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寫過一篇在Linux上從零開始部署前後端分離的Vue+Spring boot專案,但那時候是部署自己的個人專案,磕磕絆絆地把問題解決了,後來在公司有了幾次應用到實際生產環境的經驗,發現還有很多可以補充的地方,很多指令和下載地址每次用到的時候再找就相對麻煩,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做一個記錄。
另外,之前漏掉了很重要的Linux版本,因為以前不太瞭解,一直使用的都是CentOS 7,這次選擇系統的時候看到CentOS後續會停止維護,所以決定換一個版本學習一下,Linux版本非常多,通常我們可以選擇CentOS、Debian、Ubuntu等,具體的區別可以自己去查下,這裡我選擇了Debian 11.1作為新的系統環境。
npm和node(透過NVM安裝)
前端部署最先想到的就是NPM和Node,但是Node的版本切換可能是個問題,所以使用了NVM,這裡之前也寫過一篇NVM、NPM、Node.js的安裝選擇,不過是針對Windows系統的,實際在Linux上執行還有些許不同。
寫文件時NVM的最新版本為0.39.3,使用時可以按需要更改版本。
1. 安裝
1.1 線上安裝
curl -o-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nvm-sh/nvm/v0.39.3/install.sh | bash
wget -qO-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nvm-sh/nvm/v0.39.3/install.sh | bash
1.2 手動安裝
也可以下載GitHub的Release版本檔案上傳到伺服器手動安裝,安裝目錄是/root/.nvm
。
建立安裝目錄
mkdir /root/.nvm
解壓檔案到安裝目錄
tar -zxvf nvm-0.39.3.tar.gz --strip-components 1 -C /root/.nvm
- -z:有gzip屬性的
- -x:解壓
- -v:顯示所有過程
- -f: 使用檔案名字,切記,這個引數是最後一個引數,後面只能接檔案名。
- –strip-component=1 代表解壓出來的檔案,剝離前一個路徑
- -C, --directory=DIR 改變至目錄 DIR
2. 配置環境變數
如果選擇了手動安裝,需要自己配置一下環境變數才能在全域性使用nvm指令。
#編輯檔案
vim ~/.bashrc
#按“i”進入insert模式,將下面兩行程式碼寫入檔案,按“esc”退出insert模式,按“:”進入底行模式,輸入“wq!”回車,即儲存並退出
export NVM_DIR="$HOME/.nvm"
[ -s "$NVM_DIR/nvm.sh" ] && . "$NVM_DIR/nvm.sh" # This loads nvm
#重新整理配置
source ~/.bashrc
3. 判斷是否安裝成功
nvm -v
4.安裝node和npm
#檢視線上版本的指令與Windows版不同
nvm ls-remote
#選擇一個LTS版本,如下圖所示18.13.0,關於版本選擇的問題以前也說過
nvm install 18.13.0
5.檢視和切換版本
#檢視npm和node版本
npm -v
node -v
#如果提示沒有找到指令,則檢視已安裝的node版本
nvm ls
#切換到18.13.0版本
nvm use 18.13.0
nrm
nrm(npm registry manager)是npm的映象源管理工具,直接使用連線國外資源下載有時會慢,可以切換至其他映象源。
#全域性安裝
npm install -g nrm
#檢視可選的源
nrm ls
#切換至淘寶源
nrm use taobao
Nginx
Debian安裝
如果使用的是Debian的系統,可以透過如下程式碼直接安裝,但實際生產環境多半要新增模組,還是需要手動下載原始碼編譯,參考下文的步驟。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nginx
下載
選擇穩定版本下載,上傳到伺服器
或者透過遠端倉庫下載
wget http://nginx.org/download/nginx-1.22.1.tar.gz
安裝
# 1.解壓檔案
tar -zxvf nginx-1.22.1.tar.gz
# 2.進入目錄
cd nginx-1.22.1
按需編譯
沒有特殊需求的話,在nginx的解壓目錄裡執行 make && make install
就可以編譯安裝nginx了,但是實際的線上環境還需要新增一些模組來滿足線上的業務需求,我們的專案中用到了兩個外掛:
- http_realip_module(真實IP)
- http_ssl_module(SSL協議)
編譯前要先安裝依賴,雖然兩個系統要安裝的庫不同,但是功能類似,從上到下依次是:
- gcc編譯器:用於
make
編譯 - 正則庫:用於在配置檔案內進行目錄匹配
- zlib庫:用於對HTTP包的內容做gzip格式的壓縮,Nginx編譯過程和Http請求過程中需要gzip格式的壓縮
- OpenSSL庫:提供SSL協議的編譯環境
# CentOS
yum install gcc
yum install pcre-devel
yum install zlib zlib-devel
yum install openssl openssl-devel
# Debian
apt install -y build-essential
apt install -y libpcre3 libpcre3-dev
apt install -y zlib1g-dev
apt install -y openssl libssl-dev
編譯操作如下:
#檢視可用模組
./configure --help
#配置
./configure \
--prefix=/usr/local/nginx \
--with-http_ssl_module \
--with-http_realip_module \
引數說明:
- --prefix 用於指定nginx編譯後的安裝目錄
- --add-module 為新增的第三方模組
- --with..._module 表示啟用的nginx模組,如此處啟用了兩個模組
沒有安裝依賴的話這裡會提示錯誤,正確執行的結果如下:
接下來就是編譯安裝:
#編譯
make
#安裝
make install
#可以簡寫成
make && make install
建立軟連結
安裝完成後,透過 nginx -V
檢視一下已安裝的模組資訊,會提示沒有這樣的指令,這是因為指令只能在對應目錄下執行,對於需要頻繁使用的工具來說並不方便,想要在全域性使用,可以建立一個軟連結:
sudo ln -s /usr/local/nginx/sbin/nginx /usr/sbin/nginx
之後就可以在任意目錄執行nginx指令,執行 nginx -V
可以看到編譯安裝的模組:
日誌
nginx日誌預設記錄在安裝目錄的 logs
資料夾下,訪問日誌全部寫入在 access.log
檔案中,隨著時間推移,日誌檔案體積會逐漸增加,單個檔案過大會導致可讀性變差。透過修改配置的方式,我們可以讓nginx日誌自動按日期分割。
#日誌時間變數
map $time_iso8601 $logdate {
'~^(?<ymd>\d{4}-\d{2}-\d{2})' $ymd;
default 'date-not-found';
}
log_format json_log escape=json '{"host":"$http_host $request","time":"$time_local","timestamp":"$msec","from_ip":"$remote_addr","real_ip":"$http_x_forwarded_for","user_agent":"$http_user_agent"}';
access_log logs/access-$logdate.log json_log;
加在下圖位置:
在更新配置之前,還要授予資料夾許可權,要按日期建立日誌檔案需要有在目錄中寫入的許可權。
chmod -R 777 /usr/local/nginx/logs
在查詢無許可權建立檔案這個問題時候,看到一些回答是修改執行nginx的使用者為root,但是我覺得這樣在安全上可能會有問題,雖然777
也是資料夾的最高許可權,任何使用者都可以修改,但相對會好一些,可能還有更好的方法,歡迎評論留言。
需要的話,error.log
也可以以同樣的方式按時間分割。
可以建立一個軟連結方便檢視日誌
ln -s /usr/local/nginx/logs /root/logs
啟動
無論是啟動還是重啟,都要先測試配置,沒有問題再啟動。
#測試配置
nginx -t
#配置沒有問題後啟動
nginx
#重啟
nginx -s reload
pm2
#安裝
npm install pm2@latest -g
#檢視
pm2 -h
如果提示命令未找到,也是與之前一樣在bin目錄下建立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