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圖片效能最佳化及體驗最佳化指南 - 響應式圖片方案

chokcoco發表於2023-02-21

本文是系列第二篇。系列文章:

  1. 現代圖片效能最佳化及體驗最佳化指南 - 圖片型別及 Picture 標籤的使用

圖片資源,在我們的業務中可謂是佔據了非常大頭的一環,尤其是其對頻寬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

對圖片的效能最佳化及體驗最佳化在今天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將從各個方面闡述,在各種新特性滿頭飛的今天,我們可以如何儘可能的對我們的圖片資源,進行效能最佳化及體驗最佳化。

適配不同的螢幕尺寸及 DPR

下一個模組,我們來看看圖片資源如何更好的適配不同的螢幕尺寸。

這裡首先會涉及一個預備知識,螢幕的 DPR 值,那麼,什麼是 DPR 呢?要了解 DPR,又需要知道什麼是裝置獨立畫素 以及 物理畫素

裝置獨立畫素

以 iPhone6/7/8為例,這裡我們開啟 Chrome 開發者工具:

這裡的 375 * 667 表示的是什麼呢,表示的是裝置獨立畫素(DIP),也可以理解為 CSS 畫素,也稱為邏輯畫素:

裝置獨立畫素 = CSS 畫素 = 邏輯畫素

如何記憶呢?這裡使用 CSS 畫素來記憶,也就是說。我們設定一個寬度為 375px 的 div,剛好可以充滿這個裝置的一行,配合高度 667px ,則 div 的大小剛好可以充滿整個螢幕。

物理畫素

OK,那麼,什麼又是物理畫素呢。我們到電商網站購買手機,都會看一看手機的引數,以 JD 上的 iPhone7 為例:

可以看到,iPhone7 的解析度是 1334 x 750,這裡描述的就是螢幕實際的物理畫素。

物理畫素,又稱為裝置畫素。螢幕是由一個個物理畫素點組成的,1334 x 750 表示手機分別在垂直和水平上所具有的畫素點數。透過控制每個畫素點的顏色,就可以使螢幕顯示出不同的影像,螢幕從工廠出來那天起,它上面的物理畫素點就固定不變了,單位為pt。

裝置畫素 = 物理畫素

DPR(Device Pixel Ratio) 裝置畫素比

OK,有了上面兩個概念,就可以順理成章引出下一個概念。DPR(Device Pixel Ratio) 裝置畫素比,這個與我們通常說的視網膜屏(多倍屏,Retina屏)有關。

裝置畫素比描述的是未縮放狀態下,物理畫素和裝置獨立畫素的初始比例關係。

簡單的計算公式:

DPR = 物理畫素 / 裝置獨立畫素

我們套用一下上面 iPhone7 的資料(取裝置的物理畫素寬度與裝置獨立畫素寬度進行計算):

iPhone7’s DPR = iPhone7’s 物理畫素寬度 / iPhone7's 裝置獨立畫素寬度 = 2

750 / 375 = 2
或者是 1334 / 667 = 2

可以得到 iPhone7 的 dpr 為 2。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視網膜螢幕。

視網膜(Retina)螢幕是蘋果公司"發明"的一個營銷術語。 蘋果公司將 dpr > 1 的螢幕稱為視網膜螢幕。

在視網膜螢幕中,以 dpr = 2 為例,把 4(2x2) 個畫素當 1 個畫素使用,這樣讓螢幕看起來更精緻,但是元素的大小本身卻不會改變:

OK,我們再來看看 iPhone XS Max:

它的物理畫素如上圖是 2688 x 1242

它的 CSS 畫素是 896 x 414,很容易得出 iPhone XS Max 的 dpr 為 3。

為不同 DPR 螢幕,提供恰當的圖片

那麼,DPR 和圖片適配有什麼關係呢?

舉個例子,同樣的 CSS 畫素大小下,螢幕如果有不同 DPR,同樣大小的圖片渲染出來的效果不盡相同。

我們以 dpr = 3 的手機為例子,在 300 x 389 CSS 畫素大小的範圍內,渲染 1倍/2倍/3倍 圖的效果如下:

實際圖片所佔的物理畫素為 900 x 1167。

可以看到,在高 DPR 裝置下提供只有 CSS 畫素大小的圖片,是非常模糊的。

因此,為了在不同的 DPR 螢幕下,讓圖片看起來都不失真,我們需要為不同 DPR 的圖片,提供不同大小的圖片。

那麼,有哪些可行的解決方案呢?

方案一:無腦多倍圖

假設,在移動端假設我們需要一張 CSS 畫素為 300 x 200 的影像,考慮到現在已經有了 dpr = 3 的裝置,那麼要保證圖片在 dpr = 3 的裝置下也正常高畫質展示,我們最大可能需要一張 900 x 600 的原圖。

這樣,不管裝置的 dpr 是否為 3,我們統一都使用 3 倍圖。這樣即使在 dpr = 1,dpr = 2 的裝置上,也能非常好的展示圖片。

當然這樣並不可取,會造成大量頻寬的浪費。

現代瀏覽器,提供了更好的方式,讓我們能夠根據裝置 dpr 的不同,提供不同尺寸的圖片。

方案二:媒體查詢

方案二,我們可以考慮使用媒體查詢。到今天,我們可以透過相應的媒體查詢,得知當前的裝置的 DPR 值,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對應的媒體查詢中,使用對應的圖片。

像是這樣:

#id { 
    background: url(xxx@2x.png) 
}
@media (device-pixel-ratio: 2) {
    #id { 
        background: url(xxx@2x.png) 
    }
}
@media (device-pixel-ratio: 3) {
    #id { 
        background: url(xxx@3x.png) 
    }
}

這個方案的缺點在於:

  1. 要寫的程式碼可能太多了,而且,可能存在一些介於 12,23 之間的 DPR 值,不好窮舉出所有場景
  2. 需要注意語法需要的相容性,需要新增字首,譬如 -webkit-min-device-pixel-ratio,當然這個可以由 autoprefixer 輔助解決

方案三:CSS 配合 image-set 語法

image-set 屬於 CSS background 中的一種語法,image-set() 函式為裝置提供最合適的影像解析度,它提供一組影像選項,每個選項都有一個相關的 DPR 宣告,瀏覽器將從中選擇最適合裝置的影像進行設定。

什麼意思呢,來看看程式碼:

.img {
    /* 不支援 image-set 的瀏覽器*/
    background-image: url('../photo@2x.png');

    /* 支援 image-set 的瀏覽器*/
    background-image: image-set(
        url('./photo@2x.png') 2x,
        url('./photo@3x.png') 3x
    );
}

這樣一看,作用應該很清晰了。對於支援 image-set 語法的瀏覽器:

  1. 如果其裝置對應的 DPR 為 2,會選取這條 url('./photo@2x.png') 2x 記錄,也就是最終生效的 URL 是 './photo@2x.png'
  2. 如果其裝置對應的 DPR 為 3,會選取這條 url('./photo@3x.png') 3x 記錄,也就是最終生效的 URL 是 './photo@3x.png'

其中的 2x3x 就是用於匹配 DRP的。

使用 image-set 的一些痛點與媒體查詢方案類似。程式碼量與相容性語法,而且難以匹配所有情況。

方案四:srcset 配合 1x 2x 畫素密度描述符

簡單來說,srcset 可以根據不同的 dpr 拉取對應尺寸的圖片:

<div class='illustration'>
   <img src='illustration-small.png'
       srcset='images/illustration-small.png 1x,
               images/illustration-big.png 2x'
   >
</div>

上面 srcset 裡的 1x,2x 表示 畫素密度描述符,表示

  • 當螢幕的 dpr = 1 時,使用 images/illustration-small.png 這張圖
  • 當螢幕的 dpr = 2 時,使用 images/illustration-big.png 這張圖
  • 如果不支援 srcset 語法,src='illustration-small.png' 將會是最終的兜底方案

方案五:srcset 屬性配合 sizes 屬性 w 寬度描述符

上面 1x,2x 的寫法比較容易接受易於理解。

但是,上述 3 種方案都存在統一的問題,只考慮了 DPR,但是忽略了響應性佈局的複雜性與螢幕的多樣性

因此,規範還推出了一種方案 -- srcset 屬性配合 sizes 屬性 w 寬度描述符

srcset 屬性還有一個 w 寬度描述符,配合 sizes 屬性一起使用,可以覆蓋更多的面。

sizes 屬性怎麼理解呢?它定義影像元素在不同的視口寬度時,可能的大小值。

以下面這段程式碼為例子:

<img 
        sizes = “(min-width: 600px) 600px, 300px" 
        src = "photo.png" 
        srcset = “photo@1x.png 300w,
                       photo@2x.png 600w,
                       photo@3x.png 1200w,
>

解析一下:

sizes = “(min-width: 600px) 600px, 300px" 的意思是:

  1. 如果螢幕當前的 CSS 畫素寬度大於或者等於 600px,則圖片的 CSS 寬度為 600px
  2. 反之,則圖片的 CSS 寬度為 300px

也就是 sizes 屬性宣告瞭在不同寬度下圖片的 CSS 寬度表現。這裡可以理解為,大螢幕下圖片寬度為 600px,小螢幕下圖片寬度為 300px。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大屏、小屏下圖片具體的寬度表現,還是需要藉助媒體查詢程式碼,經由 CSS 實現的

srcset = “photo@1x.png 300w, photo@2x.png 600w, photo@3x.png 1200w 裡面的 300w,600w,900w 叫寬度描述符。

那麼,怎麼確定當前場景會選取哪張圖片呢?

當前螢幕 dpr = 2 ,CSS 寬度為 375px

當前螢幕 CSS 寬度為 375px,則圖片 CSS 寬度為 300px。分別用上述 3 個寬度描述符的數值除以 300。

  1. 300 / 300 = 1
  2. 600 / 300 = 2
  3. 1200 / 300 = 4

上面計算得到的 1、 2、 4 即是算出的有效的畫素密度,換算成和 x 描述符等價的值 。這裡 600w 算出的 2 即滿足 dpr = 2 的情況,選擇此張圖。

當前螢幕 dpr = 3 ,CSS 寬度為 414px

當前螢幕 CSS 寬度為 414px,則圖片 CSS 寬度仍為 300px。再計算一次:

  1. 300 / 300 = 1
  2. 600 / 300 = 2
  3. 1200 / 300 = 4

因為 dpr = 3,2 已經不滿足了,則此時會選擇 1200w 這張圖。

當前螢幕 dpr = 1 ,CSS 寬度為 1920px

當前螢幕 CSS 寬度為 1920px,則圖片 CSS 寬度變為了 600px。再計算一次:

  1. 300 / 600 = .5
  2. 600 / 600 = 1
  3. 1200 / 600 = 2

因為 dpr = 1,所以此時會選擇 600w 對應的圖片。

具體的可以試下這個 Demo:CodePen Demo -- srcset屬性配合w寬度描述符配合sizes屬性

此方案的意義在於考慮到了響應性佈局的複雜性與螢幕的多樣性,利用上述規則,可以一次適配 PC 端大螢幕和移動端高畫質屏,一箭多雕。

嗯,總結一下,在實現響應式影像時,我們同時使用 srcsetsizes 屬性。它們的作用是:

  • srcset:定義多個不同寬度的影像源,讓瀏覽器在 HTML 解析期間選擇最合適的影像源
  • sizes:定義影像元素在不同的視口寬度時,可能的大小值

有了這些屬性後,瀏覽器就會根據 srcset/size 來建立一個解析度切換器的響應式圖片,可以在不同的解析度的情況下,提供相同尺寸的影像,或者在不同的檢視大小的情況下,提供不同尺寸大小的影像。

本章總結

本章節一共列舉了 5 種實現響應式圖片,適配不同螢幕大小,不同 DPR 的方式,它們分別是:

  1. 無腦多倍圖的方式
  2. DRP 媒體查詢
  3. CSS Background 中的使用 image-set
  4. srcset 配合 1x 2x 畫素密度描述符
  5. srcset 屬性配合 sizes 屬性 w 寬度描述符

合理使用它們,可以有效的為不同螢幕,提供最為恰當的圖片資源,在保證使用者體驗的同時,儘可能節省頻寬。

它們各有優缺點,可以根據自己實際的業務場景,選取合適相對成本最低的方案,並且適當的配合 Autoprefixer 以及一些 PostCSS 等工具,簡化程式碼量。

當然,本文只是現代圖片效能最佳化及體驗最佳化指南的第二篇,後續將給大家帶來圖片在:

  • 圖片的寬高比、裁剪與縮放展示
  • 懶載入/非同步影像解碼方案
  • 可訪問性以及圖片資源的容錯及錯誤處理

等相關知識的介紹,感興趣的可以提前關注。

最後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幫助 ?

更多精彩 CSS 技術文章彙總在我的 Github -- iCSS ,持續更新,歡迎點個 star 訂閱收藏。

如果還有什麼疑問或者建議,可以多多交流,原創文章,文筆有限,才疏學淺,文中若有不正之處,萬望告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