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ar命令的說明
功能說明:建立或修改備存檔案,或是從備存檔案中抽取檔案。 ar用來管理一種文件。這種文件中可以包含多個其他任意類別的檔案。這些被包含的檔案叫做這個文件的成員。ar用來向這種文件中新增、刪除、解出成員。成員的原有屬性(許可權、屬主、日期等)不會丟失。 實際上通常只有在開發中的目標連線庫是這種格式的,所以儘管不是,我們基本可以認為ar是用來操作這種目標連結庫(.a檔案)的。 ar的常用用法見正文。 1、建立庫檔案我 不知道怎麼建立一個空的庫檔案。好在這個功能好像不是很需要。通常人們使用“ar cru liba.a a.o"這樣的命令來建立一個庫並把a.o新增進去。"c"關鍵字告訴ar需要建立一個新庫檔案,如果沒有指定這個標誌則ar會建立一個檔案,同時會給出 一個提示資訊,"u"用來告訴ar如果a.o比庫中的同名成員要新,則用新的a.o替換原來的。但是我發現這個引數也是可有可無的,可能是不同版本的ar 行為不一樣吧。實際上用"ar -r liba.a a.o"在freebsd5上面始終可以成功。 2、加入新成員使用"ar -r liba.a b.o"即可以將b.o加入到liba.a中。預設的加入方式為append,即加在庫的末尾。"r"關鍵字可以有三個修飾符"a", "b"和"i"。
3、列出庫中已有成員"ar -t liba.a"即可。如果加上"v"修飾符則會一併列出成員的日期等屬性。 4、刪除庫中成員"ar -d liba.a a.c"表示從庫中刪除a.c成員。如果庫中沒有這個成員ar也不會給出提示。如果需要列出被刪除的成員或者成員不存在的資訊,就加上"v"修飾符。 5、從庫中解出成員"ar -x liba.a b.c" 6、調整庫中成員的順序使用"m"關鍵字。與"r"關鍵字一樣,它也有3個修飾符"a","b", "i"。如果要將b.c移動到a.c之前,則使用"ar -mb a.c liba.a b.c" |
%5F%5Flove/blog/item/e714c6aadebbf7bccb130c8d.html[@more@]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24790158/viewspace-104112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Linux: yum 命令說明Linux
- linux常見命令說明Linux
- Linux sed命令詳細說明Linux
- linux 常見命令及說明雜記Linux
- Linux基礎命令---arLinux
- Linux基礎命令—arLinux
- wc 命令使用說明
- 『學了就忘』Linux基礎命令 — 30、find命令詳細說明Linux
- MySQL EXPLAIN命令的主要專案說明MySqlAI
- 說說Linux抓包命令tcpdumpLinuxTCP
- ABAP-BITMAP的命令引數的使用說明
- 說說Linux shell外部命令與內建命令Linux
- linux常用核心引數說明Linux
- 簡單說說linux關機命令Linux
- Linux作業系統的日誌說明Linux作業系統
- LightDB常用備份恢復命令說明
- MySql Binlog 說明 & Canal 整合MySql的更新異常說明 & MySql Binlog 常用命令彙總MySql
- Windows linux子系統 使用說明WindowsLinux
- Linux各個版本相關說明Linux
- 容器技術之Docker常用命令說明Docker
- 說明
- linux安裝mysql的步驟和方法詳細說明LinuxMySql
- 簡明Linux命令列筆記:bzip2Linux命令列筆記
- gnupg2 2.2.20版本,命令引數說明
- winscp操作說明,winscp操作說明的詳細解讀
- oradebug的使用說明
- Sybase的效能說明
- Linux系統結構說明及用途介紹Linux
- linux是什麼作業系統 linux和windows的區別詳細說明Linux作業系統Windows
- 使用說明
- Hack 說明
- spring中的IOC說明Spring
- 史上最全的WebSettings說明Web
- python的partial()用法說明Python
- openjdk映象的tag說明JDK
- 專利說明書及其說明書附圖
- 基於Linux核心的作業系統的常見目錄說明Linux作業系統
- Linux下" >/dev/null 2>&1 "相關知識說明LinuxdevNull
- Redis服務之Redis5叢集相關命令說明Red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