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們扎堆集結,資料庫黃金時代到了?
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資訊產業大國,我國在資訊科技軟硬體底層標準、架構、產品以及生態體系方面,長期被外商“卡脖子”,其中資料庫市場更是長期被甲骨文等外商公司所佔據。
近年來伴隨著信創產業的高速發展,國內資料庫市場湧現出了一大批國產化應用廠商,並逐漸在各個細分市場佔據重要位置。隨著國產化替代的加速,各個細分市場的國產化廠商進一步“攻城略地”,不斷提升市場份額。在此背景下,國產資料庫市場正在進入全新的發展時期。
國產資料庫加速崛起
全球資料庫廠商主要分為傳統資料庫廠商,雲資料庫廠商和新型資料庫廠商三大陣營。隨著全球資料庫市場快速變革,資料庫市場參與者逐步增多,除了傳統資料庫龍頭Oracle之外,更有云服務廠商亞馬遜、微軟和谷歌,也有一些採用新商業模式、新技術,或者針對新市場的新興資料庫廠商如MoogoDB、Snowflake等,雲資料庫廠商成為新的主導型力量。
根據Gartner資料,2017-2021年,Oracle和IBM等傳統資料庫廠商市場份額逐步下降,微軟、亞馬遜等雲資料廠商市場份額逐步提升。其背後原因是Oracle等傳統資料庫廠商,受制於原有架構,雲轉型較為緩慢,落後於亞馬遜、谷歌、微軟等雲廠商。放到國內市場來看,由於國內廠商在傳統資料庫時代積累不多、底子也很薄,反倒在雲時代搶佔了先機,從而得以迅速發展開來,當然從大的層面來看國內雲資料庫廠商的崛起,還有著更為豐富的時代背景。
一方面,近年來圍繞著國產替代這根線,國內信創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時代機遇,資料庫市場自然也受益於此。根據中國信通院資料,2021年中國資料庫市場規模為309億元,佔全球5.4%。預計2025年中國資料庫市場總規模將達到688億元,2021-2025年營收規模年複合增長率為23.4%。另據艾瑞諮詢資料,2020年中國國產資料庫市場佔有率為47%,相比2016年的32%顯著提升。
藉助政策紅利,傳統國產資料庫廠商從購買原始碼、藉助開源走向自主研發,在黨政軍市場有著較好的表現,同時也開始向能源電力、運營商、交通等其他行業快速擴充。此外,初創廠商、雲廠商(阿里雲的雲原生資料庫PolarDB、雲原生資料倉儲AnalyticDB)、ICT廠商(華為的openGauss資料庫)等,近年來也開始發力資料庫市場,國產陣營日益強大。
另一方面,行業技術的快速更迭、雲市場的持續演進,為中國資料庫廠商提供了參與其中的戰略機遇。縱觀資料庫的發展史可知,其從最早只有“增刪查改”的簡易功能,發展到後來具備大資料分析能力的“資料倉儲”,再到儲存各式各樣資料的“資料湖”,再到最新兼具分析和儲存海量資訊的“湖倉一體化”,資料在“更強分析、更大資料”的道路上不斷演進。
基於此,一批具備新技術經驗的公司得以趕上最新的行業發展趨勢,並藉助當前國內強大的產業生態和資本力量,實現“換道超車”。
阿里雲一騎絕塵
在一眾參與國產資料庫研發的廠商中,以阿里雲等網際網路IT為背景的大廠,也積極依託自身在雲端計算平臺的技術積累與開源技術開展雲資料庫的研發推廣,在解決企業自身資料庫需求的同時,也為市場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據IDC釋出《2021年下半年中國關係型資料庫軟體市場跟蹤報告》,2021年下半年中國公有云關係型資料庫規模8.7億美元(58.1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8.7%。其中,阿里雲的公有云關係型資料庫以24.71億元的收入排名第一,佔中國公有云關係型資料庫市場份額的42.5%,具有相當顯著的領先優勢。據悉,目前阿里雲旗下已經形成了包括PolarDB、AnalyticDB、Lindorm等系列產品,尤其是憑藉PolarDB的亮眼表現在雲資料庫市場佔據一方。
一方面,阿里雲資料庫藉助其超強的雲原生能力,實現了高彈性取用資料與儲存資料的協調統一,在提升效能的同時極大地降低了成本,使其在商業化方面具備了相當的可能性。
據瞭解,阿里雲自研的雲資料庫產品可以在高效能的計算、儲存、網路以及安全等下一代雲端計算架構上展開創新,PolarDB自2017年啟動自研,就採用了儲存計算分離、軟硬一體化的設計理念。經過五年多努力,PolarDB成功實現包括計算、記憶體與儲存資源的“三層解耦”架構、多主多寫、基於記憶體池化的HTAP、Serverless等多項業內領先技術。
依託這些領先技術,單機MySQL應對高併發業務力不從心、臨時擴容資料遷移、備庫工作量大、成本高(具體包括部署實施、運維)等問題逐漸得到了解決,同時又保持了低時延條件下的高穩定執行,很好地維護了使用者體驗(縮擴容收放自如)並降低了成本,因此受到了使用者的廣泛歡迎。據介紹,目前PolarDB已廣泛應用於政企市場,服務於自然人稅收管理系統、全國60%省級醫保資訊平臺、中國郵政、中國太保、友邦保險、申萬宏源證券等金融、政務領域的標杆客戶。
另一方面,阿里雲資料庫一開始就從自身業務場景出發,經歷了充分的場景驗證和迭代完善,這使其落地難度大大降低。阿里雲資料庫最早開始內部的“去IOE”計劃,從淘寶到天貓雙十一開始商品庫去IOE,最後發展到全平臺完全“雲上執行”,阿里雲資料庫一步步從阿里零售場景落地中壯大,經歷了多次大的迭代,從最早的AliSQL資料庫,到後來的PolarDB、OceanBase等成體系的各類資料庫產品的推出,阿里雲的資料庫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品生態,到如今其進一步完成了Serverless,這使其向著使用者“傻瓜化”運營方面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總之,憑藉不斷更迭的領先技術以及成本優勢,阿里雲資料庫在雲資料庫市場一路高歌猛進,發展持續向好。
海量資料積極融入華為生態
相比自帶光環的阿里雲資料庫,成立於2007年的海量資料,起家於海外資料庫代銷,後來逐步轉型為自研資料庫銷售,並將主要焦點放在了華為openGauss路線上,積極依託華為生態這個“大樹”往上攀爬,逐步在業內嶄露頭角。
據瞭解,目前海量資料已經是openGauss第一大商業發行版廠商與第二大程式碼貢獻者。實際上,海量資料早在2020年開始依託自身技術融入華為生態,就一直在向華為靠攏,至2021年公司出任華為openGauss社群理事單位,因積極推動社群建設成為獲得openGauss認可的最佳夥伴。截至2022年9月,海量資料在社群貢獻度排名第二,僅次於華為;海量資料也是 openGauss 的第一大商業發行版廠商。
一來,海量資料結合華為鯤鵬產業需要、對openGauss架構以及對行業場景需求的深度理解,對企業級關聯式資料庫進行了大量的原創定製最佳化,使其更符合各行業的實際需要。
以海量資料開發的Vastbase G100 產品為例,其正是基於對openGauss架構的深度理解和強大的原始碼能力,深度結合各行業場景特點和需求推出,其自主程式碼率接近了100%。在效能方面,海量資料Vastbase G100 基於鯤鵬 BoostKit全棧最佳化後,在效能、安全性及可用性上有著較大的提升。在使用 BenchmarkSQL 5.0 進行TPCC測試過程中,海量資料 Vastbase G100充分利用資源,各項指標平穩,TPMC較調優前效能提升39%,較業界主流方案效能提升39%。
除了效能強大之外,其還依託華為生態構建自主生態。海量資料產品基於openGauss,在依託華為強大生態的同時,支援鯤鵬、飛騰、因特爾等多種CPU,適配麒麟V10等多版本作業系統,在應用系統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功能上均實現了對Oracle、MySQL和PostgreSQL的高度相容,這使其可以做到儘量少改甚至不改程式碼,即可穩定執行在Vastbase G100 之上,大幅降低了業務系統資料庫國產化替代的風險。
二來,海量資料藉助其先進的技術以及與華為合作的便利條件,積極鎖定包括央企、行業標杆客戶在內的大客戶資源,不斷提升行業影響力。據悉,2021年海量資料與華為鯤鵬共同釋出聯合生態互認證專案,達成生態合作伙伴關係的企業達到176家,生態適配中的產品達到312件,並於當年入選中央國家機關資料庫軟體協議供貨採購專案,被納入了央企採購名錄。除了央企客戶之外,其還在關鍵行業的頭部客戶中應用廣泛,如中芯國際、比亞迪、中信證券等客戶都已經採用了海量資料的資料庫產品來替代原有的資料庫。
總體來看,透過緊抱華為“大腿”,海量資料不僅在技術上得到了不斷提升,其客戶資源也得到了極大的拓寬和發展。
最佳國產替代時機已至
從整個國內資料庫市場的演變趨勢來看,海量資料、阿里雲資料庫等資料庫廠商的崛起,實際上展現出了國產資料庫廠商百花齊放的一個側面。結合整個產業發展和技術變革、政策訴求來看,如今國產資料庫廠商們或正在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
從競爭格局來看,以阿里雲、騰訊雲等為代表的國內雲服務廠商在公有云資料庫市場展現出了極強的競爭力,而在本地部署的關聯式資料庫市場,達夢資料、人大金倉等廠商也都在近年來快速崛起,正在逐步侵蝕國外廠商的市場份額,國產化替代形勢大好。
據IDC釋出的《2021年上半年中國關係型資料庫軟體市場跟蹤報告》,在傳統部署模式市場中,華為、阿里、達夢資料、人大金倉的市佔率分別為14.7%、5.7%、5.7%、5.0%,在公有云部署模式市場中,阿里、騰訊、華為的市佔率分別為44.7%、17.4%、7.4%,國產廠商的優勢正在凸顯。
其次,全球資料庫的廣泛開源以及行業人才庫以及國內資料庫學術影響力的不斷放大,為國內廠商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外部條件。就開源來說,國產資料庫程式碼不僅有基於MYSQL、阿里雲資料庫、華為Gauss資料庫等便利的開源資源,還能夠透過收購商業原始碼+自研等方式補充原始碼加速研發進度,總之方式多樣;就人才發展和科研基礎來說,近年來依託阿里雲、華為、百度等各類廠商的開發者社群,行業積累了很多的人才,我國在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也在逐漸提升,這些都為國產資料庫產業的壯大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條件和外部環境。
最後,從國家層面來說外部技術封鎖帶來的壓制,讓國家下決心實現信創國產化,尤其是在起帶動性作用的政府機構、金融機構等單位中加速替代,並充分藉助國內龐大的市場推動產品創新,這或將對國產資料庫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誠然目前國產資料庫廠商仍然與國外巨頭有相當的差距,追趕不會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當下是國產資料庫廠商們追趕國外先進廠商的最好時機。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7827/viewspace-293368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黃金時代》總結
- 致敬中國資料庫的黃金時代-記錄阿里雲資料庫從落選到登頂魔力象限的全過程資料庫阿里
- 中國迎來大資料“黃金時代”資料安全需求更加迫切大資料
- 程式媛的黃金時代
- 阿里雲黃貴:PolarDB-X:雲原生時代資料庫的新可能性阿里資料庫
- 深度剖析遊戲直播的黃金時代遊戲
- 人工智慧時代,資料標註產業將迎來黃金時期?人工智慧產業
- 資料是黃金還是垃圾?
- 計算機架構新黃金時代計算機架構
- 程式媛也曾擁有的黃金時代
- Virtuos:影片遊戲重製的黃金時代遊戲
- 資料探勘和定向廣告的黃金時代——Lamp人交流會參會分享LAMP
- 他說,程式設計的黃金時代已到程式設計
- 十四歲程式設計師的黃金時代程式設計師
- 墨天輪國產資料庫沙龍 | 黃新著:金倉資料庫全生命週期管控資料庫
- 大資料時代我們是否還需要資料庫設計?VG大資料資料庫
- 微軟亞洲研究院:洞察力的“黃金時代”:大資料的美好未來微軟大資料
- 就是現在!遊戲開發商的黃金時代遊戲開發
- 分析資料分析的幾大黃金法則
- 資料結構-黃洛天資料結構
- 智慧機黃金時代終結:去年四季度銷售額零增長
- 大資料時代,我們如此赤裸大資料
- 快餐行業進入“黃金時代”,左手天堂右手地獄行業
- 世界黃金協會:資料顯示過去13年中中國黃金價格連續下降
- 【友盟+】全域資料首次定義“超級使用者”,DI時代新黃金法則誕生
- 黃東旭:開發者的技術無感化時代從 Serverless HTAP 資料庫開始Server資料庫
- 《App創富傳奇》作者Chris Stevens: 我們生活在獨立開發者的黃金時代(圖靈訪談)APP圖靈
- ArgoDB如何取得大資料時代的金羊毛?Go大資料
- 漫談程式設計師系列:群星閃耀的黃金時代程式設計師
- 資料分析的黃金時期,你再不會就晚了!
- 大資料引領我們走向資料智慧化時代大資料
- 巨杉資料庫再次亮相金交會,共建數字經濟新時代資料庫
- 即將迎來5G無線網路的黃金時代
- 為什麼說UX設計師的黃金時代已來臨?UX
- 2018年前都是遊戲開發商的黃金時代遊戲開發
- 圖資料庫——大資料時代的高鐵資料庫大資料
- 直播+的黃金時代,電商直播系統的應用場景和特色
- Oracle資料庫遷移至PolarDb(阿里雲資料庫)Oracle資料庫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