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大資料技術全球CTO戴金權: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是數字經濟的基石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黃心怡)訊,人工智慧已經走過了60多年的歷程,當前正處於第三次發展浪潮之中。各類科技企業、網際網路巨頭、初創公司等都紛紛投入人工智慧產業之中,也吸引了大量資本的湧入。但在人工智慧的熱潮之下,同樣需要冷思考。
近日,英特爾院士、大資料技術全球CTO戴金權接受了《科創板日報》記者的專訪,探討人工智慧和大資料的應用瓶頸、擴充方向以及數字經濟所帶來的機遇。
他表示,人工智慧當前還處於一個比較早期的階段, 從開發者和實驗室走到現實的生產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脫節。如何針對不同的場景做適配,以及如何實現整個端到端的流水線打通,都有比較大的挑戰。
但戴金權依然對人工智慧未來表示看好。他認為,除了安防外, AI在製造業、資料中心智慧運維、網際網路業務等領域都有很大的應用空間。
在談到數字經濟的機遇時,戴金權認為,人工智慧和大資料是數字經濟的基石。在數字化之後,必然會產生大量的資料。首當其衝的是需要對這些資料進行管理。其次, 在擁有大量的資料資產後,便可以利用大資料、AI技術對其進行分析,並以此來進行一些預測,甚至幫助人們做出決策。
▍以下是《科創板日報》整理的專訪實錄:
人工智慧尚處於早期階段
《科創板日報》:當前,AI賦能各行各業的時候遇到了很多難點,例如,AI在中長尾場景的應用非常碎片化,這意味著需求大量的定製化,較難實現大規模應用,不知道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戴金權:我同意你的說法,今天AI還處於比較早期的階段,雖然我們看到在實驗室裡、研究環境裡有很多的創新成果出來。但這些技術要落到現實的應用裡,仍舊存在許多挑戰。
比如, 從資料到處理再到AI模型,怎麼實現整個端到端的流水線打通;AI模型能否更好地針對各種場景進行最佳化,以及 AI依賴於定製化的軟硬體平臺難以擴充套件,如何做到普適化,讓更多人方便地應用AI。這些都是目前我們所遇到的難點。
雖說挑戰很多,但是我們依然很有信心。AI是一種技術,也是一個產業發展的方向,在未來必定大有可為。
《科創板日報》:國內企業正在研發預訓練大模型,試圖解決上述問題,您多年在英特爾從事全球性技術研發工作,從全球角度來看,大家會有哪些應對舉措?
戴金權:這取決於不同的技術路線。比如您剛剛提到的預訓練大模型,這是最近兩三年大家非常關注的一個方向——首先利用像Transformer這樣的新模型架構,在大量的模型上進行預訓練,之後再在下游的任務上進行適配和調優。目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大家都在做很多這方面的探索,其範圍涵蓋了自然語言處理領域、計算機視覺領域等。
去年,我們和漢堡王有一個合作,利用Transformer架構做了推薦系統上的一些嘗試,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當然,這其中存在技術難點。當模型越來越大,所需要的資料量和對計算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除此之外,在進行部署的時候,對資源和計算速度的高要求都造成很大挑戰。
為此,英特爾對模型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最佳化。例如把浮點數運算轉換為整型運算,並且利用諸如VNNI、DL Boost等加速指令來幫助模型進行量化,以提高它的速度;對模型進行稀疏化等,使其在各種不同的硬體平臺上,從筆記本到嵌入系統,到邊緣伺服器,再到雲端的大算力,都能夠很好地進行部署,真正拓寬其應用。我們希望,透過硬體的加速,訓練模型架構上的創新,以及軟體的最佳化,綜合起來達到更好的效果。
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存在脫節
《科創板日報》:在碎片化的AI應用場景,資料量比較少,是導致模型訓練存在困難的原因,您對此怎麼看?
戴金權:這其實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資料量不多,我們可以透過預訓練,或者透過遷移學習、多工學習、元學習等各種方法來解決。
二是, 有資料但沒有標籤,這是經常會遇到的情況。我們和合作夥伴工作的過程中會發現有資料,但 給資料打標籤本身的代價非常高。迄今為止,我們本質上還處於“監督學習”,仍舊需要在標籤上做更多努力。
目前有很多探索方向,比如大家都在積極探索的“無監督學習”、“自監督學習”等技術。至於是否到了非常成熟的階段呢?可能還沒有,但是我們仍舊認為這個方向是大有可為的。
《科創板日報》:除了碎片化需求, AI在落地和實施方面還存在哪些痛點?
戴金權:從開發人員的角度來看,在開發機上完成開發後,要在大規模的資料叢集上試驗,進行生產化部署,整個過程在今天來說還是有非常大的瓶頸。
特別是 很多的開發人員,就是一個資料科學家,並非專門做高效能運算、分散式計算的開發人員。為了把AI成功應用到生產環境當中,這些 資料科學家就需要在分散式大規模的場景上進行實際的部署,在整個過程中是有一些脫節的。
在這方面我們做了一些初步的工作,包括推出開源大資料專案BigDL 2.0。透過構建“資料+AI”的可擴充套件平臺,把AI應用或者流水線,能從筆記本無縫地擴充套件到分散式大規模的雲叢集當中去,做到在筆記本開發和在雲上開發是一樣的體驗。
這樣,資料科學家可以更加集中在自己想做的模型、演算法的創新上,而不用管底層大規模分散式如何進行,也不用管怎麼從筆記本遷移到雲裡。
資料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
《科創板日報》:中國正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上也提出要培育人工智慧等數字產業。近年來,AI主要在安防、公共安全等領域有一定應用,大量的公司也都集中在這個領域競爭。您是否看到,AI在其他行業有新的機會?
戴金權:安防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一塊。英特爾也有物聯網事業部,在智慧攝像頭、智慧攝像機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
同時,中國是一個製造業強國,如何將這些AI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到製造業之中,比如在缺陷檢測等方面,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此外,在電信運營商和資料中心領域,無論是基站還是資料中心的時序資料,都可以利用時序分析對其進行智慧運維;在通訊網路或者資料中心裡,透過AI預測負載變化來省電,進行更合理的資源排程和任務分配等;在網際網路業務或者是線上服務當中,則可以利用AI進行各種各樣的推薦以及內容挖掘。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應用舞臺。
在我看來, AI開始把大量的資料處理分析和深度學習、機器學習技術結合在一起,對場景進行適配或應用,的確帶來很多不同的新應用機會。不管是針對更精準的匹配,還是更好的質量檢測,或是想要更加綠色、環保、節能的發展,AI都有著很多的可能性。
大資料分析也是應用非常廣泛的技術,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各行各業都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從某種意義來說,大資料分析也是今天數字經濟的一個基石。
《科創板日報》:您剛剛講到,大資料和AI技術都是數字經濟的基石。現在大家都很關注數字經濟領域的機會。不知道您如何看待數字經濟所涵蓋的上下游產業鏈,以及哪些技術應用更為核心關鍵?
戴金權:首先, 無論是資產、運作、還是生產活動,都在越來越多地進行數字化。而數字化之後必然會產生大量的資料。比如一個大城市,會擁有幾十萬、上百萬的基站,這些基站中的裝置每隔幾秒鐘就會產生大量的資料。首當其衝的便是如何對這些資料進行管理,包括儲存、處理等。
第二,在擁有資料資產之後,利用大資料技術,結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的技術進行挖掘,得到所謂的“洞見”,即我們說的“有什麼趨勢、模型是什麼樣的”。在此基礎上我們便可以做預測,甚至幫助人們做一些決策。
像在電信行業,隨著5G網路的發展,對網路運維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更好地分配頻寬和頻譜?對於5G網路的功耗問題,如何透過智慧調整來進行節能省電?這些都是在網路數字化的基礎上可以做的事。
《科創板日報》:當下,人工智慧算力需求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了晶片算力的進步,算力不足成為普遍現象,驅動計算架構從單一通用架構(CPU+GPU)到混合異構架構(CPU+GPU+FPGA+XPU),您對此的看法是?
戴金權: 英特爾的策略是XPU。這是一個超異構的架構,包括像CPU的標量計算、GPU的向量計算、FPGA這樣的空間計算以及各種各樣的加速器。英特爾已經做了相應的技術規劃,在XPU超異構的架構上提供不同的計算架構來支撐不同的計算應用。
但是,當存在很多不同的異構架構時,對軟體開發人員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所以,我們提出了oneAPI策略,希望從軟體層幫助使用者在跨不同架構時,都能進行同樣的程式設計。透過oneAPI這樣的工具加上底層的計算庫等,提供一個非常無縫的程式設計體驗。然後在上層,能夠在XPU硬體架構以及oneAPI的軟體支援下,構建一個可擴充套件的“資料+AI”的平臺,給使用者帶來計算效率、開發體驗、開發效率的多維度提升。
來自 “ 科創日報 ”, 原文作者:黃心怡;原文連結:https://www.163.com/dy/article/H3NJ6ER00550B1DU.html,如有侵權,請聯絡管理員刪除。
相關文章
- 從大資料看技術,為什麼天貓雙11是史上最大數字經濟節日大資料
- 大資料經濟學大資料
- 大資料技術的原理是什麼大資料
- 大資料技術滲透至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大資料
- 大資料計算的基石——MapReduce大資料
- 大資料技術體系1(清華:大資料技術體系)大資料
- 到底什麼才是大資料技術?大資料的概念?大資料
- 大資料技術 - Directus大資料
- 大資料技術 - Azkaban大資料
- 大資料技術 - Airflow大資料AI
- 大資料技術 - DataX大資料
- 大資料技術 - Canal大資料
- 大資料技術 - Maxwell大資料
- 大資料技術 - Phoenix大資料
- 大資料技術 - StarRocks大資料
- 大資料技術 - StreamX大資料
- 大資料技術 - Debezium大資料
- 大資料技術 - SuperSQL大資料SQL
- 大資料技術 - Hive大資料Hive
- 大資料技術 - Hbase大資料
- 大資料技術 - Zookeeper大資料
- 大資料技術 - Kyuubi大資料
- 大樓的基石 資料型別 變數與常量資料型別變數
- 大資料技術 - 為什麼是SQL大資料SQL
- 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大資料人工智慧
- 大資料時代的技術hive:hive的資料型別和資料模型大資料Hive資料型別模型
- 大資料技術原理與應用——大資料概述大資料
- pwc:全球CEO看重移動互動技術和大資料大資料
- 大資料技術之大資料概論大資料
- 大資料六大核心技術大資料
- 大資料的關鍵技術大資料
- 巨杉資料庫再次亮相金交會,共建數字經濟新時代資料庫
- 理解大資料:數字時代的資料和隱私(附下載)大資料
- 大資料以及大資料技術都包括哪些內容大資料
- 大資料系列 1:大資料技術發展歷程大資料
- 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關係是什麼?大資料人工智慧
- 大資料技術簡介大資料
- 大資料技術包括哪些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