware Scheduler)
稀疏感知資料排程器的核心在於其動態適應性和智慧排程能力。它不僅知道資料是稀疏的,還能動態識別稀疏性模式並實時適應排程,例如在執行計算時自動忽略零值區域。這種排程器在執行時分析資料分佈情況,並有能力根據資料的稀疏模式調整資源使用策略。其主要特性包括:
動態分析:可以實時檢測輸入資料的稀疏分佈,靈活處理零值位置。
智慧跳過:透過跳過無效資料來減少計算量,避免載入冗餘資料,提升效率。
自適應排程:排程器會根據資料的稀疏性實時調整排程方案,使其在處理不同稀疏模式時都能高效執行。
應用場景廣泛:特別適合於非結構化稀疏資料(例如自然語言、影像)以及稀疏性不固定的情況。
例如,在稀疏矩陣乘法中,稀疏感知排程器會在檢測到資料行或列為空時直接跳過該操作,而無需提前定義特定資料塊的稀疏性。
- 稀疏預定義資料排程器(Sparse Predefined Scheduler)
稀疏預定義資料排程器則是基於預定義的稀疏結構進行排程。在開始排程前,它需要對資料進行初步分析並預先確定稀疏位置或模式,之後在執行過程中根據預設方案跳過這些稀疏部分。其特點包括:
預定義稀疏結構:稀疏模式在排程前已知,系統會提前定義哪些部分為稀疏區域(即不包含有用資訊),然後按此方案排程資料。
固定排程策略:因為稀疏區域是預定義的,排程器執行時不再進行動態分析,適合稀疏性較穩定的資料結構。
計算效率高:在稀疏結構固定的情況下非常高效,例如在固定形狀的稀疏矩陣或圖資料中使用。
這種排程器常用於結構化稀疏資料,比如特定型別的圖神經網路(GNN)或稀疏矩陣乘法等,資料結構的稀疏模式在任務初始化時已知且穩定。
總結區別
動態適應性:稀疏感知資料排程器能夠在執行時動態識別和處理稀疏性,而稀疏預定義排程器則基於已知的稀疏結構進行排程。
適用場景:稀疏感知排程器適合稀疏性不確定或不規則的場景,而稀疏預定義排程器更適合已知稀疏模式的資料結構。
資源排程:稀疏感知排程器更靈活,適合需要實時調整資源分配的任務;而稀疏預定義排程器執行速度快,但需要先知道稀疏模式。
總體來看,稀疏感知排程器更智慧且適應性強,而稀疏預定義排程器則在已知稀疏性下執行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