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鴻蒙3.0的野望:技術、應用、生態

liukuang發表於2022-08-09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7月27日,華為全場景新品釋出會上的HarmonyOS 3.0依舊勁爆。“去手機中心化”是這次釋出會HarmonyOS 3.0的最大特徵,同時也是HarmonyOS分散式能力的再次體現。

用釋出會中舉的例子來說明,就是平板可以協同顯示器,秒變辦公電腦;手錶可以與跑步機組合,使運動記錄更加準確;智慧屏可以選擇任意的音訊組合,甚至是耳機也在其中……而這些功能的實現,在具體操作中,只需要將兩個硬體小球輕輕一拉,就能極大程度地降低消費者應用場景的進入門檻,並提高使用體驗。

但是在技術和使用體驗上的突破,依舊難掩華為面臨制裁下晶片供給不足、以及外貿不利的挑戰所導致的疲態。對此,華為將Open Harmony視為突破口,希冀依靠生態的力量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手機退出C位

釋出會中,華為終端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提到“每個裝置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與周邊的裝置進行組合、聯動,形成新的超級終端”。當每個裝置都有了“硬體互助”的能力,首先就體現在消費者生活體驗的改變上。這句話實際上清晰地點出了harmonyOS 3.0較之前代的優越性:這不僅是技術上的進步,更是理念上的升級

一方面,HarmonyOS 3.0讓手機退出C位,要仰仗華為在技術方面的進步。之所以能讓眾多的裝置隨意排列組合成超級終端,得益於華為將同一作業系統——也就是HarmonyOS 3.0——“彈性地”部署在了各種裝置上,不同裝置根據不同需求可以呼叫其中不同的模組和功能。

其中分散式軟匯流排,就是HarmonyOS 3.0的核心元件:在HarmonyOS 3.0系統中,分散式軟匯流排就像高速公路一樣,把不同的裝置連線在一起,進而達到更低的時延要求(低至1ms)、更高的抗干擾能力(提升20%)、更短的鏈路建立時間(縮短50%),這種技術上的硬性標準是超級終端得以實現的物質基礎。

另一方面,HarmonyOS 3.0的升級,同時也印證著華為在應用場景方面的思考更加深入、更加細化了。HarmonyOS 3.0將更多的裝置加入到了超級終端的組合中,顯示器、墨水平板、印表機、智慧座艙、智慧眼鏡等,讓使用者可以自由呼叫每一種裝置的優勢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harmonyOS 3.0上,除了手機,其它裝置也都可以作為超級終端的中心裝置,比如智慧屏、手錶、PC等。也就是說,“1+8+N”或許不再絕對,手機也不再是每一個應用場景都必須的裝置:在駕駛中,中心裝置是智慧汽車;在運動中,中心裝置是手錶;在辦公中,中心裝置是PC或者平板。

總而言之一句話,在HarmonyOS 3.0中,手機雖然依舊是中樞產品,但已經退出絕對C位了。

華為生態向前一步

華為HarmonyOS的生態在悄然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在應用的基礎上,在硬體的聯合中,不知不覺間就形成了能夠滿足消費者絕大部分需求閉環的軟硬體生態。就像蘋果的IOS一樣,這種生態也是排他性質的,將成為華為在消費端的堅實護城河。

在消費者端,華為生態的成長體現在數量上。量變產生質變,除了達成百天破億的成就外,華為在釋出HarmonyOS 3.0時已經擁有了超過3億的使用者量。但是,華為手機畢竟增量實在有限、存量也已見頂,這種情況拖住了HarmonyOS的前進步伐。也就是說,HarmonyOS的增長空間可能會出現在手機外的其他智慧裝置上,而這種現狀或許就是華為追求“萬物互聯”的現實動機之一。

此外,華為生態的成長還體現在對智慧辦公、智慧家居、影音娛樂、智慧出行、運動健康五大場景的不斷最佳化上。對於HarmonyOS來說,超級終端代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便捷與生產力;萬能卡片及其背後的原子化服務能力,代表著未來APP的全新發展方向。透過強大的分散式能力,HarmonyOS 3.0能夠將更多的裝置無縫協同起來,硬體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互助的集體。

在開發者端,華為生態的成長體現在HarmonyOS Connect(下稱“鴻蒙智聯”)上。鴻蒙智聯是華為擴充HarmonyOS裝置的重要渠道。想要達到鴻蒙生態產品合作伙伴的標準,需要全渠道年銷量至少達到50萬臺,得益於華為的品牌口碑,目前看來這種認證對眾多亟待智慧化的傳統產品具有吸引力。據釋出會資料來看,當下鴻蒙智聯的合作伙伴超過2000家,鴻蒙智聯的裝置也已經超過1.7億了。

與此同時,在HarmonyOS生態之外,Open Harmony提供了更寬闊的應用場景,開闢了另一條建設鴻蒙生態的路徑——華為藉助Open Harmony,加快了開拓B端市場的步伐,面向政府、大企業,以及中小企業,在提供基於HarmonyOS的標準化定製產品的同時,華為同樣鼓勵第三方開發者基於HarmonyOS,為各個行業提供定製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發行基於HarmonyOS的行業對應版本。

甩開友商,追趕安卓、iOS

在HarmonyOS 3.0中,華為智慧屏可以呼叫手機的全部應用,而不需要安裝新的應用;同理,在問界M7上,也可以直接呼叫手機應用,而無需安裝新的應用。縱觀整個行業來看,“米OV”這些手機廠商巨頭,或許是受限於技術水平,或許是發展戰略不同,都沒有能在這方面表現出相應的產品或規劃。

在這些場景中,智慧屏和汽車成為了資料流轉的中心,而這種分散式的閉合生態,正是華為正在展現出來的能力。即便是生態最為完整的小米,也已經被華為拉開了一定的差距——這不僅是在軟體體驗和軟體生態互聯上有著“技高一籌”的差別,而且是在理念層面出現了代差。“榮米OV”更多地還是作為面向C端的企業存在,而沒有華為那樣的B端思維。

HarmonyOS作為作業系統,更主要的競爭對手,實際上還是是谷歌的安卓和蘋果的IOS。雖然HarmonyOS的發展速度的確很快,是史上發展最快的作業系統,同時也在國內積累了大量的使用者群體和品牌擁躉,但僅就絕對數值來說,HarmonyOS距離安卓和IOS還有著不小的距離。

在2021年1月,蘋果CEO庫克曾表示,彼時全球活躍的蘋果手機+平板的數量超過了16.5億臺;在同年5月,谷歌方面也對外透露,表明安卓智慧手機+平板的數量超過了30億臺——與之相比,華為的3億僅是其零頭,追趕才剛剛開始了十分之一。

因此,Harmony OS同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系統再怎麼優秀,也需要廣泛的應用來實現其意義。尤其是比起安卓和iOS,如今的Harmony OS還是很弱小,安卓和蘋果依舊處於強勢地位,而且生態的構建不是一家一企就能完成的,因此如何吸引第三方開發者使用Open Harmony就成了重中之重。

Open Harmony或是突破口

鴻蒙系統雖然面市三年,但談成熟還是有些早,作業系統的兩個關鍵——技術和生態,HarmonyOS在技術上已經有了相當明顯的進步,但在生態上依舊顯得薄弱。可留給華為的時間卻已經不多了,相比於其他作業系統5-7年的初步生長速度來看,華為想要在1-2年裡將生態做起來,順利成長,破繭成蝶,面臨的困難空前巨大。在如此壓力下,華為如何贏得市場的廣泛信任,並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也是個不小的挑戰。

目前看來,突破口應當還是在Open Harmony身上。在華為的鴻蒙生態中:HarmonyOS透過智慧裝置生態在應用端推動鴻蒙生態的發展,Open Harmony是在開發端開拓鴻蒙生態邊界——可以說,HarmonyOS和Open Harmony是相輔相成的存在。但在HarmonyOS發展受到華為天花板限制的今天,Open Harmony應當起到發動機,或是突破口的作用。

從過往作業系統的發展經驗來看,只要起勢,華為鴻蒙生態將會以驚人的速度蔓延。與安卓、IOS或者Windows這樣生態已經相當成熟的作業系統不同,HarmonyOS被華為推著一路小跑,Open Harmony的生態發展也在華為的牽頭下,基本上都開了個頭——並由此形成了“華為→第三方開發者→應用→生態”的生態形成路徑。

在部分已經參與進Open Harmony的第三方開發者裡,已經有一些商用發行版的開發商正在積極動作,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個好兆頭。從現有的一些情況來看,Open harmony缺乏高質量、可用性強的商業發行版,迫使從業人士不得不選用安卓或者Linux的情況,也將在深開鴻等第三方開發企業的軟體發行版推出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Open Harmony才是現在華為鴻蒙生態的核心。因為對於華為這樣的巨頭來說,涉及新領域、開發新產品,絲毫不是難事,難的是如何重新分配現有的人力資源和技術儲備、重新建立市場對企業的信心。Open Harmony恰好就是這樣一個物件,在技術上有足夠的難度,在前景上又足夠的廣闊,足以充分調配資源,並在事業進展中再立企業形象、促成企業轉型、贏得企業發展。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7827/viewspace-2909566/,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