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5年八大計算機病毒:衝擊波和震盪波入選

heying1229發表於2007-09-24
過去25年八大計算機病毒:衝擊波和震盪波入選[@more@]導語:北京時間9月1日,國外媒體今天評出了過去25年的八大計算機病毒,其中包括我們熟悉的“衝擊波”和“震盪波”。
  八大計算機病毒:
  (1)Elk Cloner(1982年)
  Elk Cloner被認為是全球第一款個人計算機病毒。當時只有15歲的理查德·斯倫塔(Richard Skrenta)針對蘋果Apple II計算機編寫了這一病毒。Elk Cloner儲存在軟盤上,當一臺計算機從感染了Elk Cloner的軟盤啟動時,病毒就開始執行,並將自己複製到其它軟盤。由於當時的計算機採用雙軟盤驅動器,並且軟盤使用非常頻繁,因此病毒迅速傳播。不過,Elk Cloner只是在計算機上顯示作者寫的一首詩,因此更像是一個惡作劇。
  (2)BRAIN(1986年)
  BRAIN是第一款針對微軟作業系統DOS的病毒。BRAIN的作者是一對巴基斯坦兄弟,在當地經營一家計算機商店。由於當時軟體盜版風氣很盛,為了保護自己出售的軟體,他們根據一些國外資料編寫了BRAIN。當一臺計算機感染BRAIN後,螢幕上就會顯示巴基斯坦兄弟經營的計算機商店的電話號碼,相當於他們為自己做了廣告。
  (3)MORRIS(1988年)
  MORRIS的作者是一名康奈爾大學的研究生,而他的父親當時是美國政府頂級電腦保安專家。MORRIS共感染了連線到網際網路上的6000臺大學和軍用計算機,儘管在此之前已經出現了網際網路病毒,但傳播範圍卻沒有如此廣泛。MORRIS作者最初的目的並不是癱瘓其它計算機,而是寫出可以自我複製的軟體。但是,由於程式的迴圈沒有處理好,計算機會不停地執行、複製MORRIS,最終導致當機。
  (4)MELISSA(1999年)
  MELISSA是最早透過電子郵件傳播的病毒之一。當使用者開啟一封電子郵件的附件,病毒會自動傳送到使用者地址列表中的前50個地址,從而迅速傳遍全球。MELISSA曾經感染了15%到20%的商業電腦,帶來了3000萬美元到6000萬美元的損失。
  (5)LOVE BUG(2000年)
  LOVE BUG也透過電子郵件傳播,它偽裝成一封求愛信,一旦使用者開啟電子郵件,病毒就會立即透過群發郵件傳播。LOVE BUG藉助人們對於情書的好奇心迅速傳遍全球,造成了大範圍的電子郵件阻塞,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6)“紅色程式碼”(2001年)
  “紅色程式碼”利用了微軟軟體中的一個漏洞,是最早的網路蠕蟲之一。由於“紅色程式碼”只需要一個網路連線,而無需使用者開啟電子郵件附件,所以它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範圍也更廣。為了抵禦這一病毒的入侵,很多系統管理員不得不安裝一個微軟專門釋出的軟體補丁。
  (7)“衝擊波”(2003年)
  “衝擊波”利用了微軟軟體中的一個已知漏洞,在短短一週時間內,它至少攻擊了全球80%的Windows使用者,使他們的計算機無法工作並反覆重啟,大量企業使用者也未能倖免。為了儘快找到始作俑者,微軟甚至發出了懸賞通告。
  (8)“震盪波”(2004年)
  “震盪波”也利用了微軟軟體中的一個漏洞,它會在網路上自動搜尋存在漏洞的計算機,並直接引導這些計算機下載病毒檔案並執行,因此整個傳播和發作過程不需要人為干預。只要這些使用者的計算機沒有安裝補丁程式並接入網際網路,就有可能被感染。與“衝擊波”類似,“震盪波”也會導致計算機反覆重起。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10172717/viewspace-97158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