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國資料庫的黃金時代-記錄阿里雲資料庫從落選到登頂魔力象限的全過程

小猿姐聊技術發表於2023-12-28

序言

2023 年12月18日, Gartner 釋出了雲資料庫魔力象限,阿里雲作為中國廠商入選。讓我們在恭喜阿里雲資料庫持續霸榜魔力象限的同時,也深入回顧一下阿里雲資料庫從落選到進入“領導者”象限的整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阿里雲資料庫經歷了國際化和本地化的資源衝突,也經歷了公司戰略和組織架構調整引起的產品路線變更。對於志在國際市場的中國廠商,阿里雲資料庫的經歷是必經之路,因此這段歷史具有極強的參考意義。本文作者作為真正的局中人, 透過講述阿里雲衝擊魔力象限的故事,回顧了阿里雲資料庫的發展歷史,提供衝擊魔力象限的一手經驗,將讀者帶回到那個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 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是什麼?

魔力象限是知名諮詢公司 Gartner 釋出的一種市場研究報告,用於展示特定市場領域內的競爭格局。根據“願景完整度“和“執行能力”兩個維度的評估,入選的廠商會被 Gartner 放入四個象限:

  • 領導者(Leaders):特定市場的主導者,擁有成熟的產品、廣泛的市場覆蓋和穩固的財務表現;
  • 挑戰者(Challengers):挑戰者具備較強的執行能力,但在產品完整度和市場滲透率上有所欠缺;
  • 遠見者(Visionaries):遠見者提供了創新的產品或服務,但尚未充分證明其長期執行能力;
  • 小眾玩家(Niche Players):小眾玩家在細分領域的表現較為出色,但不具備完整的產品和市場覆蓋。

魔力象限為企業管理者、IT 專業人士提供了定性的分析,幫助他們縮小供應商的選擇範圍,提升技術選型和採購決策的效率。為了獲得 Gartner 的認可,供應商需要為分析師提供詳細的產品介紹、客戶案例以及財務資料。

國際上所有的大公司都非常重視 Gartner 的測評結果,對於新的市場玩家,向魔力象限發起挑戰,也是走向國際,與巨人比肩的機會,這種競爭的壓力促使企業審視自己的產品、服務以及市場表現,推動創新,直至成為行業的領導者。從2016年開始,國內的雲端計算廠商就不斷向魔力象限發起挑戰,並逐步從市場小眾玩家達到領導者象限。


阿里雲, 殺,殺,殺

2016 年,是當時的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履職的第三年,也是阿里雲貫徹“技術擴充商業邊界“和”商業推動技術發展”戰略的第三年。 在這三年裡,阿里雲連續多個季度實現了 100% 以上的業務增速,聚集行業頂尖人才透過技術大幅度降低了使用成本(連續降價 18 輪),將曾經的對手青雲、UCloud 遠遠甩在身後;同時,在高手如雲的海外市場,阿里雲也積極佈局,憑藉與軟銀、沃達豐等運營商的合作,敲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阿里雲的產品開始支援多語言,歐洲,日本,中東,澳洲……海外的資料中心也相繼開服。 這一年,阿里雲在海外也獲得了 400% 的增長

雖然形勢一片大好,但是環顧四周不難發現騰訊雲依託微信生態逐漸崛起,而華為雲也在政企市場蠢蠢欲動。擺在阿里雲面前的問題是: 如何構建強大的技術品牌影響力,讓阿里雲成為客戶上雲的預設選擇?在集思廣益的討論中,AR(分析師關係)團隊建議產品團隊加強與 Gartner、IDC、Forrester 等諮詢機構的溝通,聽取分析師的建議並輸出自己的觀點來影響權威標準,最後透過分析師報告來增加阿里雲的曝光度和可信度,潛移默化地佔領客戶心智。

AR 團隊的想法和產品技術副總裁李津不謀而合,得到了他極大的支援。彼時的阿里雲正士氣如虹,衝勁十足,AR 團隊的建議剛提上去,IaaS 部門就已經催著財務一起研究彙報內容,準備衝擊 Gartner 基礎設施服務魔力象限。餘鋒帶領的資料庫團隊緊隨其後,準備挑戰資料庫魔力象限。

📌 魔力象限的參選步驟

  1. 發起諮詢(inquiry)

    參與魔力象限的第一步,是找到魔力象限的作者併發起諮詢。分析師會在諮詢過程中解釋魔力象限的評選流程和標準,並對一些特定的問題作出澄清。供應商在進行一定程度的溝通後,可以向分析師表明參與魔力象限評選的意願,並等待對方的進一步答覆。注意,Gartner 的會員費非常貴,而且只有會員才能發起諮詢,小企業一般參與不起。

  2. 書面資料收集(welcome package)

    分析師如果認可供應商的實力,會給介面人(Point of Contact)傳送一個標題為 Welcome Package 的郵件,附件內含三個檔案,分別是評選流程、自我評估表、客戶資訊表。自我評估表裡面是 Gartner 分析師認為供應商可能具備的產品或者服務能力,而客戶資訊表主要用於收集客戶的聯絡方式以便 Gartner 分析師傳送問卷。書面材料有嚴格的截止時間,如果供應商或者客戶反饋不及時,Gartner 將取消該供應商的魔力象限評選資格。

  3. 供應商彙報(vendor briefing)

    收到書面資料之後,Gartner 分析師會跟供應商預約時間聽取口頭的彙報。這也給了供應商一個很好的機會完整闡述自己的戰略定位、業務策略和產品特性。分析師一般會比較關注財務資料的彙報口徑,需要做一定的澄清。

  4. 草稿評閱(review)

    如果供應商入選了魔力象限,Gartner 會提供一個較短的時間視窗讓供應商審閱即將釋出的內容。這個機會只能用來修改一些常識性的錯誤(比如公司的總部在哪),想要顛覆分析師的結論(比如修改象限位置)非常困難。

  5. 釋出結果(publish)

    Gartner 正式釋出魔力象限,併為供應商提供了有時效限制的分發授權。


失之交臂

Gartner 的效率並不高,尤其是第一次參與評測,郵件回覆斷斷續續,面對面溝通時間很難約。這也導致書面資料的收集與調整非常耗時。幸運的是,阿里雲 IaaS 在 2017 年 6 月釋出的基礎設施服務魔力象限中,順利進入了“遠見者”象限;而阿里雲資料庫雖然獲得了“供應商彙報”的機會,但是並沒有進入 2017 年 11 月釋出的資料庫魔力象限。事後 AR 團隊諮詢了 Gartner 分析師,反饋失敗的原因如下:

📌 魔力象限的參選步驟

1. 營收規模不夠

相對於 專業的資料庫廠商(比如 Oracle、IBM、SAP、MongoDB 等),阿里雲資料庫的收入集中在公有云業務,營收規模有所欠缺。

參與資料庫魔力象限評選的廠商太多,為了節省溝通時間,分析師們設定了一個最低營收門檻,篩掉了大量的傳統資料庫廠商,確保最後出現在魔力象限上面的供應商數量少於 15 個。阿里雲和華為(GaussDB)的資料庫營收都比較接近分析師設定的最低門檻,可惜雙雙被攔在了外面。

2. 國際市場上,使用者的知名度不夠

相對於海外的資料庫廠商,阿里雲資料庫的客戶案例國際化程度不夠,而且這些客戶與分析師溝通起來有點費勁。產品在國際影響力上也自然存在不足。

在後繼的覆盤中,資料庫團隊發現 AR 團隊其實在評測時知道分析師的看法,只是沒有足夠重視營收缺口的問題,因此也沒有將這個資訊及時傳達給資料庫團隊,讓資料庫團隊與魔力象限失之交臂。因為組織架構的原因,資料庫團隊提供的營收規模統計口徑並沒有包含分析型資料庫、資料傳輸、資料管理等產品,而這部分產品按照資料庫魔力象限的定義是應該被統計在內的。 加上這部分收入,阿里雲資料庫就能越過營收門檻,理應進入“小眾玩家”象限

📌 魔力象限的統計口徑

以 2017 年 Gartner 魔力象限定義的資料庫市場為例:

該市場包含了關聯式資料庫產品、非關係型資料庫產品和管理資料庫所需要的工具產品。Gartner 的定義不預設供應商必須支援關係模型或流行的所有資料型別;也沒有規定供應商提供的資料庫必須是閉源產品。供應商可以支援多種不同的交付模型,例如獨立的資料庫軟體、映象或容器化版本、認證配置和資料庫裝置。

在資料庫魔力象限的評選中,每個供應商的所有資料庫產品將被作為一個集合對待。如果供應商提供了多個資料庫產品,Gartner 將在特定的章節進行澄清,標註那些只有部分產品才具備的特殊能力,避免對讀者造成誤解。


初露鋒芒

2018 年,網際網路客戶的政策性風險不斷暴露,前有網際網路金融,後有網際網路娛樂,這部分客戶的不穩定也多少影響了阿里雲的業務。為了提高阿里雲的抗風險能力,雖然內部有很多反對的聲音,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堅定地選擇了進軍政企市場,透過為大客戶提供專有云產品和服務,來抵禦網際網路業務的不確定性。同期,資料庫團隊的負責人餘鋒調任螞蟻金服,PolarDB 負責人曹偉接手了資料庫團隊,成為雲資料庫的總經理。這些阿里雲頂層的戰略定位和資料庫團隊上的人事變動,也體現在了阿里雲資料庫團隊與 Gartner 分析師的彙報中。

吸取了 2017 年的教訓,資料庫團隊調整了營收的統計口徑,加強了和 AR 團隊的溝通。同時,阿里雲國際業務團隊在客戶案例方面也給予了極大的幫助,北美、歐洲、日本、東南亞、中東等區域的銷售團隊都協調了一些資料庫方面的更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客戶案例。除此之外,資料庫團隊還與 MongoDB、Redis、MariaDB、EnterpriseDB 進行了合作談判,在全球範圍內獲得了部分資料庫產品的代理權,獲得了階段性的競爭優勢。



在後繼的“供應商彙報”中,資料庫團隊補充了 PolarDB、HybridDB、AnalyticDB、DMS、DTS 的資訊,體現了產品覆蓋度和功能豐富度上面的差異性;而從阿里雲戰略繼承而來的專有云產品形態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分析師對於公有云廠商如何進入傳統政企市場的好奇心。好訊息隨之而來,2018 年 10 月阿里雲資料庫直接跳過“小眾玩家”階段,與 Google 一起位列“遠見者”象限。這是國際權威機構的分析師第一次認識到來自中國的資料庫廠商居然有這麼強的技術實力和創新的想象力,同時看到中國企業在技術投入上的決心。阿里雲得到的認可也為騰訊雲、華為雲挑戰魔力象限打下了分析師基礎。

📌 分析師的個人偏好

Gartner 為了保持廠商溝通的效率和分析結果的質量,會選擇比較有經驗的分析師常年負責同一個型別的報告。比如,資料庫魔力象限往往由 VP 級別的分析師 Merv Adrian、Donald Feinberg、Nick Heudecker 一起撰寫,其中 Merv Adrian 與中國供應商的溝通更多一些。

Merv Adrian 的工作經歷基本上都集中在 IT 諮詢行業(Gartner / Forrester)。從網上的公開影片也可以看出來,他在大資料和資料分析方面有多年的積累,比較熟悉 Hadoop 產品體系。私底下,Merv Adrian 很喜歡英劇《Doctor Who》,在多次溝通中都能發現他的案頭擺著一個藍色的 Tardis。

在跟分析師溝通之前,難免要寒暄幾句。如果有共同的學習背景、工作經歷,或者生活愛好,顯然對後面的溝通會有正面影響。畢竟分析報告的資料雖然是客觀的,但是文字描述上避免不了主觀因素,一個好印象會非常有幫助。


勇攀山峰 

2018 年底,阿里雲 CEO 胡曉明調任螞蟻金服,阿里集團 CTO 張建鋒接任 CEO 職位。阿里雲資料庫團隊與阿里集團資料庫團隊隨即合併,組成了新的阿里雲資料庫事業部,由猶他大學計算機系終身教授李飛飛負責。至此,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資料庫產品技術被統一到同一個組織架構下,人數接近千人。阿里雲資料庫產品形態越來越豐富,國際化客戶群體也在不斷增長。

阿里雲持續不斷加強海外市場的宣傳,給 Gartner 分析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阿里雲資料庫打下了登頂魔力象限的堅實基礎。 2019 年 11 月,阿里雲資料庫進入了“挑戰者”象限;2020 年 11 月,阿里雲資料庫終於進入了“領導者”象限。在隨後的幾年裡,阿里雲資料庫作為中國資料庫的代表,在魔力象限中一直保持著“領導者”地位。



潮水褪去

阿里雲資料庫進入 Gartner 魔力象限的訊息刺激了國內其他公有云廠商和獨立資料庫廠商,在此之後騰訊雲、華為雲、OceanBase、PingCAP 都紛紛組織力量參與評比,偶爾能夠進入魔力象限但並沒有表現出霸榜的姿態,離“領導者”象限還有一定距離,這也是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和政企市場獨特格局帶來的潛在影響。在 2023 年的魔力象限裡面,分析師除了對阿里雲資料庫的創新理念、產品矩陣和生態建設表示認同外, 還表達了對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的擔憂。這對阿里雲和資料庫團隊而言,是一個無法規避的問題,也是整個中國資料庫行業面臨的挑戰:本地化和國際化,到底做哪個?

Gartner 報告中是這樣描述阿里雲資料庫的:

阿里雲是資料庫魔力象限中的領導者。作為全球知名的雲服務提供商之一,其資料庫管理系統產品包括 RDS 和 PolarDB。用於分析場景的產品有 AnalyticDB 和 MaxCompute。此外,阿里雲還提供 Lindorm、GDB和 Tair,用於非關係型場景。阿里雲的業務主要在中國,但也在亞太及日本、中東、歐洲和北美等地設有業務部門,其全球總部位於新加坡。其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客戶覆蓋了各行各業和不同規模的組織。

優勢

  • 領先的雲原生資料庫管理系統創新:阿里雲一直大力投資雲原生資料庫管理系統的能力,例如更靈活的資源彈性、增強的 FinOps 和混合雲能力。這些持續創新將阿里雲從雲資料庫管理系統的追隨者轉變為原生雲解決方案的提供商。

  • 廣泛且有差異化的垂直領域覆蓋:阿里雲在金融、公共部門、零售、遊戲和汽車等多個行業取得了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成功案例。同時,其在一些前沿工業應用(如自動駕駛)中的深度參與使其在特定的資料密集型場景中具有很高的競爭力。

  • 生態系統:阿里雲與MongoDB、ClickHouse 和 PingCAP 等獨立軟體供應商加強了合作伙伴關係,改善了雲生態系統。這為阿里雲上的第三方資料和分析解決方案提供了更多選擇,減少了整合的工作量。

注意事項

  • 產品組合不夠一致:阿里雲正在統一其多樣化的產品,在開源引擎的資料庫管理系統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然而,市場對其資料和分析產品作為一個一致品牌的認可仍然落後於其全球同行。

  • 組織重組的不確定性:阿里巴巴集團宣佈決定分拆為六個具有獨立業務的實體,其中包括阿里雲。分拆過程以及潛在的 IPO 對其未來一到兩年的業務戰略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

  • 地緣政治風險:儘管無法控制,但整體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仍然很高,這影響了阿里雲在全球業務擴張中的表現(特別是在北美和歐洲)。這通常表現為資料安全、資料主權或其他本地數字合規性的問題。


總結

技術高手往往比較輕視諮詢行業以及諮詢報告提供的價值,畢竟分析師們拿到的資料只能代表過去,而未來並不是線性的,未必是由這些資料推導而出。另外,也有人認為分析師們不會參與到一線的研發工作中,對於技術變化的敏感度較低,只能從供應商和客戶側收集資訊,並按照諮詢行業的方法論進行總結和推演,結果往往也不是那麼可靠。 然而,作為 IT 市場裡面的主要購買者,很多企業並不會第一時間採納最新的技術,他們往往要等待第一批浪潮過去才會引入經過考驗的產品,而這正是諮詢報告能夠提供的商業價值,即“降低決策的風險”。除此之外,預測未來雖不現實,但是每個企業都想知道趨勢,哪怕資訊並不準確。在這方面,諮詢公司提供了最為中立和客觀的報告,也是決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資訊輸入。從這個角度來說,參與分析師報告的評選是非常有意義的。

阿里雲在這個過程中做了很多努力,最終也收穫了最高的榮譽。作為中國首先進入資料庫魔力象限,常年與 Amazon、Google、Oracle 等國際友商並列的“領導者”,阿里雲資料庫也的確在引領資料庫的發展的潮流。阿里雲資料庫在整個評選過程中遇到的戰略調整、組織合併、跨團隊溝通問題,也為後來的友商(比如騰訊雲、華為雲、運營商雲)提供了一些借鑑意義。

進入魔力象限並不是終點,如何能夠持續創新、發現市場機會才是真正的挑戰


作者介紹

本文作者張雲楊,前阿里雲資料庫產品負責人,2016-2019 年任阿里雲資料庫產品總監,負責 RDS、PolarDB、Redis、MongoDB 等核心產品。同時他也是 2017 和 2018 年阿里雲資料庫衝刺 Gartner 資料庫魔力象限的操盤者。目前作者就職於雲猿生資料,主要負責雲原生資料控制面 KubeBlocks 和 Serverless MySQL 產品。


End

KubeBlocks 已釋出 v0.7.0( KubeBlocks v0.7.0 釋出!支援引用外部元件,解耦備份 API,還支援了 Pika)!支援引用外部元件,解耦備份 API。同時,KubeBlocks 現已支援 32 個開源資料庫引擎,包括 MariaDB、Elasticsearch、Pulsar 和 Pika 等新的 add-ons,為 K8s 使用者提供了更廣泛選擇的同時,也延續了相同的使用者體驗。

小猿姐誠邀各位體驗 KubeBlocks,也歡迎您成為產品的使用者和專案的貢獻者。跟我們一起構建雲原生資料基礎設施吧!

關注小猿姐,一起學習更多雲原生技術乾貨。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s://blog.itpub.net/70035809/viewspace-300101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