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老手都懂的幹活-常用的網際網路架構模式
導讀 | 分層架構(layered architecture)是最常見的軟體架構,也是事實上的標準架構。如果你不知道要用什麼架構,那就用它。這種架構將軟體分成若干個水平層,每一層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不需要知道其他層的細節。層與層之間透過介面通訊。 |
分層架構(layered architecture)是最常見的軟體架構,也是事實上的標準架構。如果你不知道要用什麼架構,那就用它。
這種架構將軟體分成若干個水平層,每一層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不需要知道其他層的細節。層與層之間透過介面通訊。
雖然沒有明確約定,軟體一定要分成多少層,但是四層的結構最常見。
- 表現層(presentation):使用者介面,負責視覺和使用者互動
- 業務層(business):實現業務邏輯
- 持久層(persistence):提供資料,SQL 語句就放在這一層
- 資料庫(database) :儲存資料
有的軟體在邏輯層和持久層之間,加了一個服務層(service),提供不同業務邏輯需要的一些通用介面。
使用者的請求將依次透過這四層的處理,不能跳過其中任何一層。
優點
- 結構簡單,容易理解和開發
- 不同技能的程式設計師可以分工,負責不同的層,天然適合大多數軟體公司的組織架構
- 每一層都可以獨立測試,其他層的介面透過模擬解決
缺點
- 一旦環境變化,需要程式碼調整或增加功能時,通常比較麻煩和費時
- 部署比較麻煩,即使只修改一個小地方,往往需要整個軟體重新部署,不容易做持續釋出
- 軟體升級時,可能需要整個服務暫停
- 擴充套件性差。使用者請求大量增加時,必須依次擴充套件每一層,由於每一層內部是耦合的,擴充套件會很困難
事件(event)是狀態發生變化時,軟體發出的通知。
事件驅動架構(event-driven architecture)就是透過事件進行通訊的軟體架構。它分成四個部分。
- 事件佇列(event queue):接收事件的入口
- 分發器(event mediator):將不同的事件分發到不同的業務邏輯單元
- 事件通道(event channel):分發器與處理器之間的聯絡渠道
- 事件處理器(event processor):實現業務邏輯,處理完成後會發出事件,觸發下一步操作
對於簡單的專案,事件佇列、分發器和事件通道,可以合為一體,整個軟體就分成事件代理和事件處理器兩部分。
優點
- 分散式的非同步架構,事件處理器之間高度解耦,軟體的擴充套件性好
- 適用性廣,各種型別的專案都可以用
- 效能較好,因為事件的非同步本質,軟體不易產生堵塞
- 事件處理器可以獨立地載入和解除安裝,容易部署
缺點
- 涉及非同步程式設計(要考慮遠端通訊、失去響應等情況),開發相對複雜
- 難以支援原子性操作,因為事件透過會涉及多個處理器,很難回滾
- 分散式和非同步特性導致這個架構較難測試
微核架構(microkernel architecture)又稱為"外掛架構"(plug-in architecture),指的是軟體的核心相對較小,主要功能和業務邏輯都透過外掛實現。
核心(core)通常只包含系統執行的最小功能。外掛則是互相獨立的,外掛之間的通訊,應該減少到最低,避免出現互相依賴的問題。
優點
- 良好的功能延伸性(extensibility),需要什麼功能,開發一個外掛即可
- 功能之間是隔離的,外掛可以獨立的載入和解除安裝,使得它比較容易部署,
- 可定製性高,適應不同的開發需要
- 可以漸進式地開發,逐步增加功能
缺點
- 擴充套件性(scalability)差,核心通常是一個獨立單元,不容易做成分散式
- 開發難度相對較高,因為涉及到外掛與核心的通訊,以及內部的外掛登記機制
微服務架構(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是服務導向架構(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縮寫 SOA)的升級。
每一個服務就是一個獨立的部署單元(separately deployed unit)。這些單元都是分散式的,互相解耦,透過遠端通訊協議(比如REST、SOAP)聯絡。
微服務架構分成三種實現模式。
- RESTful API 模式:服務透過 API 提供,雲服務就屬於這一類
- RESTful 應用模式:服務透過傳統的網路協議或者應用協議提供,背後通常是一個多功能的應用程式,常見於企業內部
- 集中訊息模式:採用訊息代理(message broker),可以實現訊息佇列、負載均衡、統一日誌和異常處理,缺點是會出現單點失敗,訊息代理可能要做成叢集
優點
- 擴充套件性好,各個服務之間低耦合
- 容易部署,軟體從單一可部署單元,被拆成了多個服務,每個服務都是可部署單元
- 容易開發,每個元件都可以進行持續整合式的開發,可以做到實時部署,不間斷地升級
- 易於測試,可以單獨測試每一個服務
缺點
- 由於強調互相獨立和低耦合,服務可能會拆分得很細。這導致系統依賴大量的微服務,變得很凌亂和笨重,效能也會不佳。
- 一旦服務之間需要通訊(即一個服務要用到另一個服務),整個架構就會變得複雜。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通用的 Utility 類,一種解決方案是把它們複製到每一個服務中去,用冗餘換取架構的簡單性。
- 分散式的本質使得這種架構很難實現原子性操作,交易回滾會比較困難。
雲結構(cloud architecture)主要解決擴充套件性和併發的問題,是最容易擴充套件的架構。
它的高擴充套件性,主要原因是沒使用中央資料庫,而是把資料都複製到記憶體中,變成可複製的記憶體資料單元。然後,業務處理能力封裝成一個個處理單元(prcessing unit)。訪問量增加,就新建處理單元;訪問量減少,就關閉處理單元。由於沒有中央資料庫,所以擴充套件性的最大瓶頸消失了。由於每個處理單元的資料都在記憶體裡,最好要進行資料持久化。
這個模式主要分成兩部分:處理單元(processing unit)和虛擬中介軟體(virtualized middleware)。
- 處理單元:實現業務邏輯
- 虛擬中介軟體:負責通訊、保持sessions、資料複製、分散式處理、處理單元的部署。
虛擬中介軟體又包含四個元件。
- 訊息中介軟體(Messaging Grid):管理使用者請求和session,當一個請求進來以後,決定分配給哪一個處理單元。
- 資料中介軟體(Data Grid):將資料複製到每一個處理單元,即資料同步。保證某個處理單元都得到同樣的資料。
- 處理中介軟體(Processing Grid):可選,如果一個請求涉及不同型別的處理單元,該中介軟體負責協調處理單元
- 部署中介軟體(Deployment Manager):負責處理單元的啟動和關閉,監控負載和響應時間,當負載增加,就新啟動處理單元,負載減少,就關閉處理單元。
優點
- 高負載,高擴充套件性
- 動態部署
缺點
- 實現複雜,成本較高
- 主要適合網站類應用,不合適大量資料吞吐的大型資料庫應用
- 較難測試
原文來自: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55379/viewspace-267293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網際網路常用設計模式——通往架構師的第一步設計模式架構
- 網際網路高併發架構設計模式架構設計模式
- 網際網路理想架構架構
- 網際網路分層架構的本質架構
- 網際網路架構:屢試不爽的架構三馬車架構
- MySQL資料庫之網際網路常用架構方案(全)MySql資料庫架構
- 大型網際網路架構概述架構
- 如何在MySQL資料庫中進行網際網路常用架構的搭建?MySql資料庫架構
- 分散式網際網路架構之路分散式架構
- 1.2網際網路的網路結構
- 談談國外網際網路公司的骨幹網
- 網際網路動靜分離架構架構
- 朱曄的網際網路架構實踐心得S1E8:三十種架構設計模式(下)架構設計模式
- 朱曄的網際網路架構實踐心得S1E7:三十種架構設計模式(上)架構設計模式
- 『網際網路架構』軟體架構-mybatis體系結構(14)架構MyBatis
- 網際網路專案的特點和架構目標架構
- 大型網際網路系統架構是如何設計的?架構
- 『網際網路架構』軟體架構-環境搭建maven(三)架構Maven
- 「網際網路大廠」招聘Java架構師Java架構
- 網際網路資料庫架構設計資料庫架構
-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架構方案架構
- Java網際網路架構,如何快速搭建一個微服務架構?Java架構微服務
- 帶你認識網際網路架構的演變過程架構
- 螞蟻課堂第5期-網際網路架構-007:觀察者模式架構模式
- 跨境網際網路券商架構最佳實踐\n架構
- 容器、微服務和網際網路架構淺談微服務架構
- 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網站架構背後的基礎技術2019網站架構
- 7000 字讀懂網際網路公司的架構演變歷程架構
- 【工業網際網路】新一代企業數字化整體架構下的工業網際網路架構
- 網際網路架構,究竟為啥要做服務化?架構
- 網際網路架構三板斧之併發架構
- IAS2017網際網路架構峰會(實錄)架構
- 各大網際網路公司架構演進之路彙總架構
- 基於 Nginx 的大型網際網路叢集架構與實戰方案Nginx架構
- [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公司的種類
-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下架故事”
- 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工業網際網路體系架構 2.0(附下載)產業架構
- 京東方引入SmartX超融合構建”網際網路式”IT架構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