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享】 伺服器概念、組成

CHIBOHANDONG發表於2023-02-24

伺服器是構建雲端計算的最核心基礎裝置,在“新基建”加快推進、公有云持續放量的背景下,伺服器行業正迎來景氣拐點。本文圍繞4個核心問題,由淺入深對伺服器進行深入剖析:


1、伺服器是什麼?

2、伺服器的構成?

3、伺服器的分類?

4、X86/ARM之爭?

一、伺服器是什麼?

伺服器的英文名稱為“ Server”,是指在網路上提供各種服務的高效能運算機。作為網路的節點,儲存、處理網路上80%的資料、資訊,因此也被稱為網路的靈魂。


伺服器和普通計算機的功能是類似的。只是相對於普通計算機,伺服器在穩定性、安全性、效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CPU、晶片組、記憶體、磁碟系統、網路等硬體和普通計算機有所不同。


具體來說,伺服器與普通計算機的主要區別包括:


1)通訊方式為一對多:PC、平板、手機等固定或移動的網路終端,上網、獲取資訊、與外界溝通、娛樂等,必然要經過伺服器,伺服器透過“一對多”來組織和領導這些裝置。


2)資源透過網路共享:伺服器透過偵聽網路上其它終端(Client)提交的服務請求,在網路作業系統的控制下,將與其相連的硬碟、印表機、Modem及各種專用通訊裝置提供給網路上的客戶站點共享,也能為網路使用者提供集中計算、資訊發表及資料管理等服務。


3)硬體效能更加強大:伺服器的高效能主要體現在高速度的運算能力、長時間的可靠執行、強大的外部資料吞吐能力等方面。


伺服器廠商會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對伺服器進行差異化設計,目前主要的應用場景包括檔案互動、資料儲存和查詢、應用程式應答與執行等。




 


二、 伺服器的構成?

2.1 伺服器的邏輯架構

伺服器的邏輯架構和普通計算機類似。但是由於需要提供高效能運算,因此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充套件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較高。伺服器的邏輯架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CPU和記憶體。CPU對資料進行邏輯運算,記憶體進行資料儲存管理。




 


2.2 伺服器的硬體

伺服器硬體主要包括:處理器、記憶體、晶片組、I/O(RAID卡、網路卡、HBA卡)、硬碟、機箱(電源、風扇)。


在硬體的成本構成上,CPU及晶片組、記憶體、外部儲存是大頭。以一臺普通的伺服器生產成本為例,CPU及晶片組大致佔比50% 左右,記憶體大致佔比 15% 左右,外部儲存大致佔比10%左右,其他硬體佔比25%左右。




 


2.3 伺服器的韌體和OS

伺服器的韌體主要包括BIOS或UEFI、BMC、CMOS,OS包括32位和64位。


1)BIOS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即基本輸入輸出系統,是伺服器啟動後最先執行的軟體。它包括基本輸入輸出控制程式、上電自檢程式、系統啟動自檢程式、系統設定資訊。BIOS是伺服器硬體和OS之間的抽象層,用來設定硬體,為OS執行做準備。BIOS設定程式是儲存在BIOS晶片中的。BIOS的進化版本是UEFI(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Interface),即統一的可擴充套件固定介面。這種介面用於作業系統自動從預啟動的操作環境,載入到一種作業系統上,從而使開機程式化繁為簡,節省時間。


2)BMC


(Baseboard Management Montroller)


即基板管理控制器,主要是對伺服器進行監控和管理。BMC可以在伺服器未開機的狀態下,對機器進行韌體升級、檢視機器裝置等。


3)CMOS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是電腦主機板上一塊特殊的RAM晶片,是系統引數存放的地方。CMOS儲存器用來儲存BIOS設定後的相關引數。


4)OS


(Operating system)


即作業系統,對伺服器軟硬體及資料資源進行管理排程。OS主要分為32位和64位,OS的位數版本決定了計算機處理器在RAM(隨機存取儲存器)處理資訊的效率,64位版本比32位的可以處理更多的記憶體和應用程式。


chibohandong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70026609/viewspace-293678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