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邊-雲-數-智"共同守護 智慧管水有了海南正規化

全球TMT發表於2023-03-02

北京 2023年3月2日 /美通社/ --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中華五千年文明也是一部治水史,從大禹治水"化堵為疏"、李冰父子修都江堰、明清時期束水衝沙法、三峽水庫的建設......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治水方略伴隨著社會的變革、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以及人與自然關係的調整而不斷揚棄與昇華。

如今,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正在融入到現代水務管理工作中來。浪潮參與建設的"海南省智慧水網"是提升國家水網體系下第一個省級水網,用"端-邊-雲-數-智"等最新技術支撐智慧水網資訊平臺建設,實現了從工程治水到數字管水,為全國範圍內正在大力推進的智慧水利提供參考,也是《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劃》下"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的積極踐行者。

松濤水庫
松濤水庫

海南率先織就智慧水網  以全島一張圖數字管水

海南島地處熱帶北緣,降水豐沛,河流眾多,"中間高,四周低"的島嶼地勢使得河流十分短促,天然蓄水能力弱。一直以來,海南島面臨"守著水 卻也缺水"的困境:淡水資源難以保留、降雨量時空分佈不均、雨季易澇旱季易枯等問題,也是代代海南水務人致力於解決的難題。

隨著海南自貿港建立,海南水利進入高速、高質量發展階段。海南省水務廳透過構建"實時感知水資訊、智慧管控水資源、立體防治水災害、全面保護水生態、全民共享水服務"的全省一體化水網數字化平臺,全面推動海南省水治理體系與治水能力現代化。

海南智慧水網一張圖
海南智慧水網一張圖

海南省智慧水網打通業務流、資料流和水流,利用數字孿生、資料模型、移動APP在"監、管、用"上取得了顯著的可量化實際效果,為防範極端天氣和預警災害提供了數字化支撐。以流域防洪為例,全省未來1小時降雨情況掌握情況可達到80%,並可精確到1平方公里範圍內,透過聯動風險點、內澇點對風險進行全面掌控;透過載入網格化降雨預報、颱風路徑、風險點等多後設資料,可以有效掌控颱風過境對受災情況等等。

在水資源排程方面,實現水資源配置的數字化,透過將物理河流數字化,建設海南省水務大資料平臺,全面匯聚河庫、水庫、城市用水、防洪排程等方面的資料,根據一公里網格範圍內降水情況進行分析,透過資料建模和演算法平臺,能夠預測江河水庫水量的演進過程,江河水庫水資源的配置能力,在系統上給出智慧化的排程選擇,透過調節生產、生活、農業、生態用水,讓社會經濟發展更有活力。

截止2022年底,海南全省3000多名水務基層人員採用"海南智慧水網"APP進行工作,採用水庫管家巡查超21.82萬次,巡查里程超10萬公里,累計上報巡查異常1684,提供防汛防旱查詢服務9000餘萬次。

浪潮"端邊雲數智"助攻智慧水利

水利一直是強感知的行業,傳統水利建設中存在著透徹感知能力不足、感知覆蓋範圍和要素不全、資訊基礎設施"算力"欠缺等短板。浪潮在海南智慧水網的"編織"過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透過搭建水務大資料平臺,構建"全島一張圖"的基礎底座,滿足全省水務治理智慧化需求。基於"一數一源"原則,在清理、整編現有水務資料的基礎上,搭建內容全面、標準統一的水務資訊資源目錄,建成一個標準、完整、權威、共享的水網大資料中心,實現統一決策一張圖,以海南省地圖為底板,整合了海南省測繪與影像、向量、地形、三維及水利部等其他資源資料,最終形成服務於全省的海南一張圖。

部署了EIS200邊緣智慧伺服器的大禹針
部署了EIS200邊緣智慧伺服器的大禹針

在全省水庫、河道等關鍵位置佈置影片監控、"大禹針"等感知裝置,替代了傳統的物聯網裝置,用人工智慧技術擔當起"水庫管家"的角色。透過大禹針,實現全天候實時影像資料採集,邊緣端在大禹針上佈設邊緣智慧伺服器EIS200並部署高精度AI識別模型,能夠對實時回傳的影片流進行精準辨別,實時預警。如,可以實現重要河道、水庫、水尺的自動讀數,河面漂浮物識別,禁止活動區域等場景的智慧識別與預報預警,並透過"海南智慧水網APP"分發到執法人員手中。同時,邊緣測清洗後的資料會同步到雲中心,進行AI識別模型訓練、最佳化、資料彙集、資料探勘等。

治水、管水事關億萬民生福祉,擘畫"智慧治水"藍圖,可以讓水務治理看得見、看得準、看得全、看得遠,讓水務管護更有保障,讓科技更高效地服務於人類社會。浪潮以計算之力,助力海南水務廳構建智慧水網,實現資訊更精準、決策更科學、服務更便捷,守護一方百姓安居樂業,人水和諧成就其樂融融的海南島。這是海南攜手浪潮交出的智慧管水答卷,也是踐行生態文明思想,科技向善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最好答卷。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04007/viewspace-293795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