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選擇更加豐富,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浪費糧食的行為仍然存在。為了配合中消協年度重點工作,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弘揚勤儉節約、珍惜糧食的傳統美德,鄭州市消費者協會於 2021 年 12 月 30 日至 2022 年 1 月 5 日開展線上網路調查有獎問卷活動,針對市民群眾日常就餐消費習慣等問題進行網路調查,引導公眾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共同抵制餐飲浪費現象。活動共吸引 22358 人蔘與,獲得完整答卷樣本 14890 份。主要調查情況如下:

一、樣本基本情況

從調查樣本性別來看,男性佔 60.1%,女性佔 39.9%(詳情見: 圖表 1);從樣本的年齡分佈來看,參與調查物件以中青年(18—40 歲)人群為主,佔總樣本 84.7%,其中,18—25 歲佔 17.4%,26—30 歲佔 37.4%,31—40 歲佔 29.9%(詳情見: 圖表 2);從樣本的最高學歷來看,參與調查物件以高中中專技校、大專、大學本科人群為主,分別佔總樣本 24.3%、31.1%、29.7%(詳情見: 圖表 3);從樣本從事的職業來看,企業管理人員、普通職員參與人數最多,分別佔總樣本 21.9%、32.4%,其他職業中,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佔 10.4%,在校學生佔 9.6%,個體經營者佔 11.4%,自由職業者 7.7%,農林牧漁勞動者佔 2.1%,退休人員佔 2.1%,暫無職業佔 0.8%,其他職業佔 1.5%(詳情見: 圖表 4)。

 

圖表 1:調查物件性別

 

圖表 2:調查物件年齡分佈

 

圖表 3:調查物件學歷情況

 

圖表 4:調查物件從事職業

主要調查結果

半數以上的消費者每月可支配收入在 3000—10000 元之間,其中,飲食花費佔可支配收入的 10%—30%。

調查發現,83% 的調查物件每月平均可支配收入在 3000—10000 元之間。其中,每月平均可支配收入 3000—5000 元的有 5550 人,佔總樣本資料 37%;每月平均可支配收入 5001—10000 元的有 6786 人,佔總樣本資料 46%。每月平均可支配收入少於 3000 元或超過 10000 元的樣本資料較少,分別只有 8%、9%。(詳情見:圖表 5)

 

圖表 5:調查物件每月平均可支配收入

調查中,半數以上的消費者每月可支配收入的 10%—30% 用在了飲食花費上,佔總樣本資料的 57.1%. 其他樣本資料中,每月可支配收入的 30%—50% 用在飲食花費的有 4440 人,佔總樣本資料的 30%;每月可支配收入的 10% 以內用在飲食花費的有 1284 人,佔總樣本資料的 8.6%;每月可支配收入的一半以上用在飲食花費的人數最少,僅 663 人,佔總樣本資料的 4.5%。(詳情見:圖表 6)

 

圖表 6:飲食花費佔月平均可支配收入百分比

大部分消費者日常就餐主要選擇經濟實惠或方便快捷的就餐方式,如:回家就餐、外賣、職工食堂。

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對美食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多消費者不再只是在家中滿足溫飽、品嚐家常美食,外出就餐或外賣美食的消費形式日趨常態化。

此次調查物件絕大多數年齡處於 18—40 歲的中青年,作為社會建設發展的中堅力量,方便快捷的就餐體驗更能滿足這類人群日常消費需求。

調查結果中,選擇在家中(做飯)、外賣、職工食堂就餐的樣本資料相近,分別佔總樣本資料 45.3%、44.3%、42.8%,選擇餐館就餐的樣本資料有 2202 份,佔總樣本資料 14.8%。(詳情見:圖表 7)

 

圖表 7:調查物件就餐場所選擇情況

造成食物剩下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菜品質量(口味、衛生)、菜品分量以及就餐者健康(減肥)等問題, 絕大多數就餐者會選擇打包食物或存放冰箱下次接著食用。

 

圖表 8:食物剩餘的原因

調查發現,食物剩餘的主要原因按照資料高低依次是:減肥原因、衛生問題、有不愛吃的菜、飯菜分量大、飯菜口味不佳、時間緊等。(詳情見:圖表 8)

面對剩餘食物的處理方式,絕大多數調查物件會將食物打包帶走,或放進冰箱下次接著吃。但是也有 30% 的調查物件會選擇扔掉剩餘食物。(詳情見:圖表 9)

 

圖表 9:剩餘食物處理方式

半數以上消費者認為目前社會上食品浪費現象嚴重,並覺得可惜,應該節約。

調查發現,認為目前社會上食品浪費現象 “非常嚴重”“比較嚴重” 的調查物件分別有 4463 人、6199 人,共佔總樣本資料 72%。(詳情見:圖表 10)

 

圖表 10:調查物件認為食品浪費嚴重情況

“覺得可惜,應該節約” 的調查物件有 12289 人,佔總樣本資料 82%。(詳情見:圖表 11)

 

圖表 11:調查物件對食品浪費現象的看法

餐飲浪費經常發生在宴請、聚餐活動中,沒有節制的點餐、沒必要的鋪張浪費是造成餐飲浪費的主要原因。

中國人享受集體聚餐或飲宴的熱鬧氛圍。餐桌,是考驗一個人修養的重要場所,吃,也是中國人協調人際關係的一種方式。隨著餐桌文化不斷髮展變化,一些違背 “勤儉節約” 傳統美德的餐飲習俗和點餐習慣漸漸形成,影響著消費者就餐選擇。

調查發現,造成餐飲浪費的原因主要為 “請客吃飯,多點一點”“大份餐量,吃不完”“選餐的時候沒有意識到”,分別佔總樣本資料 51.5%、45.6%、42.9%。因“本地餐飲習慣,講究量大、實惠、數量成雙” 的樣本資料,佔總樣本資料 30%。(詳情見:圖表 12)

 

圖表 12:造成餐飲浪費的原因

60% 以上的調查物件認為 “商務宴請” 或“聚餐”是造成餐飲浪費的主要情況。選擇 “AA 制” 的調查物件,佔總樣本資料 24.6%。(詳情見:圖表 13)

 

圖表 13:餐桌浪費現象發生的情況

6、大部分消費者瞭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

 

圖表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瞭解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是為了防止食品浪費,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 2021 年 4 月 29 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調查發現,“非常瞭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的調查物件,佔總樣本資料 53%;“瞭解一些”《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的調查物件,佔總樣本資料 39%;“不瞭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的調查物件,佔總樣本資料 8%。(詳情見:圖表 14)

加強反食品浪費宣傳教育和科學普及,教育引導廣大群眾反對鋪張浪費,傳承勤儉節約傳統美德,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飲食文化是持之以恆的工作。

7、多數消費者支援開展 “反食品浪費” 宣傳活動,共同營造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社會氛圍。

調查發現,為有效抑制食物浪費現象,調查物件希望多做宣傳,提高公眾節約意識,此項佔總樣本資料 65.7%;希望餐館提供節約提醒服務,提醒顧客適量、適度點餐,此項佔總樣本資料 59.2%。其他選項中,支援實行浪費食物懲罰措施的,佔總樣本資料 45.3%;支援設定並推行小份菜的,佔總樣本資料 39.3%;支援自身養成營養均衡、科學飲食習慣的,佔總樣本資料 24.1%。(詳情見:圖表 15)

 

圖表 15:有效抑制食物浪費現象的方式方法

消協建議:

1、強化反食品浪費宣傳教育。利用主流媒體,廣泛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宣傳活動, 要讓宣傳教育日常化。進校園進課堂,進企業進食堂,進千家萬戶餐桌廚房,讓反對食品浪費變成社會共識。在重點民俗節日慶典時段集中開展宣傳活動,鼓勵和推動文明、節約舉辦活動,形成 “浪費可恥、節約為榮” 的社會氛圍,提升社會公眾節約意識。

2、加強食品浪費執法監管。各級有關部門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的有關規定,強化執法監管,建立健全反食品浪費監督檢查機制,對發現的食品浪費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強化行業主管部門監管力度。

3、建立健全食品採購、儲存、加工等管理制度,提升餐飲供給質量,按照食品標準合理安排數量、分量,鼓勵行業協會制定 “小份菜” 行業標準,餐飲經營企業應在選單上明示 “小份菜” 的分量和價格等資訊,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推進餐飲行業主動履行法定責任。修改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時,應當將防止食品浪費作為重要考慮因素,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防止浪費。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