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享】伺服器作業系統的架構是什麼

小鑫fwq發表於2023-03-23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實現科技化和自動化,而這正是由於機械水平的提高和機械的出現,可以讓人們合理的使用作業系統,那麼作業系統的架構是什麼?下面由壹基比小鑫三零零五三一六九一二說一下。 
作業系統結構
作業系統結構是指作業系統的構成結構。在作業系統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多種多樣的系統結構,幾乎每一個作業系統在結構上都有自己的特點,從總體上看,根據出現的時間,作業系統結構依次可以分為整體式結構、模組化結構、層次式結構和微核心結構。

作業系統結構的分類
整體式結構
整體式結構也叫簡單結構或無結構,在早期設計開發作業系統時,設計者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功能的實現和獲得高的效率上。整個作業系統的功能由一個一個的過程來實現,這些過程之間又可以相互呼叫,導致作業系統變為一堆過程的集合,其內部結構複雜又混亂。因此這種作業系統沒有結構可言。

這種早期的整體式結構的最大優點就是介面簡單直接,系統效率高 但是卻有很多的缺點:沒有可讀性,也不具備可維護性,一旦某一個過程出了問題,凡是與之存在呼叫關係的過程都要修改,所以給除錯和維護人員帶來許多麻煩,有時為了修改系統中的錯誤還不如重新設計開發一個作業系統。因此,這種早期的整體式結構已經淘汰不用了。

模組化結構
模組化結構是指將整個作業系統按功能劃分為若干個模組,每個模組實現一個特定的功能。模組之間的通訊只能透過預先定義的介面進行。或者說模組之間的相互關係僅限於介面引數的傳遞。

在這種模組化結構中,模組的劃分並不是隨意的.而是要遵循一一定的原則,即模組與f其塊之間的關聯要儘可能地少,而模組內部的關聯要儘可能地緊密這樣劃分出來的模組之間具備一定的獨立性,從而減少了模組之間的複雜的呼叫關係,使得作業系統的結構變得清晰:而模組內部各部分聯絡緊密,使得每個模組都具備獨立的功能。

層次結構
所謂的層次結構,就是把作業系統所有的功能模組按照功能呼叫次序分別排成若干層,各層之間的模組只有單向呼叫關係(例如,只允許上層或外層模組呼叫下層或內層模組)。分層的優點是:
(1)把功能實現的無序性改成有序性,可顯著提高設計的準確性。
(2)把模組間的複雜依賴關係改為單向依賴關係,即高層軟體依賴於低層軟體。
E.W.Dijkstra於1968年發表的THE多道程式設計系統第一次提出了作業系統的分層結構方法。整個THE系統分為6層。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13663/viewspace-294120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