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寧、智雲的醫療SaaS出路:縱深、拓寬

jrwaican發表於2022-07-28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近年來因為疫情的爆發,大眾健康意識不斷增強,數字醫療價值得以快速凸顯,市場對醫療SaaS的需求也逐步到位。除此之外,疊加政策催化以及技術進步等多重要素的驅動,醫療SaaS的發展前景隨之變得愈加廣闊。

據36氪研究院資料顯示,預計2025年醫療SaaS市場規模將達到177億元。行業蛋糕很大不假,但從各醫療SaaS企業的現實情況來看,大部分的企業似乎都沒有很強的消化能力,以業內比較具體代表性的衛寧健康和智雲健康為例,前者主攻綜合型應用場景,後者主攻垂直領域慢病管理,雖然是兩個不同的發展方向,但在醫療SaaS市場中的表現卻是一樣喜憂交雜。

衛寧健康:運營見效,利潤未漲

長期以來,衛寧健康都採用雙輪驅動模型進行經營,以傳統的醫療衛生資訊化業務為基礎,用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為主的創新業務做提升,兩者互為補充,協調發展。可喜的是,近年來,在衛寧積極佈局醫療健康領域的努力下,這種雙驅模型逐見成效。

據財報顯示,2021年,衛寧健康總營收27.5億元,同比增長21.34%,其中,醫療衛生資訊化業務收入23.1億元,同比增長9.33%;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業務收入4.3億元,同比增長191.61%。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Q1中這兩項業務仍舊保持增長態勢。

在傳統業務平穩增長的情況下,衛寧健康的創新故事也講得越發動人,某種程度上,衛寧健康極力撮合傳統業務和創新業務聯動增長的野心已經得到了一定滿足。而這主要得益於衛寧健康28年以來打下的客戶基礎,以及其堅持對平臺技術迭代的求新思維。

一方面有較為穩定的客群,截止目前,衛寧健康服務的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使用者達6000餘家,其中包括400餘家是三級醫院。另一方面,前瞻性打造“4+1”(雲醫、雲藥、雲險、雲康和網際網路創新服務平臺)生態格局,全力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領域的發展。

只不過,衛寧健康的營收雖然增勢樂觀,但淨利潤相比之下卻沒有那麼好看。財報顯示,2021年衛寧實現歸母淨利潤3.78億元,同比下降22.99%。比較有意思的是,資本化研發支出佔當期淨利潤比重將近83%,可想而知實際所取得利潤可能更不理想。

於醫藥企業這類研發密集型公司而言,研發支出金額巨大似乎已經難以避免,如何保證營收也能不斷增加,攤薄高企的研發支出才是衛寧當下的重要任務,也是未來還需要長期修煉的課題。

智雲健康:成功上市,憂患猶存

反觀今年如願成功赴港上市的智雲健康同樣也存在不少問題需要修繕。在7月6號上市首日遭遇破發之後,智雲健康一直保持跌勢,資本似乎對這個“慢病管理第一股”的喜愛正在消減。回溯智雲健康以往的運營狀況,出現這種情況好像又在情理之內。

一來經營上長期虧損,盈利能力難以稱好,招股書顯示,2019至2021年期間,智雲健康分別虧損5.65億元、28.97億元與41.53億元。縱向對比這三年財務資料,智雲健康始終沒能實現盈利,甚至虧損缺口還在擴大。

二來產品定位模稜兩可,從官方簡介來看,智雲健康是一家專注慢病管理解決方案的公司,但其招股書上所披露的資料或多或少都與之有所背離。2021年,智雲健康院內解決方案收入佔比72.4%;藥店解決方案收入佔比19.9%;個人慢病管理解決方案收入佔比僅為7.7%。

由此一看,智雲更像是一家披著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外皮賣醫療產品的公司,其相對剋制的研發投入也是一個最好的佐證。資料顯示,智雲健康研發人員成本由2019年的0.181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2.035億元;銷售及營銷人員成本由2019年的0.752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6.116億元。

話說回來,智雲健康想要主攻的慢病管理SaaS為技術密集型市場,需要緊隨著客戶需求提升技術水平,這也就意味一旦若研發投入方面缺位,產品將無法很好落地。然而在總體投入比重中,可以直觀地看到相比於研發投入,智雲更看重的是營銷方面的發展,這已經與其要把SaaS產品作為市場業務核心驅動的想法背道而馳。

接下來,等待智雲解決的還有很多問題:如何把握營銷和科研投入的平衡?如何深耕慢病管理賽道......這些都將成為智雲健康突破困境的關鍵。不可否認,醫療SaaS的行業潛力值得肯定,但競爭將會變得更加劇烈也是大有可能,智雲健康要成為慢病管理的領軍者並不輕鬆。

看得到盡頭的未來?

正如其他領域一樣,醫療SaaS行業也需要面臨資源有限、產品推進困難等不少棘手問題。

在大客戶的擴充方面,醫療行業數字化有明顯的天花板。一般來說,級別較高的醫院,數字化升級需求比較大且穩定,可以給SaaS供應商的收入做出不少貢獻,但問題是在我國級別高的醫院比較有限。

相關部門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三級醫院僅有3275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1651個),二級醫院有10848個,一級醫院有12649個,未定級醫院有9798個。

而且在醫療SaaS起風之後,阿里、百度、京東等企業紛紛跨界進入企圖分一杯羹,狼多肉少,原本基數不大的潛在醫療SaaS客戶變得尤其難搶,畢竟從資金投入、流量競爭、技術優勢上對比,智雲健康和衛寧健康無疑處於較為弱勢一方。

除此之外,當下醫療SaaS服務仍處於探索期,醫療主體信任度還沒完全建立起來。在資料安全方面,引用SaaS會涉及到診療資訊、病人資訊等大量高敏感度資料,院方對此類資料上雲的態度比較保守。

在產品服務方面,醫藥行業本身的專業度較高,不同地區、不同級別醫療主體對於SaaS產品的需求又存在很大的差異,標準化產品服務難度大,多數醫療SaaS產品尚且難以完全契合主體們複雜的醫療需求。

綜上所述可見,關於醫療SaaS的拓進仍需要一定時間,這注定是一門慢生意。行業內的衛寧健康和智雲健康們,都還需要努力耕耘,深入理解行業中不同醫療主體的真正需求,並積極對產品進行“精雕細琢”。

出路:縱深、拓寬

根據IDC預測,2022年中國醫療行業IT支出市場規模約為593.40億元,並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845.70億元人民幣,其2020-2025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約為12.80%。可見,在數字化轉型大勢下,醫療行業IT系統的建設動能充足,與此同時,這也意味著醫療SaaS市場或將能迎來持續性的發展動力。

鑑於此,國內外市場參與者不斷增加,競爭也將越來越激烈,一些不能緊跟行業發展方向,缺乏競爭力和核心優勢的企業或將因為無法適應市場競爭而被淘汰。因此,面對當前已經暴露缺陷的醫療SaaS市場,衛寧健康和智雲健康應該提前做出相對應的改變,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優勢。

一方面縱深業務場景,全面助力醫療行業智慧化升級,SaaS產品可多與AI、大資料等技術進行深度融合,藉此覆蓋更多病種和場景的同時,提升醫療客戶的體驗感受,增加客戶對SaaS產品的信任度和粘性。

另一方面拓寬產品服務,可以挖掘越來越多的細分場景,譬如醫美、口腔、寵物醫療等,近年來這些消費醫療賽道熱度較高,機構主體多,最主要的是相比於一些傳統診所、中小醫院而言,它們的SaaS付費能力也比較高。在大客戶資源緊張的當下,若是能收攬到更多消費醫療機構,一定程度上也能對業績起到較大的補救作用。

可以預料到,隨著醫藥行業數字化程式不斷加快,其與醫療SaaS的合作模式更加趨於長期、穩定,之後如何保持與醫藥企業之間的深度合作以及高黏性關係,或將會成為醫療SaaS產品發展的根基。此時,選擇縱向提高服務能力,橫向擴充新業務,覆蓋更多產品模組,對衛寧健康和智雲健康而言,也算是為長遠立足市場的謀劃做好基礎準備。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41323/viewspace-290796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