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基礎軟體熱度再起,有人問我怎麼看?

lumin1020發表於2021-09-13

2008年,微軟“黑屏”事件。

  2013年,美國“稜鏡門”事件。

  2018年,中興事件。

  2019年,華為事件。

  ……

  尤其是華為事件,給國人敲響了警鐘,讓很多企業真正感覺到了”恐懼”。

  掌握根技術,擁有核心競爭力之類的話喊了多少年,很多人都聽的生厭了,卻沒多少人當回事。

  但這次,他們發現,哪有什麼歲月靜好,自己賴以生存的生意只不過在享受國內的人口紅利,在制裁下顯得那麼不堪一擊。曾經讓國人引以為豪的一些應用發明只不過是在西方科技基礎上的創新,而不是根本性的創新。

  資料顯示,全球桌面作業系統市場,Windows市場佔有率高達88.14%;移動作業系統市場,Android市場佔有率高達75.44%;第二名蘋果iOS市場佔有率22.49%。我國基礎軟體份額少,國內市場也被海外廠商壟斷。國產基礎軟體在國內市場份額僅為5%,國產作業系統的國內市場份額僅為4%,國產資料庫在國內市場份額僅為6%。

  資料雖然看起來讓人沮喪,但今時不同往日,老魚反而認為現在是國產基礎軟體最好的時代。

   小故事

  與基礎軟體結緣始於2008年9月,老魚與同事一起創辦了《開源時代》電子雜誌,這應該是國內最早的系統介紹開源基礎軟體技術的電子讀物之一。

  眾所周知,國產基礎軟體起步晚,多源自或借鑑開源軟體及其變種,純自研的是極少數,這是事實。因此,脫離開源軟體來談國產基礎軟體,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也是從這個階段開始,老魚採訪到了大量國內外基礎軟體領域大咖與實踐者,如:Ubuntu創始人Mark Shuttleworth,MySQL創始人Michael Widenius,PostgreSQL創始人Bruce Momjian,OpenOffice.org社群主席Louis Suarez-Potts,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前谷歌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達夢創始人馮玉才,中標軟體總經理韓乃平,中科紅旗、紅旗2000等。

  當時,雜誌以時代命名,其實承載了一種期許,一種為這個時代這個社會以盡微薄之力的期許。那時,對國產基礎軟體的報導是有壓力的,因為,被“噴”是大機率事件。任何對於國產基礎軟體產品、品牌的宣傳都會被預設為誇大、自嗨。

  這或許就是結局早註定,雖然雜誌每期的平均下載量都超過50萬,卻叫好不叫座,因為商業價值“不顯著”,在2010年被公司叫停,最終只存在了短短2年。

  做基礎軟體媒體不易,做基礎軟體只會更難,因此,光有一腔熱情做基礎軟體是不夠的,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時

  中美科技戰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將成為IT領域的新常態,基礎軟體是未來智慧社會建設和運營的基礎和關鍵技術,具有不可或缺性。沒有自己的基礎軟體,就很容易被“卡脖子”,只能成為技術產業鏈最底層的“民工”。

  2020年12月,CentOS宣佈CentOS Linux 8將於2021年12月31日終止,後續變為CentOS Stream。CentOS Linux 7也將於2024年6月停止維護。大量使用CentOS的使用者急需尋找替代方案,面臨成本和遷移難度的挑戰。

  從政策面看,“十四五”、“新基建”、“信創”等刷屏政策熱詞背後是國家鼓勵和大力支援國產基礎軟體發展的明確態度。

  從需求側看,以資料庫為例:

  IDC 預測,全球資料量總和,預計將從 2018 年的 33ZB 增至 2025年的 175ZB。而國內資料體量在未來7年將實現複合增速 30%以上的快速增長,並在2025年成為與歐洲、中東、非洲、亞太和美國等地區相比體量最大的區域。而資料越大就越需要專業的資料庫來管理。

  隨著摩爾定律在某種程度上的失效和網際網路的發展,硬體效能升級無法匹配海量資料的增長,分散式資料庫在近年來廣受關注,這為國產資料庫變道超車提供了機會。

  天時就是大趨勢,國家大力鼓勵國產基礎軟體廠商的發展,同時國產化和數字化建設帶動國產基礎軟體需求的爆發增長。

   地利

  中國基礎軟體市場很大。

  資料顯示,2020年,在全球作業系統、基礎軟體(含桌面、資料庫、雲作業系統、工具軟體等)領域,美國業務收入0.81萬億美元,佔據全球該領域業務收入4/5(中國在該領域業務收入0.036萬億美元,僅為美國的4%)。

  具體來看:

  作業系統:IDC等機構預測,中國伺服器作業系統到2024年至少有7倍以上市場空間的增長,預計百億級人民幣規模。

  資料庫:信通院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資料庫市場規模為671億美元,中國資料庫市場規模為35億美元(約241億元人民幣),佔全球5.2%。預計到2025年,全球資料庫市場規模將達到798億美元,市場年複合增長率為23.4%。中國資料市場總規模將達到688億元人民幣,市場年複合增長率為26%。有分析機構預測,未來五年將有10倍以上的成長空間。

  中介軟體:根據中國軟協統計,2020年中國中介軟體市場總體規模1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2%。2025年將達到189.6億萬人民幣。

  其次,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企業層面包括使用者層面對基礎軟體重要性和認知都在逐步提升,隨著國人智慧財產權觀念的提升,國內企業對基礎軟體的付費意願和IT支出逐年提升,這有利於國產基礎軟體長期發展。

  另外,中國基礎軟體領域,已經出現一批領軍企業。他們持續投入和創新,也取得一定的成績。如:在2020年度Gartner全球資料庫魔力象限評估中,阿里雲進入領導者象限,這是中國資料庫40年來首次進入全球頂級資料庫行列。

   人和

  眾所周知,做基礎軟體並非朝夕之功,不能很快見到收益,並且最後還有可能會失敗。基礎軟體僅靠國家的政策、資金扶持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更多企業的參與,而國內到底有多少企業願意這樣把錢投到一個很可能見不到任何收益的專案上?

  時間撥回到十幾年前,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原因是“重硬輕軟”,“重應用研發輕基礎研發”,“賺快錢”的觀念廣泛存在。

  相較而言,華為是個“另類”,長期以來,就一直極其重視基礎研發。其年報顯示,在2020年華為研發費用為1418.93億元,較上年同比增加7.8%,佔全年營收的15.9%。不僅在中國企業研發投入中一騎絕塵,就是在全球也都能排進前三。這就是為什麼華為在被制裁下,能迅速推出尤拉(openEuler)作業系統、高斯(openGauss)資料庫,鴻蒙作業系統的核心原因,說明華為已經做到了自我基礎軟體供應安全的保障。

  好在,華為孤軍奮戰的情況已經成為過去,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參與到基礎軟體投資與研發中。目前麒麟軟體、統信軟體、普華基礎軟體等6家國內領先作業系統釋出了基於尤拉的商業發行版。同時,尤拉社群已吸引6000多位開源貢獻者、近100家企業、研究機構和高校加入,併成立90多個特別興趣小組,尤拉社群已成為國內最具活力的開源社群。

  資料庫方面,我們看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技術的沉澱,許多雲廠商(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京東雲、金山雲等)、網際網路公司(百度、位元組跳動等)、IT大廠(中興、浪潮、新華三等)和新興獨立廠商(PingCAP、星環、奧星貝斯等)都加大了對資料庫的投入,並開始提供資料庫產品。

  如果說以前,各個企業對國產資料庫還只是觀望的話,那麼,最近幾年已經開始有所行動。僅僅盤點上半年的新聞,我們就能發現,越來越多的國產資料庫專案在落地。比如:openGauss就已落地郵儲金融新核心,中華保險團險核心,中芯國際晶片資料管理等。

  如果說以前,資本對國產基礎軟體毫無興趣,那麼,最近幾年國產基礎軟體開始明顯受到資本的追捧,如:PingCAP完成2.7億美元的D輪融資,曾重新整理全球資料庫單筆最高融資紀錄(今年6月,Neo4j宣佈獲得3.25億美元F輪)。

  當前各類企業參與基礎軟體投資與研發的能動性被最大程度的激發,這就是人和。國產基礎軟體發展離不開先行者、投入者、創新者和生態構建實踐者的共同努力。

  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了,這就是老魚認為現在是國產基礎軟體最好時代的原因。但這並不意味著國產基礎軟體就一片坦途,從產業的角度看,基礎軟體產業投入不足,生態沒有構建起來,基礎軟體人才奇缺的問題還依然存在。

  不過,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不少企業都在努力。據傳,華為就將在HC2021大會上釋出重大舉措,並且在會後還會有更多的動作和力度來助力國產基礎軟體產業的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65512/viewspace-279173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