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架構與傳統Web的比較 - thenewstack

banq發表於2021-10-20

Web3目前被一些如a16z風險基金看好,本文討論了Web 3.0模糊願景與現實問題:

支援Web3一方認為:基於Web 3.0 架構的dapp 的後端程式設計與傳統的 Web 應用完全不同,在 Web3 中,您可以編寫定義應用程式邏輯的智慧合約,並將它們部署到分散狀態機 [即以太坊區塊鏈] 上。在這種正規化中,不再需要 Web 伺服器和傳統資料庫,因為一切都在區塊鏈上完成。智慧合約是用高階語言編寫的,例如 Solidity 或 Vyper。此外需要一個儲存解決方案:需要去中心化的鏈下儲存解決方案,比如 IPFS 或 Swarm。

反對Web3一方認為:從Web架構和效能的角度來看,傳統的中心化Web 應用遠遠優於去中心化的應用( dapp);需要對 dapps架構進行相當大的技術改進,才能使其與傳統 Web 應用程式處於同一水平。

區塊鏈現在實際面臨著相當大的挑戰:尤其是在區塊鏈上開發應用程式時,架構過於複雜,存在明顯的技術限制,像以太坊這樣的平臺緩慢且昂貴,而且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主流使用者會想要使用區塊鏈應用程式。

區塊鏈存在一些複雜問題有:

  • 首先,dapps 很難擴充套件,因為在以太坊上執行的成本會隨著你的應用程式的使用而增加。以太坊上的每筆交易都需要支付一筆費用,稱為“gas”,並且這筆費用(就像加密貨幣中的所有東西一樣)會受到極端價格波動的影響。
  • 在“簽署”交易方面也存在複雜性,這是保證區塊鏈安全的加密過程。你需要一個像MetaMask這樣的工具來處理這個問題。

下圖是Web 3.0架構:

Web3架構與傳統Web的比較 - thenewstack

這是一個比傳統 Web 應用程式複雜得多的架構。也許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主流 dapp 仍然如此之少——它們很難構建!

  

Web 3.0的押注者:

a16z的合夥人Dixon堅信:下一波計算創新將由加密驅動。

他對“Web 3”的定義圍繞著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技術,這是a16z 大力投資的市場。

根據 Dixon 的說法,Web3 是建設者和使用者擁有的網際網路,由代幣精心策劃;他將這個新時代定位為針對Web 2.0(2005-2020)的一種解毒劑,Web 2.0 被 Facebook、谷歌和亞馬遜等中心化平臺所主導。他認為:在 Web3 中“所有權和控制權是分散的。”

Dixon 沒有從 Web 架構的角度詳細說明 Web3 會是什麼樣子,只是說它將全部建立在區塊鏈上,他奇怪地將區塊鏈定義為“任何人都可以訪問但沒有人擁有的特殊計算機”。大多數人認為區塊鏈更像是資料庫而不是計算機。維基百科有一個很好的、腳踏實地的描述:區塊鏈是一個不斷增長的記錄列表,稱為塊,它們使用密碼學連結在一起。

Dixon 後來澄清說,他指的是像以太坊這樣的可程式設計區塊鏈,它是執行程式碼並保持狀態的虛擬計算機。

即使我們承認某些區塊鏈是計算機,但事實是它們目前並不是非常高效的計算機,反對者認為:以太坊因其(交易)處理緩慢和無法擴充套件而臭名昭著。(實際上,以太坊2.0已經可以擴充套件)

 

相關文章