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 的核心是API框架而非容器
時間回到 2013 年。當一條簡單的 docker run postgre 命令就能執行起 Postgre 這樣複雜的傳統服務時,開發者在震驚之餘猶如受到天啟;以 Docker 為代表的實用容器技術的橫空出世,也預示著一扇通往敏捷基礎設施的大門即將開啟。此後,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迅速發展:
越來越多的開發者開始採用容器作為一種標準構建和執行方式。
業界也意識到,很容易將這種封裝方式引入計算叢集,透過 Kubernetes 或 Mesos 這樣的編排器來排程計算任務 —— 自此,容器便成為這些排程器最重要的 Workload 型別。
但本文將要說明,容器並非 Kubernetes 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地方,Kubernetes 也並非僅僅是一個更廣泛意義上的 Workload 排程器 —— 高效地排程不同型別的 Workload 只是 Kubernetes 提供的一種重要價值,但並不是它成功的原因。
API 才是核心
“等等 —— Kubernetes 只是一堆 API?”
“不好意思,一直都是!”
Kubernetes 的成功和價值在於,提供了一種標準的程式設計介面(API),可以用來編寫和使用軟體定義的基礎設施服務(本文所說的“基礎設施”,範圍要大於 IaaS):
Specification + Implementation 構成一個完整的 API 框架 —— 用於設計、實現和使用各種型別和規模的基礎設施服務;
這些 API 都基於相同的核心結構和語義:typed resources watched and reconciled by controllers (資源按型別劃分,控制器監聽相應型別的資源,並將其實際 status 校準到 spec 裡期望的狀態)。
為了進一步解釋這一點,考慮下 Kubernetes 出現之前的場景。
Kubernetes 之前:各自造輪子,封裝廠商 API 差異
Kubernetes 之前,基礎設施基本上是各種不同 API、格式和語義的“雲”服務組成的大雜燴:
雲廠商只提供了計算例項、塊儲存、虛擬網路和物件儲存等基礎構建模組,開發者需要像拼圖一樣將它們拼出一個相對完整的基礎設施方案;
對於其他雲廠商,重複過程 1,因為各家的 API、結構和語義並不相同,甚至差異很大。
雖然 Terraform 等工具的出現,提供了一種跨廠商的通用格式,但原始的結構和語義仍然是五花八門的,—— 針對 AWS 編寫的 Terraform descriptor 是無法用到 Azure 的。
Kubernetes 面世:標準化、跨廠商的 API、結構和語義
現在再來看 Kubernetes 從一開始就提供的東西:描述各種資源需求的標準 API。例如:
描述 Pod、Container 等計算需求的 API;
描述 Service、Ingress 等虛擬網路功能的 API;
描述 Volumes 之類的持久儲存的 API;
甚至還包括 Service Account 之類的服務身份的 API 等等。
這些 API 是跨公有云/私有云和各家雲廠商的,各雲廠商會將 Kubernetes 結構和語義對接到它們各自的原生 API。因此我們可以說,Kubernetes 提供了一種管理軟體定義基礎設施(也就是雲)的標準介面。或者說,Kubernetes 是一個針對雲服務(Cloud Services)的標準 API 框架。
Kubernetes API 擴充套件:CRD
提供一套跨廠商的標準結構和語義來宣告核心基礎設施(Pod/Service/Volume/ServiceAccount/……), 是 Kubernetes 成功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它又透過 CRD(Custom Resource Definition), 將這個結構擴充套件到任何/所有基礎設施資源。
CRD 在 1.7 引入,允許雲廠商和開發者自己的服務複用 Kubernetes 的 spec/impl 程式設計框架。
有了 CRD,使用者不僅能宣告 Kubernetes API 預定義的計算、儲存、網路服務,還能宣告資料庫、task runner、訊息匯流排、數字證書……任何雲廠商能想到的東西!
Operator Framework 以及 SIG API Machinery 等專案的出現,提供了方便地建立和管理這些 CRD 的工具,最小化使用者工作量,最大程度實現標準化。
例如,Crossplane 之類的專案,將廠商資源 RDS 資料庫、SQS queue 資源對映到 Kubernetes API,就像核心 Kubernetes controller 一樣用自己的 controller 來管理網路卡、磁碟等自定義資源。Google、RedHat 等 Kubernetes 發行商也在它們的基礎 Kubernetes 發行版中包含越來越多的自定義資源型別。
小結
我們說 Kubernetes 的核心是其 API 框架,但並不是說這套 API 框架就是完美的。事實上,後一點並不(非常)重要,因為 Kubernetes 模型已經成為一個事實標準:開發者理解它、大量工具主動與它對接、主流廠商也都已經原生支援它。使用者認可度、互操作性 經常比其他方面更能決定一個產品能否成功。
隨著 Kubernetes 資源模型越來越廣泛的傳播,現在已經能夠 用一組 Kubernetes 資源來描述一整個軟體定義計算環境。就像用 docker run 可以啟動單個程式一樣,用 kubectl apply -f 就能部署和執行一個分散式應用, 而無需關心是在私有云還是公有云以及具體哪家雲廠商上,Kubernetes 的 API 框架已經遮蔽了這些細節。
因此,Kubernetes 並不是關於容器的,而是關於 API。
來自 “ 分散式實驗室 ”, 原文作者:趙亞楠;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MEhDJYg_lmjbPEdFFLdedg,如有侵權,請聯絡管理員刪除。
相關文章
- 資料結構而非演算法是程式設計的核心 - theartofmachinery資料結構演算法程式設計Mac
- 01 . 容器編排簡介及Kubernetes核心概念
- HarmonyOS方舟開發框架容器類API的介紹與使用框架API
- 核心是如何給容器中的程式分配CPU資源的?
- 為什麼 java 容器推薦使用 ExitOnOutOfMemoryError 而非 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 ?JavaError
- 什麼是容器編排,Kubernetes如何實現
- 容器、Docker與Kubernetes——Kubernetes的配置入門Docker
- Kubernetes 連線容器
- GIN API Framework是一款專為Go Gin 框架打造的API FrameworkAPIFrameworkGo框架
- kubernetes實踐之三十六:在容器內獲取Pod資訊 Downward APIAPI
- Kubernetes核心概念
- API Schema in kubernetesAPI
- 使用 Kubernetes APIAPI
- 容器引擎Docker和容器編排kubernetes如何優雅的收集容器日誌Docker
- 4-Kubernetes APIAPI
- Kubernetes API 基礎API
- Kubernetes與容器設計模式設計模式
- Kubernetes – 容器編排簡介
- Kubernetes的容器網路通訊機制
- 邁入Docker、Kubernetes容器世界的大門Docker
- 用Kubernetes解決容器的混亂(上)
- 微軟Craig Mundie:軟體更多的是藝術而非科學微軟AI
- 你唯一需要的是“Wide Events”,而非“Metrics、Logs、Traces”IDE
- C語言建立核心容器C語言
- Kubernetes核心概念總結
- 使用aggregation API擴充套件你的kubernetes APIAPI套件
- Laravel核心——服務容器的細節特性Laravel
- Laravel 核心——服務容器的細節特性Laravel
- 併發容器與框架——併發容器(二)框架
- 4-Overview-Kubernetes APIViewAPI
- Kubernetes API server工作原理APIServer
- Kubernetes Gateway API 介紹GatewayAPI
- API Star:一個 Python 3 的 API 框架APIPython框架
- Spring框架IOC容器Spring框架
- 評估Kubernetes中的Serverless框架Server框架
- 容器混合雲,Kubernetes助力基因分析
- kubernetes之初始容器(init container)AI
- 細述Kubernetes和Docker容器的儲存方式Doc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